部落格

牙齒不整竟與鼻子過敏息息相關!上顎快速擴弓可同時改善鼻塞與牙齒空間不足
✋Hi,我是 DR. EMMA 蔡宜均醫師!台灣位處亞熱帶,氣候潮濕、悶熱,且空氣汙染嚴重,帶來的是台灣人罹患過敏性鼻炎比例居全球之冠!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約有 50% - 75% 的學齡兒童有過敏性鼻炎。雖說過敏體質與遺傳有關,但是環境因素才是造成過敏人數日漸增多的最大元兇。常見的過敏性鼻炎症狀有:打噴嚏、流鼻水或鼻塞。 但家長不知道的是,長期鼻子過敏對正在發育中的孩子健康危害影響相當深遠,除會導致一連串齒顎生長與臉型發育的惡性循環,如小下巴(下顎發育不良)、缺乏蘋果肌(中臉凹陷)、牙弓狹窄、鼻道狹窄與鼻中隔彎曲、牙齒凌亂、暴牙、深咬、彎腰駝背等;這樣狀況還會導致上呼吸道窄小,成年後不僅容易打呼,還可能變成睡眠呼吸中止症,開啟許多老年時慢性病的風險。 內容標題 牙齒不整齊與鼻子過敏有什麼直接關聯呢? 口呼吸該如何解決呢? 實際案例 牙齒不整齊與鼻子過敏有什麼關聯呢? 鼻子過敏導致小朋友無法用鼻子好好地呼吸,便會被迫改用嘴巴呼吸,雖然鼻子過敏並不會直接的影響牙齒排列,但使用口呼吸時,舌頭的位置就不會維持頂著上顎的自然位置(下圖虛線);而為了打開口腔氣道,舌頭變得會往下往後(如下圖紅色箭頭),這導致正在發育中的上顎骨缺少了舌頭的支撐力量而變得發育不良,並引發一連串畸形發展: 牙弓變狹窄→牙齒空間不足變得擁擠凌亂→前牙突出變暴牙。 牙弓變狹窄→上顎弓上拱→鼻腔通道變窄→惡性循環開始。 由於白努利原理,空氣流過狹窄的鼻道時速度會加快、壓力變大,導致鼻黏膜容易腫脹,又使得鼻呼吸的流量變少。鼻子在呼吸不到足夠的空氣情況下,更加重了兒童不自覺地對口呼吸的依賴。 口呼吸該如何解決呢? 如果孩子年紀還小時已發現鼻子過敏,可以及早預防並且避免過敏原的刺激。下列提供一些平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規律地清洗床單、被單、地墊,並且需要讓陽光曝曬。 避免家中使用太厚的地毯及窗簾,或是毛茸茸的玩具。 避免將陳舊的報紙、鞋子及衣服堆積在家中。 避免養狗、貓等容易掉毛的寵物,更不能讓寵物跑到床上。 避免在家裡抽菸或是噴香水…等會刺激鼻腔的動作。 時常使用除塵蟎吸塵器打掃家中環境,並定期更換濾心。 若是早期診斷出過敏性鼻炎,則需搭配藥物治療,例如:口服藥物,鼻噴劑,以及抗生素,和鼻沖洗液。 若是小朋友已經養成用嘴巴呼吸的習慣,則需盡早就診治療。 對於上顎牙弓窄小的患者,使用上顎快速擴張器,是非常有效的方式。雖然上顎擴張的過程會較為不舒服,但在年幼時介入治療,可以有效的將上顎骨均勻撐開,讓鼻腔通道加大,改善鼻塞及口呼吸(嘴巴呼吸)的症狀。 另外,目前隱適美的牙套結合了「牙弓擴張」的設計,以較為緩和的方式去讓牙弓慢慢撐開,雖然牙弓擴張的幅度有限,對於輕度牙弓窄小、怕痛的患者是非常理想的治療方案喔! 實際案例 就讀國三的王同學,從小有著鼻子過敏的困擾,常常嘴巴開開地呼吸,媽媽嘗試讓他改過來,但是因為長期習慣鼻子塞住的緣故,小朋友也無法正常運用鼻子呼吸。雖然先前已至耳鼻喉科就診,但因長期口呼吸的關係,臉型已造成改變:下巴變得短小,上唇前突,牙弓也變得狹長,牙齒看起來也看起來暴暴的。 這個Case是典型的「安格氏II級異常咬合1類」 (上顎前凸,牙齒往前暴)。對於這類型的病患,通常會使用上顎快速擴張裝置。但是隱適美隱形牙套目前也有上顎擴張的效果,尤其是對於學齡階段的小朋友效果更為顯著。 因此治療計畫採用隱適美的「擴弓設計」,以及下顎前導裝置。經過一年的努力,王同學的上顎擴張到理想的程度,下巴也漸漸地長出來,改善了口呼吸的習慣。牙齒及臉型也獲得了調整。小朋友本身也變得更有自信,歡喜迎接嶄新的高中生生涯。 因此,趕快把握矯正黃金期,讓孩子提早綻放開朗笑容!! 矯正前: 矯正後: 延伸閱讀: 何時是兒童牙齒矯正的最佳時機? 你知道口呼吸會影響孩子臉型發育與一生健康嗎?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過動症?脾氣差、打呼? MRC 口腔肌功能訓練是牙齒矯正嗎? 【醫學證實】孩童睡眠呼吸中止造成神經認知退化與行為問題 "內文為專業醫師經驗談,因各人口腔狀況不同,成效因人而異,若有問題請跟從專業醫師評估指引" Last Updated: 2022-03-28 加入 DR.EMMA 蔡宜均醫師粉絲團,追蹤限時動態

2023兒童牙齒矯正費用要多少?-丰采美學牙醫診所
✋Hi,我是 DR. EMMA 蔡宜均醫師!有看過日式花園裡那些富有禪意的花卉嗎?或是中國畫中曲線優美的古松?造景師在這些植物還是幼株時,就開始用支架為它們引導生長方向,因成木堅硬,而幼木易調。 植物尚且如此,人類牙齒的生長過程也有相似的道理。隨著生活條件提升,大眾對口腔健康有較強的意識度,利用「黃金矯正期」開始矯正,治療上如同順水推舟,不僅能讓孩子越早享有燦爛的笑容,降低日後需要拔牙的可能性,而且價格比成人矯正更加親民,是名副其實的「事(價格)半功(成果)倍」! 爸爸媽媽的心聲,DR. EMMA聽到了!2023兒童隱適美(Invisalign®First)包含什麼治療過程?費用會是多少?以下由我們整理出你最想知道的資訊! 換牙年紀原來是黃金關鍵期? 6~10 歲間,即使乳牙還沒換完,也可能是寶貝開始使用牙套的最佳時機。依據每位寶貝的狀況不同,兒童隱適美的矯正費用約為10~12萬元,常見的成人隱適美則約為 20~25 萬元。(延伸閱讀:牙套價格大比較,不同種類牙套的牙齒矯正費用) 兒童隱適美可以幫助解決多項寶貝們常見的口腔問題,包括牙弓過窄、牙齒錯位、大牙縫和牙齒擁擠…等,也有助於改善肌肉使用習慣,例如吸吮手指、吐舌頭、口呼吸等。此稱為第一階段(Phase 1),為日後恆牙的萌芽打下良好基礎。 當牙弓有足夠的空間時,較大顆的恆牙(與乳牙相比)就會有足夠的空間萌發在齒列上,免除暴牙的生成。這是一款陪伴寶貝們一起成長的牙套,引導骨骼自行生長到理想狀態,訓練口腔肌肉養成正確的運動方式。 對於許多寶貝來說,第一階段的治療可以減少,甚至避免未來拔牙的需求,日後若要進行第二階段的矯正,兒時做過兒童隱適美的青少年,也能比其他同齡者享有更短的治療計畫,越快擁有自信笑容!(上述年齡僅供參考,時間依據個體骨骼發展和性別有所不同,其中女孩發育又比男孩早。) 什麼是兒童隱適美第一解段? 兒童隱適美(Invisalign®First) / 第一解段(Phase 1)的做法如下: 我們使用3D全口數位掃描器,全程無痛又快速,讓寶貝的牙弓、齒列和咬合等在電腦上完美重現,再依據每位寶貝的狀況擬訂出最適合的治療計畫。 該治療計畫可能包含特殊矯正裝置,如:空間保留器(space maintainer)、牙弓擴張器(expansion appliance)…等。有別於傳統矯正中第一階段的治療,兒童隱適美(Invisalign®First)使用一系列透明的塑膠牙套,讓配戴者可以輕易穿脫。 因為這些透明牙套沒有傳統矯正使用的鐵製矯正器和鋼圈,所以不會因為牙托摩擦或被矯正用鋼線戳刺,而感到不舒服,而且因為可以隨時拆除,寶貝們可以照常飲食,沒有太過限制食物種類。 甚至清潔方式那就更方便了!少了矯正器與鋼圈的阻撓,只要在配戴透明牙套前,使用正確的刷牙方式清潔牙齒就可以了。 實際案例-1: 七歲的林小妹妹正在處於換牙期,因為牙弓天生較小,新生的牙齒沒有足夠的空間生長,造成上下牙齒都變得凌亂。DR.EMMA於是替林小妹妹開始擴弓的療程,隨著乳齒的退去和恆齒的生長循序漸進的排牙。 一年後,林小妹妹的牙已經變得整齊又漂亮了!現在的她笑起來時的臉頰線條更立體,且因為下巴在矯正期間成功向前堆進,側面輪廓也變得更精緻了! 矯正前(Before): 矯正後(After): 實際案例-2: 八歲的李小妹妹有反咬的問題,意味著本該稍微覆蓋下門牙的上門牙,反過來被下門牙遮住了,不僅不美觀,飲食方面也造成諸多不便。DR.EMMA透過兒童隱適美,成功調整上門牙齒軸內傾,並調整咬合和牙弓輪廓,使李小妹妹在飲食咀嚼變輕鬆,笑容也更飽滿好看。 由於兒童的牙齒正處於生長狀態,整個牙弓至骨骼的可塑性都還很好,才經過半年的矯正治療,牙齒排列就有非常顯著的變化。原本李小妹妹就有小酒窩,現在笑起來更加明顯可愛了!至於留下來的空隙,待牙齒脫落與生長之後,就會自然消失更美觀。 矯正前(Before): 矯正後(After): 綜合以上,可以歸納出:約 6~10 歲兒童的牙齒發展對矯正醫師來說,是相對容易處理牙弓問題,和替牙齒保留空間的時期。第一階段的矯正可以有效避免本已存在的問題,在不久的未來變得更加嚴重、更難處理,及時發現,及時矯正,也會使日後第二階段的矯正更加簡單且快速。 其實,在DR. EMMA這有許多幫助患者進行二次矯正的案例,多半都是孩子們在先前其他院所已經完成矯正,牙齒外表看似整齊,卻有其他衍生的問題出現,產生不小的困擾,無可奈何下,只好父母帶著小孩來求助並接受二次矯正。 雖然隱適美的治療過程相當舒適,但終究是筆不小的開銷,DR. EMMA 感嘆:若成長型矯正治療能夠受到更多關注,使患者可以早早就接受治療,從最根本的肌肉、骨骼與牙弓著手,那結果一定截然不同,也不需要拔掉那麼多顆好牙齒了。 延伸閱讀: 何時是兒童牙齒矯正的最佳時機? 隱適美找哪位牙齒矯正醫師都一樣? DR.EMMA 蔡宜均醫師為你進行隱適美矯正諮詢,溫和無痛更準確 "內文為專業醫師經驗談,因各人口腔狀況不同,成效因人而異,若有問題請跟從專業醫師評估指引" Last Updated: 2023-07-20 加入 DR.EMMA 蔡宜均醫師粉絲團,追蹤限時動態

牙齒不整竟與鼻子過敏息息相關!上顎快速擴弓可同時改善鼻塞與牙齒空間不足
✋Hi,我是 DR. EMMA 蔡宜均醫師!台灣位處亞熱帶,氣候潮濕、悶熱,且空氣汙染嚴重,帶來的是台灣人罹患過敏性鼻炎比例居全球之冠!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約有 50% - 75% 的學齡兒童有過敏性鼻炎。雖說過敏體質與遺傳有關,但是環境因素才是造成過敏人數日漸增多的最大元兇。常見的過敏性鼻炎症狀有:打噴嚏、流鼻水或鼻塞。 但家長不知道的是,長期鼻子過敏對正在發育中的孩子健康危害影響相當深遠,除會導致一連串齒顎生長與臉型發育的惡性循環,如小下巴(下顎發育不良)、缺乏蘋果肌(中臉凹陷)、牙弓狹窄、鼻道狹窄與鼻中隔彎曲、牙齒凌亂、暴牙、深咬、彎腰駝背等;這樣狀況還會導致上呼吸道窄小,成年後不僅容易打呼,還可能變成睡眠呼吸中止症,開啟許多老年時慢性病的風險。 內容標題 牙齒不整齊與鼻子過敏有什麼直接關聯呢? 口呼吸該如何解決呢? 實際案例 牙齒不整齊與鼻子過敏有什麼關聯呢? 鼻子過敏導致小朋友無法用鼻子好好地呼吸,便會被迫改用嘴巴呼吸,雖然鼻子過敏並不會直接的影響牙齒排列,但使用口呼吸時,舌頭的位置就不會維持頂著上顎的自然位置(下圖虛線);而為了打開口腔氣道,舌頭變得會往下往後(如下圖紅色箭頭),這導致正在發育中的上顎骨缺少了舌頭的支撐力量而變得發育不良,並引發一連串畸形發展: 牙弓變狹窄→牙齒空間不足變得擁擠凌亂→前牙突出變暴牙。 牙弓變狹窄→上顎弓上拱→鼻腔通道變窄→惡性循環開始。 由於白努利原理,空氣流過狹窄的鼻道時速度會加快、壓力變大,導致鼻黏膜容易腫脹,又使得鼻呼吸的流量變少。鼻子在呼吸不到足夠的空氣情況下,更加重了兒童不自覺地對口呼吸的依賴。 口呼吸該如何解決呢? 如果孩子年紀還小時已發現鼻子過敏,可以及早預防並且避免過敏原的刺激。下列提供一些平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規律地清洗床單、被單、地墊,並且需要讓陽光曝曬。 避免家中使用太厚的地毯及窗簾,或是毛茸茸的玩具。 避免將陳舊的報紙、鞋子及衣服堆積在家中。 避免養狗、貓等容易掉毛的寵物,更不能讓寵物跑到床上。 避免在家裡抽菸或是噴香水…等會刺激鼻腔的動作。 時常使用除塵蟎吸塵器打掃家中環境,並定期更換濾心。 若是早期診斷出過敏性鼻炎,則需搭配藥物治療,例如:口服藥物,鼻噴劑,以及抗生素,和鼻沖洗液。 若是小朋友已經養成用嘴巴呼吸的習慣,則需盡早就診治療。 對於上顎牙弓窄小的患者,使用上顎快速擴張器,是非常有效的方式。雖然上顎擴張的過程會較為不舒服,但在年幼時介入治療,可以有效的將上顎骨均勻撐開,讓鼻腔通道加大,改善鼻塞及口呼吸(嘴巴呼吸)的症狀。 另外,目前隱適美的牙套結合了「牙弓擴張」的設計,以較為緩和的方式去讓牙弓慢慢撐開,雖然牙弓擴張的幅度有限,對於輕度牙弓窄小、怕痛的患者是非常理想的治療方案喔! 實際案例 就讀國三的王同學,從小有著鼻子過敏的困擾,常常嘴巴開開地呼吸,媽媽嘗試讓他改過來,但是因為長期習慣鼻子塞住的緣故,小朋友也無法正常運用鼻子呼吸。雖然先前已至耳鼻喉科就診,但因長期口呼吸的關係,臉型已造成改變:下巴變得短小,上唇前突,牙弓也變得狹長,牙齒看起來也看起來暴暴的。 這個Case是典型的「安格氏II級異常咬合1類」 (上顎前凸,牙齒往前暴)。對於這類型的病患,通常會使用上顎快速擴張裝置。但是隱適美隱形牙套目前也有上顎擴張的效果,尤其是對於學齡階段的小朋友效果更為顯著。 因此治療計畫採用隱適美的「擴弓設計」,以及下顎前導裝置。經過一年的努力,王同學的上顎擴張到理想的程度,下巴也漸漸地長出來,改善了口呼吸的習慣。牙齒及臉型也獲得了調整。小朋友本身也變得更有自信,歡喜迎接嶄新的高中生生涯。 因此,趕快把握矯正黃金期,讓孩子提早綻放開朗笑容!! 矯正前: 矯正後: 延伸閱讀: 何時是兒童牙齒矯正的最佳時機? 你知道口呼吸會影響孩子臉型發育與一生健康嗎?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過動症?脾氣差、打呼? MRC 口腔肌功能訓練是牙齒矯正嗎? 【醫學證實】孩童睡眠呼吸中止造成神經認知退化與行為問題 "內文為專業醫師經驗談,因各人口腔狀況不同,成效因人而異,若有問題請跟從專業醫師評估指引" Last Updated: 2022-03-28 加入 DR.EMMA 蔡宜均醫師粉絲團,追蹤限時動態

國字臉怎麼救?齒顎矯正、肉毒桿菌或手術可有效改善國字臉形-丰采美學牙醫診所
✋Hi,我是 DR. EMMA 蔡宜均醫師!現代人對於外觀的追求,隨著媒體與自媒體的蓬勃發展也是越來越苛求。每個人都想要擁有一張吸引人的臉蛋。 每一種臉型其實都有不同獨具魅力的特色,臉型有時會反映出一個人的人格,抑或是一個人的習慣;或是性格成型之後長久下來也會改變臉型。 標題 我不兇,我很溫柔! 改造國字臉 一定得動刀? 不用手術能治好國字臉? 實際案例 人們通常會喜歡並且信任面帶笑容的人,這其實並不意外,因為面帶笑容的人同常具有較好的親和力,臉部肌肉也會因為長期微笑而向上提升,而帶有上揚的親切感。 相反地,假設一個人每天都是怒氣沖沖、眉頭深鎖、牙齒緊閉,容易使臉部肌肉較為緊繃,咬肌也會較為發達,並且下顎兩側的角度從正面看來會越接近90度喔!就像是皮克斯動畫 【腦筋急轉彎】裡的角色「怒怒」國字臉男,臉型會較為方正。(所以叫怒怒) 我不兇,我很溫柔! 方形近乎直角的臉型,可說是亞洲女生的惡夢,看起來不僅臉大而且帶有一股凶狠勁,感覺不容易親近,更會被套上國字臉的稱號! 根據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與台北榮民總醫院研究指出,以台灣人的觀點來看:如果兩側下顎骨角度與兩側顴骨的距離比例越接近75%,臉型會越受歡迎!反之當比例大於83%,通常會被當作是偏方型的國字臉。 改造國字臉 一定得動刀? 亞洲女性相較於歐美女性而言,大多都希望追求「瓜子臉蛋」,似乎不僅視覺比例看來頭部更小,髮型跟穿著上更容易搭配各種造型。為了消除臉上了稜角,許多愛美一族對於動刀或微整形通常會採取開放接受的態度。 很多網友都上網搜尋論壇或PTT詢問國字臉削骨,但是真的只有開刀才能消除國字臉嗎?其實並不盡然。雖然藉由開刀,將國字臉骨頭下顎骨邊緣做切除或是將咬肌的厚度切薄,便可以快速地修飾輪廓,讓臉型變得較圓順,下巴更緊緻,但是動刀加上必須麻醉,評估起來風險也較高。那麼不想手術開刀的民眾該怎麼辦呢? 不用手術能治好國字臉? 國字臉造成的原因之一是:咀嚼肌肉太過於發達 而國字臉肌肉會如此發達是因為: 夜間磨牙 喜歡吃有嚼勁的食物 (口香糖) 基因(咬肌較為肥大、下顎骨較寬) 對於前兩項的問題,其實可以由齒顎矯正配合咬合調整做處理。 藉由國字臉矯正的角度來看,對於咬合不良、磨牙的患者所造成的「咬肌肥大」,可以藉由隱適美牙套來有效改善國字臉。由調整牙齒的排列讓咬力分布更平均、夜晚磨牙時,牙套也可以避免讓牙齒承受緊咬的牙力、另外由於每次吃完食物都需刷牙再戴牙套,病患常會想省麻煩而減少吃東西的次數,間接達到減重、瘦臉的效果。 由藥物治療的面向來看,肉毒桿菌的注射也是非手術性改變國字臉的方法,肉毒桿菌藉由弱化肌肉的毒素,讓咀嚼肌的功能下降,間接地讓肌肉體積縮小並改善臉型。 實際案例: 24 歲的王小姐,當初來診所諮詢時,時刻都是板著臉,臉上看不太到笑容,慢慢了解後,發現原來是因為工作關係壓力較大,晚上也有磨牙的情形,所以漸漸地失去了自然的笑容。 藉由幫王小姐觸診及咬力測試,發現她的咬肌特別強壯,牙齒咬合關係也是不理想,加上晚上睡眠時磨牙造成後牙齒質喪失較為嚴重。 最後,藉由約一年的矯正的療程,合併咬合的調整,王小姐的兩側的肌肉明顯放鬆了許多,臉型也有所改善。回診的時候臉上也多了笑容。 矯正前後 但是,對於先天咬肌肥大或是下顎骨較寬的人來說,齒顎矯正則是無法非常明顯地改變方正的臉型喔!所以趕緊尋求專業醫師協助,一起跟國字臉說 Bye Bye! 延伸閱讀: 牙套價格大比較! 隱適美找哪位牙齒矯正醫師都一樣? 隱適美失敗?正妹變打鼾大嬸! 隱形牙套如何展現個人特質 "內文為專業醫師經驗談,因各人口腔狀況不同,成效因人而異,若有問題請跟從專業醫師評估指引" Last Updated: 2021-11-23

智齒發炎藏致命危機? 牙周冠炎與蜂窩性組織炎的潛在威脅
智齒附近牙齦發炎腫起來時千萬不可輕忽,因為不適當的處理會可能危及生命! 近日,有位22歲的大學生頂著腫脹的臉來到診所,起初只覺得牙齦腫痛,原以為只是暫時的不適,但沒想到牙齦區域變得紅腫,連帶整個臉部都出現腫脹、周圍附近的皮膚也感覺到緊繃,甚至伴隨著畏寒的症狀。 在進行了詳細的口腔檢查後,發現這些症狀是源於他的智齒生長方向不正,不能正常長出,使得清潔變得極為困難。這種狀況在牙科專業中稱為“阻生齒”,是一種常見的牙齒萌發異常。阻生智齒創造了一個易於細菌聚集和繁殖的環境,最終導致了牙冠周圍組織的炎症,也就是「牙冠周炎(pericoronitis)」。 如果不及時治療,這種局部的炎症可能會進一步惡化成「蜂窩性組織炎(celluilitis)」,這是一種會危及生命的深層組織感染,智齒附近的顏面和頸部都有許多很多隱藏的筋膜空間,而感染會快速地沿著這些筋膜空間蔓延至深部的組織。透過及時的治療和抗生素的服用,發炎逐漸得到控制,之後再將智齒拔除。 不要輕忽牙齒發出的信號!智齒附近的牙齦發炎更不能掉以輕心,因為不當的處理可能會造成生命危險! 牙齒矯正看起來是在移動露出來的「牙冠」,但牙齒要能移動,重點是埋在骨頭內的「牙根」。因此,牙齒矯正重點是矯正「牙根」的走向,而牙齒矯正做得好不好,關鍵就在「牙根」的移動是否正確。 什麼是「牙冠周炎」(Pericoronitis)? 牙冠周炎 (Pericoronitis) 是一種與智齒萌出相關的常見牙科病症,尤其是與下顎智齒的非完全萌出關聯密切。這種狀況主要發生在25歲的青少年左右,因空間不足無法順利完全萌出,或是以不正常角度生長時,周圍的牙齦組織便可能形成一個袋狀結構,該結構極易積聚食物殘渣及細菌,成為牙冠周炎的溫床。 研究顯示牙冠周炎不僅僅是一個局部問題,還可能是潛在牙周疾病的指標,對於受牙冠周炎影響的智齒進行拔除,不僅能解決炎症問題,也有助於提升相鄰第二大臼齒的牙周健康狀況。如果不及時治療牙冠周炎,可能進一步導致齒源性蜂窩性組織炎,迅速侵犯到周圍的深層軟組織,甚至引起系統性的感染。因此,當發現智齒周圍有發炎的跡象時,應及時尋求專業牙醫的評估與治療,以預防潛在的牙周問題,確保口腔與全身的健康。 牙冠周炎可分為: 急性:特徵是劇烈的疼痛和腫脹,症狀可能持續數天到幾週 慢性:是一種持續的低度感染,可能偶爾引起輕微的疼痛和腫脹 牙冠周炎的主要特點和症狀為: 紅腫和疼痛: 平時如果不特別清潔智齒與其周邊牙齦,該處和牙齦溝很容易成為清潔的盲區。食物殘渣和牙菌斑會在此處積聚,進一步形成牙結石。這會使牙齦出現紅腫現象,若疏於清潔,可能會進一步導致牙齦出血,潰瘍等問題。 張嘴、咀嚼或吞嚥困難: 由於疼痛和腫脹的影響,患者在咀嚼和吞嚥時可能會感到困難。在某些情況中,這種腫脹不僅局限於智齒區域,還可能延伸至整個下顎甚至面部,進一步增加了吞嚥的不適。這樣的狀況還可能使張口變得受限,從而影響到正常進食和交流。若不及時進行治療,感染可能惡化為蜂窩性組織炎。 口臭: 智齒與其周邊牙齦的發炎大多源於清潔不足。由於智齒位置偏深,不容易清潔,食物殘渣容易在其周圍堆積。隨著時間的累積,這些食物殘渣會被口腔中的細菌分解,產生異味。 淋巴結腫大: 當發炎反應較嚴重時,身體會反應性地啟動免疫系統,這是身體試圖抵抗感染的自然反應,導致頸部淋巴結腫大和疼痛。 發燒和全身不適: 牙冠周炎不僅會引起疼痛和腫脹,當感染嚴重時,還可能因為身體的免疫系統在對抗感染,引發全身性的反應,導致患者發燒和全身不適。 治療方法: 抗生素和止痛藥 加強口腔清潔 手術治療:可能需要手術切除多餘的牙齦組織以防止再次發炎 智齒牙冠周圍炎動畫 如果我有牙冠周炎可以拔牙嗎? 當智齒出現牙冠周炎,表示該牙齒正處於急性炎症階段。此時,如果直接進行拔牙,可能會導致感染迅速擴散到相鄰的牙齒和組織中。此外,由於炎症的存在,拔牙後的傷口愈合過程可能會受到阻礙,增加併發症的風險。因此,當智齒處於急性發炎狀態時,醫師通常不建議立即進行拔牙手術,可能會優先採取局部消炎治療措施,或為患者開口服的消炎藥物。只有在炎症得到控制,情況明顯改善後,醫師才會考慮進行拔牙手術,以確保手術的安全性和後續的愈合過程。 什麼是「蜂窩性組織炎」(Cellulitis)? 蜂窩性組織炎是一種由細菌感染所引起的皮膚感染,常見的病原體包括鏈球菌屬和葡萄球菌屬。這些細菌通常透過皮膚上的小傷口,例如割傷、燙傷或昆蟲叮咬處侵入人體。感染後的區域會出現明顯的紅腫、熱感和疼痛等症狀。 儘管蜂窩性組織炎可以影響身體的任何部位,而感染的原因一般可分成齒源性及非齒源性兩種,但在顏面部的感染大多是由牙齒感染所引起的蜂窩性組織炎。 齒源性感染:由牙齒或其附屬結構(如牙齦或牙髓)引起的感染稱為齒源性感染。這類感染可能源自蛀牙、牙周病或牙髓炎等常見牙科問題。這些疾病如果不進行適當治療,不僅影響口腔健康,而且還可能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 非齒源性感染:不源於牙齒或口腔結構的感染,例如因皮膚受傷、骨骼感染、唾液腺炎或昆蟲叮咬等而引起。 無論是哪一種感染,快速而適當的治療都是關鍵,旨在避免感染擴散到體內其他部位或造成更嚴重的健康問題。 症狀: 皮膚紅腫 臉部腫脹 疼痛 發熱和發冷 局部皮膚緊繃:由於腫脹和液體積聚,皮膚可能會感到緊繃。 淋巴結腫大:附近的淋巴結可能會腫大並變得疼痛。 困難開口或咀嚼食物 牙關緊閉 牙齒疼痛或敏感:感染的原始來源可能仍然存在,因此可能會有牙齒疼痛或增加牙齒的敏感度。 治療方式: 抗生素和止痛藥:醫生通常會根據患者的情況開抗生素和止痛藥,以幫助治療感染。通常是口服,但在較嚴重的情況下可能需要靜脈注射。在大多數情況下,經過幾天的抗生素治療後,細胞組織炎的徵狀和症狀會消失。 化膿清創:將膿包劃開或放置引流管來排放積聚在組織內的膿液。 如果不治療細胞組織發炎,感染可能會擴散到淋巴結和血液中,若出現面部或頸部的腫脹、發燒或其他症狀,應立即尋求醫療幫助,避免潛在的併發症。 若不及時治療牙冠周炎,可能導致齒源性蜂窩性組織炎的發生! 牙冠周炎與齒源性蜂窩性組織炎均可能帶來嚴重不適和造成重大健康風險。為了口腔和全身的健康,我們必須對這些疾病的起因、症狀以及治療方式有足夠的了解。 為了預防牙冠周炎及蜂窩性組織炎,定期的牙醫檢查和堅持良好的口腔清潔習慣是非常關鍵的,特別是口腔有傷口時需得到良好的照顧和清潔,以降低感染的風險。 參考文獻: Common Dental Emergencies Association of Oral Hygiene and Periodontal Health with Third Molar Pericoroniti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Pathologies associated with the mandibular third molar impaction

牙齒矯正要不要拔牙?要拔哪顆?現在結合電腦斷層的隱適美cc讓你不用再二次矯正
隱適美最近在牙齒矯正科技上有了極大的突破!隱適美除了透明牙套在效果和配戴舒適性方面表現較好之外,現在還能結合3D電腦斷層資料來精確判斷「牙根」的位置、「牙根」的走向,並將牙齒的各種比例數據納入考慮中。這個強大的工具現在使得您的牙齒矯正醫師在幫你制定治療計畫時不再瞎子摸象。 牙齒矯正看起來是在移動露出來的「牙冠」,但牙齒要能移動,重點是埋在骨頭內的「牙根」。因此,牙齒矯正重點是矯正「牙根」的走向,而牙齒矯正做得好不好,關鍵就在「牙根」的移動是否正確。 然而一直以來,包括傳統矯正與之前的隱適美cc (Clinical Check是隱適美的電腦輔助設計軟體)矯正醫生都沒有關於「牙根」的資訊,因此矯正醫師只能藉著口內「牙冠」的位置來“猜”「牙根」大概的走向。既然是用猜的,想必有很大的誤差。 在之前,牙齒矯正由於沒有參考牙根與牙床骨的3D資料(如電腦斷層),導致牙齒矯正問題很多,最常見的就是牙根移到牙床骨外面。有人可能發現牙齒矯正後牙齦萎縮很嚴重,結果照了電腦斷層才發現,原來牙齒已經被拉到牙床的外面!(馬醫師自己就是受害者,從小到大做了三次牙齒矯正😅) 第二個缺乏牙根資訊的問題是,要不要拔牙以及到底要拔哪一顆牙?現在,隨著『隱適美cc +電腦斷層』真正數位矯正技術的出現,讓精確預見治療計畫與患者溝通成為可能。 如果你也有這方面的問題或希望更進一步了解隱適美,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隱適美治療計畫的優點 事先擬定治療計畫,模擬牙齒移動方向、拔牙與否 隱適美能夠在矯正治療開始之前提前預知牙齒的移動方向,並模擬牙齒的位移過程,這對牙醫師和患者來說都帶來了極大的好處,能夠讓醫師與患者進行更深入的溝通,共同制定最符合患者期望的治療計畫,同時也能提前判斷是否需要進行拔牙。 相比之下,傳統的矯正方法無法達到這種精確性和預測性。 對於牙醫師來說,隱適美的這一特點為他們提供了更精確的工具,使他們能夠在治療開始前就建立起清晰的治療路線。這不僅有助於提高治療的成功率,還可以節省時間和避免錯誤的拔牙,以確保治療的順利進行。此外,也讓醫生能夠更好地與患者溝通,共同達成患者的治療目標。 對於患者來說,隱適美的這一特點為他們提供了更大的信心。他們可以在治療開始前了解治療計畫的細節,並參與其中,確保最終的結果符合他們的期望。此外,能夠提前知道是否需要拔牙也讓患者能夠充分準備,減少不必要的焦慮。 隱適美的數位技術可以在治療前進行虛擬模擬,以可視化方式展示牙齒的移動,並提前判斷是否需要拔牙,這對患者和醫生都非常有價值,而這也是傳統矯正無法達到的。 透過事先擬定治療計畫並模擬牙齒的移動,可以清楚了解每副牙套的移動過程,以及預測矯正治療後的成果。 結合電腦斷層影像了解骨頭中的『牙根』位置 隱適美結合電腦斷層影像,不僅能夠將牙齒的「牙冠」角度考慮進去,也能夠將「牙根」位置納入其中,而這一技術大大突破了傳統矯正的限制。 在隱適美的數位矯正中,電腦斷層影像技術扮演了關鍵角色。通過將3D的影像和骨頭結構與牙齒的「牙根」位置結合,隱適美可以準確地預測牙齒的移動方式和牙根的角度變化。這是實現矯正治療的精確性和有效性所必需的。 相較之下,傳統矯正方法主要依賴可見的「牙冠」角度,而無法提供對「牙根」位置的詳細資訊。這可能導致治療計劃的不精確性,以及治療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因此,傳統矯正通常需要更長的時間,並可能需要額外的調整。 隱適美結合電腦斷層影像技術在牙齒矯正中實現了精確性和可視化,這是傳統矯正所不具備的優勢。這種綜合考慮「牙根」角度的方法確保了治療計劃的準確性,縮短了治療時間,並提高了治療的成功率,為患者帶來了更快、更舒適、更有效的矯正治療。 結合3D電腦斷層影像,精確了解「牙根」位置 數位預測牙齒比例大小,精準排列牙齒位置 隱適美的另一優勢在於能夠精確的計算牙齒比例,然後根據這些計算來制定治療計劃,這是傳統矯正無法媲美的。傳統矯正通常只關注牙齒的位置,而忽略了牙齒之間的比例和協調。然而,在矯正治療中,牙齒之間的比例至關重要。一個良好的牙齒比例可以確保牙齒不僅排列整齊,還具有美觀的外觀。 隱適美使用高度精確的數位技術,能夠測量並分析每個牙齒之間的比例關係。這包括牙齒的大小、形狀以及它們在口腔中的位置。通過這些數據,隱適美可以確保在製作治療計畫時維持牙齒之間的協調和平衡,從而實現更美觀、更自然的結果。 初步了解隱適美治療計畫的優點後,很多人都會對是否需要拔牙感到困惑。為了釐清這個問題,讓我們繼續深入了解吧。 牙齒矯正一定要拔牙嗎? 在矯正牙齒的過程中,是否需要拔牙是一項複雜的決策,需要根據多種因素進行判斷。包括牙齒的排列狀況、牙弓的形狀,以及患者對治療效果的期望。在某些情況下,為了獲得理想的牙齒排列,可能需要考慮拔掉一到數顆牙齒。 以下是決定是否拔牙的主要考量點: 牙齒排列情況:當口腔中的空間有限或牙弓偏小,造成牙齒擁擠,可能會考慮拔除部分牙齒來創造空間,讓其它牙齒能夠整齊排列。 咬合狀態:為了確保上下牙的穩定咬合,有時在特定情形下可能需要拔牙。 呼吸道大小:對於呼吸道狹窄的患者不建議拔牙。這是因為拔牙創造空間使牙齒後退,進而減少舌頭活動空間,使呼吸道變狹窄,嚴重的話會打鼾或變成睡眠呼吸中止,這種情況可能導致打鼾或甚至發展成睡眠呼吸中止症。 顏面部外觀:常見於因門牙外翻,導致嘴巴突出的患者,牙齒拔除有助於牙齒後縮,改善嘴突的狀況。 ✯ 其實「嘴巴突」並不是骨性爆牙,其實是「環口肌無力」,而環口肌無力可以透過『口腔肌功能訓練』來改善。 治療方案與患者期望:根據治療的策略和患者的要求,拔牙或許能協助實現預期的治療效果。 當然,矯正醫師在決定是否拔牙前會做一系列詳細評估,這包括患者的口腔健康、X光片檢查以及牙齒的排列情況,從而選擇最適切的治療方法。 矯正治療前,如何決定哪顆牙該拔除? 當矯正治療需要拔牙時,優先考慮拔除的大多是智齒。 智齒經常因為位置不佳而無法順利萌發,變成阻生齒外,即使生長排列良好的智齒也因位於口腔較深處,它的咀嚼功能仍相對有,較少會被用來咀嚼食物,因此拔除智齒,不僅能夠解決阻生齒的問題,還能夠使牙齒往後移來創造空間,為矯正治療提供所需的空間。 除此之外,拔除智齒後,如果還需要更多空間或基於臉部外觀上的其他考量,接下來就會考慮上下顎小臼齒的拔除。 因為在正常的口腔結構中,小臼齒共有八顆,每一側各有兩顆。考量到每顆牙齒在口腔中的功能和位置,當確定需要進行拔牙以提供矯正治療更佳的空間時,醫生通常會優先考慮移除其中一顆小臼齒。 然而,如果某顆牙齒的健康狀態較差或有明顯的搖動,那麼拔除這顆功能不佳的牙齒會是首選,從而保留健康狀況較佳的牙齒進行後續的矯正治療。 因此,矯正治療中該拔除哪些牙齒沒有標準答案,醫師會根據每位患者的口內實際狀態、放射線影像等詳細資料來做評估。 拔牙與不拔牙案例分享 拔牙: 25歲的劉小姐,雖然她的上下牙齒大致上排列得相當整齊,只有少數牙齒輕微排列不整,但她的牙齒咬合狀態卻並不理想。具體來說,她的上排牙齒與下排牙齒之間存在明顯的水平落差,在臨床上稱為Overjet,劉小姐的 Overjet為5.7 mm,而正常的Overjet值為2-3 mm。 這代表劉小姐的上排牙齒過度水平覆蓋下排牙齒,即使用力閉緊嘴巴,嘴唇也很難完全閉合,常給人一種嘴部略為張開和嘴巴突出感覺。 經過一系列檢查後,決定透過拔除劉小姐上排第一顆小臼齒來製造空間。目的是為了讓上排前牙的牙齒有足夠的空間可以向後移動,從而達到更穩定的上下顎咬合關係。 再經過一段時間的隱適美治療,劉小姐的Overjet問題得到了顯著的改善,從5.7 mm 減少到了2.0 mm,不僅獲得了穩定的上下顎咬合關係,面部外觀和輪廓也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不拔牙: 今年13歲的張小妹妹是個愛笑、活潑的小女孩,但她的下排牙齒覆蓋上排牙齒,也就是俗稱的的「反咬」或「厚道」,這使她在公眾場合或拍照時,都不太敢大方地露齒笑或大笑。而這樣的牙齒狀態不僅影響到她的容貌,更進一步打擊了她的自信心。 經過仔細的診斷和評估後,發現張小妹的上排牙弓較為狹窄,形成「假性厚道」。佩戴隱適美不僅可以幫助擴張上排牙弓,還可以透過連續的壓力,促使下排牙齒適度向後移動,從而矯正其上下牙齒之間的覆蓋關係。 隱適美的治療每一步都經過精密的計算和設計,以確保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不僅專注於牙齒移動,還將臉部整體的和諧美感納入治療的考量中。當療程結束後,張小妹的上排前牙已經正確地咬在下排前牙的外側,特別是原本的厚道和突出的下巴都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現在的張小妹不再因為牙齒問題而感到自卑,她的笑容更加燦爛,充分展現出青春的自信和活力。這次的治療不僅改變了她的牙齒,更重要的是,讓她重新找回了自我價值和自信。 不拔牙:呼吸道狹窄 不建議拔牙 18歲的小銘因為門牙的歪斜問題而感到不自信,不敢露齒笑,這讓他在拍照時感到很不自在,這個狀況嚴重影響了他的自信心和生活品質。然而,在搜集資料的過程,發現小銘不僅有牙齒的問題,還發現他的呼吸道狹窄。對於呼吸道狹窄的患者,並不建議拔除牙齒。這是因為拔牙可能會導致牙齒向後移動,進而減少了舌頭的活動空間,導致呼吸道會變得更加狹窄。嚴重的情況下,這可能導致打鼾,甚至發展成睡眠呼吸中止症,這種情況對健康和生活品質都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因此,為了解決小銘的牙齒問題,並同時考慮到他的呼吸道狹窄情況,醫生使用IPR(Interproximal Reduction)的輕微臨牙修磨方式製造空間並將門牙排正。 通過這種治療方式,小銘不只改善門牙的外觀,也同時確保了他的呼吸道功能不受損害。這為他帶來了更自信的笑容和更健康的生活,展現了現代牙齒矯正技術的卓越之處。對於像小銘這樣的患者,這種個體化和綜合考慮的治療方法無疑是一個重大的改善。 參考文獻: Accuracy of deep learning-based integrated tooth models by merging intraoral scans and CBCT scans for 3D evaluation of root position during orthodontic treatment Predictability of orthodontic tooth movement with aligners: effect of treatment design

有牙周病可以做牙齒矯正嗎?隱適美與傳統牙齒矯正哪個比較適合用在牙周病的牙齒矯正?
一般人通常會將矯正與年輕健康的牙齒聯想在一起。然而事實上,相當大比例需要矯正治療的人都患有不同嚴重程度的牙周病。那麼問題來了,患有牙周病的牙齒能進行矯正治療嗎?如果可以,傳統牙套和隱形矯正哪一種更合適?接下來讓我們進一步了解牙周病與矯正之間的關係。 了解牙周病與其治療 牙周病是一種由口腔中細菌引起的慢性發炎疾病,會影響牙齦和其他支撐牙齒的結構,例如齒槽骨。牙周疾病一開始只是「牙齦炎(gingivitis)」,細菌的感染與發炎只影響到表面的牙齦,這時的症狀是牙齦發紅、腫脹且容易出血。如果不及時治療,細菌的破壞與發炎就會蔓延至比較深處,變成「牙周炎(periodontitis)」,一種更嚴重的牙齦疾病;這種情況下,牙齒周圍的骨頭開始被破壞,最後導致缺乏骨頭的支撐,牙齒可能會開始鬆動甚至掉落。 牙周病的治療分為四個階段: 牙周病第一階段治療(非手術治療):牙結石刮除 牙結石和牙菌斑是牙周病的主因,牙結石刮除術可以減輕牙周發炎問題,促進牙齦癒合,並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 牙周病第二階段治療(手術治療):牙齦移植、骨移植以及植牙 手術重建通常在牙周病已經對牙齒和骨頭造成嚴重損害的情況下進行,以修復或重建受損的組織。 牙周病第三階段治療(咬合治療):咬合調整與牙齒矯正 許多會有牙周病的人就是因為原本牙齒太亂難以清潔,最後才導致牙周病。一旦牙周病得到控制,應該要考慮做牙齒矯正將牙齒排整齊;此外,牙齒亂與咬合不良會導致許多「咬合干擾」,這些破壞性的咬合力會讓原本就已經喪失地基的牙齒更容易受傷斷裂,或加劇牙周的破壞。因此,牙齒矯正可以有容易清潔、改善美觀與減少咬合傷害的三大好處。 牙周病第四階段治療(保養維護):定期檢查維持牙周健康 定期的口腔檢查和遵循專業醫師建議有助於確保治療的成功,並維護口腔長期的健康。 牙齒矯正治療和牙周病能共存嗎? 一直以來,牙周病的存在被認為是矯正的禁忌,因為人們認為在發炎的牙周組織中移動牙齒可能會加重炎症並導致進一步骨頭流失。然而,最近的研究顯示,在牙周病得到良好控制後,可以安全地對進行矯正治療。 多項研究報告指出,矯正治療可以從降低咬合傷害來增進牙周病牙齒的健康,因為牙齒矯正加上電腦咬合調整可以有效解決咬合不正(malocclusion)與咬合干擾(occlusal interference)問題。因此,在牙齒矯正其實是牙周治療的重要一環。 隱形牙套與傳統牙套:哪種更適合患有牙周病的患者? 有牙周病的患者如要考慮做牙齒矯正,隱形牙套可能比傳統牙套更具優勢。 隱形牙套和牙周健康 透明牙套可以取下,方便患者在治療期間刷牙和使用牙線,這有助於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發現,相較於接受傳統牙套治療的患者,使用透明牙套矯正的患者在牙菌斑指數、牙周囊袋探測深度和牙齦指數等方面表現更好。此外,患者有較低的牙周病原細菌生長和炎症風險,可進一步促進牙周健康。 傳統牙套和牙周健康 傳統矯正的矯正器和矯正線的清潔難度較高。研究顯示,配戴傳統牙套的患者往往具有更高的牙菌斑指數,也更容易有牙齦炎症,這可能會加劇牙周病。然而,不要誤會了,配戴傳統牙套仍然可以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也有許多患者在治療期間未遇到明顯的牙周問題。 牙周病做矯正會導致牙齦萎縮嗎? 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研究,配戴透明牙套相對於傳統牙齒矯正,較少出現牙齦退縮等問題。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每位患者的情況各異,治療效果可能因人而異。牙齦退縮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個人口腔衛生習慣、牙齒位置和矯正治療的具體方案等。因此,在進行矯正治療前,仍建議患者與牙醫進行詳細的諮詢和評估,以確定最適合的治療方案,並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以最大程度地保護牙齦健康。 案例 圖:這位七十幾歲的女性,在進行牙周病第一階段治療後開始配戴隱適美牙齒矯正至第十個月的照片。可以看到隱形牙套逐漸縮小門牙暴牙的情況,而且她的牙齦並未出現更近一步萎縮的情況,而原本輕微的牙根裸露情況也沒有惡化。 本案例充分證明了隱形牙套在保護牙齒結構和牙周組織方面的優勢。即使在七十歲有牙周問題的人,也能夠安全地進行隱適美治療。 總結 傳統上牙周病被認為是牙齒矯正的禁忌,但最近的研究表明,透過預先經由電腦設計的矯正治療計畫(隱適美Clinical Check) ,牙周病患者仍可以安全地進行矯正治療。 隱形牙套由於其可拆卸及容易清潔的特性,對於患有牙周病的患者可能是一個更適合的選擇。然而,治療選擇應該根據患者的特定情況,包括牙周健康狀態、治療需求和個人偏好來做出。對於患有牙周病的患者,建議在進行牙齒矯正治療之前,應多尋求牙科專業醫師的建議和評估。 參考文獻: Assessment of the periodontal health status and gingival recession during orthodontic treatment with clear aligners and fixed applianc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Periodontal health status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the Invisalign® system and fixed orthodontic appliances: A 3 months clinical and microbiological evaluation Effect of periodontal–orthodontic treatment of teeth with pathological tooth flaring, drifting, and elonga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periodont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

醫學實證:顯微鏡根管治療結合超音波器械提升根管治療成功率
為什麼抽了神經,牙齒還是會痛🤔?為什麼根管清不乾淨還有細菌? 根管治療是抽神經嗎? 您有沒有明明做過根管治療,但牙齒還是有悶痛的狀況?為什麼沒神經的牙齒還會痛呢?牙齒內部的神經所處的空間稱為「根管 (Root Canal)」,根管系統跟樹根很像,有很多小小的分支。 所謂的「根管治療 (Root Canal Treatment)」就是把牙齒內部發炎壞死的神經拿掉,並用沖洗藥水(次氯酸鹽)將根管系統的空間清乾淨,希望達到根管系統是無菌的狀態。 但很不幸因為根管系統的空間很複雜,如果有沒有清到的部分,裡面又躲藏了頑強難以被殺死的厭氧菌,例如放線菌、鏈球菌和厭氧桿菌等;這些細菌還是會成為感染源開始慢慢造成牙根尖處組織發炎。 即使牙齒已經沒有神經,牙根尖處的牙周組織因為發炎還是會感到悶悶地不舒服(萬一細菌更猛產生牙根尖膿瘍時就有會痛不欲生的感受😭)而此時根管治療就會失敗。 什麼是根管? 根管治療流程 讓我們先對根管治療整個流程有一些基本的認識吧!根管治療過程如下: 牙髓治療 (Endodontic Treatment),也就是眾所周知的 "根管治療" ,是牙科其中一個專門領域。在過去,根管治療這個領域面臨著許多挑戰,比如: 鈣化根管、不容易發現的根管、器械斷裂於根管內、有裂紋的牙齒和過於彎曲的牙根尖部,上述問題往往使得治療變得困難、耗時且失敗率高。 而傳統根管治療最大的挑戰就是牙醫師的肉眼無法看清處根管的狀況與數目,導致根管內沒有被清理乾淨或沒有發現額外的根管而引發持續性發炎。 根管治療流程 牙科顯微鏡看清楚、超音波器械清乾淨 隨著新興科技的蓬勃發展,這為牙髓治療領域帶來了重磅性的變革。牙科顯微鏡(microscope)和超音波器械(ultrasonic tools)等工具能幫助牙醫們克服這些挑戰並提供更有效、更少侵入性的治療。 傳統根管治療面臨的困難 鈣化根管 鈣化分成以下兩種: 生理性鈣化: 隨著年紀增長,鈣化物質沉積導致根管變狹窄。 病理性鈣化:當牙齒受到外傷或長期刺激(比如: 蛀牙、牙齒磨耗等等),為了防止受到傷害,牙髓組織會啟動保護機制,進而生成鈣化物質、使根管變狹窄甚至消失。 鈣化根管是根管治療中很常見的挑戰。由於鈣化物質造成根管空間變窄甚至消失,使得牙醫難以發現並清理根管,導致治療效果不佳、患者不滿意,甚至治療失敗。 難以靠目視發現的根管 首先,我們必須要知道,不同牙齒會有不同的根管數目,且有統計上大致的規律,然而實際根管數目因人而異,所以牙醫們會透過x光、牙科器械以定位根管。 臨床上,不容易發現或遺漏的根管是根管治療失敗的重要原因。這些根管本身較細小、構造不尋常或有複雜的分支,如果沒有清理到這些根管,根管內的細菌會持續存在,導致反復感染、疼痛,最終導致牙齒損失。 器械斷裂於根管內的情形 器械斷裂於根管內是根管治療中另一種挑戰。傳統的根管治療挫針以不鏽鋼製成,因十分細長而容易斷裂,若又遇到狹窄及彎曲的根管時更容易發生。當斷掉的工具阻塞了牙根尖通道,這時候可能需要進行更侵入性的手術,如根尖切除甚至拔牙。 有裂紋的牙齒 當牙齒出現裂紋時,裂紋可能延伸至牙髓腔,使細菌進入並引起感染。診斷和治療牙齒裂紋可能具有挑戰性,因為症狀可能與其他牙齒問題相似,即使在傳統牙科影像技術X光的幫助下,裂紋也可能無法看見。 過於彎曲的牙根尖部 彎曲的牙根也是根管治療中經常遇到的解剖難題。受到傳統治療工具的限制,彎曲的根管難以定位且操作艱難,有很大的機率造成根管偏移、穿孔或器械斷裂等。這些疑難雜症會影響治療結果,並危及牙齒的長期預後。 顯微鏡與超音波器械在牙髓治療中的應用 牙科手術顯微鏡的引入對牙髓治療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這些高倍率放大的設備使得牙醫能夠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觀察根管系統的複雜結構。 顯微鏡使牙醫能夠進行微創手術,保留更多的牙齒結構,將傷害降至最低。此外,還能提升患者舒適度、加快的復原時間和改善的長期預後。因此,牙科手術顯微鏡的使用已成為現代牙髓治療的標準。 超音波器械利用高頻率的震動,能夠有效地去除根管內的組織及清潔根管。這種技術可以更準確地處理鈣化根管、清除斷裂的工具碎片、清潔不容易發現的根管以及處理牙齒裂紋。 超音波器械能夠更準確地塑形根管,從而改善根管的填充和封閉,減少治療失敗的風險,使得根管治療更加可預測、精確且成功率更高! 在鈣化根管治療中使用顯微鏡和超音波器械的好處 更好的預後 在鈣化根管治療中使用顯微鏡和超聲波儀器,使得牙醫能夠獲得更優越的視覺效果、精確性和控制性。這最終為患者帶來更好的預後,因為根管系統可以更有效地清潔、塑形和充填,降低了反復感染和治療失敗的風險。 改善的長期成功率 顯微鏡和超音波器械在牙髓治療中的結合已被證明可以顯著提高長期成功率。這兩種器械的結合能夠找到並治療所有的根管,包括鈣化和不容易發現的根管,從而降低了持續感染的風險。此外,這些治療方法的微創性質可以保留牙齒結構,減少牙齒斷裂和隨後的牙齒損失的風險。 案例研究:顯微鏡和超音波器械工具的應用 許多案例研究已經證明了顯微鏡和超音波器械在鈣化根管治療中的有效性。有些病患患有嚴重鈣化的根管系統,傳統方法被認為無法治療。後來,在牙科手術顯微鏡和超音波器械的幫助下,他們的牙醫成功地清除鈣化物,找到並治療所有的根管空間,最終挽救了這些牙齒。 2011年 <國際牙科雜誌> 中 Daming等人的研究發現,在傳統根管治療無法成功處理的情況下,使用顯微鏡和超音波器械治療是處理困難根管治療的有效方法。而這些根管的病因包括鈣化根管、斷裂器械、未發現的根管和根管穿孔。 備註:此研究在數據統計上,牙醫們利用顯微鏡和超音波器械成功處理了406個根管,成功率為74.4%;成功處理了246顆牙齒,成功率為71.3%。在各種複雜根管的情況下,成功率分別為:74.0%的鈣化根管,72.3%的被斷裂工具阻塞的根管,82.5%的漏失根管和72.7%的根管穿孔。 總結 使用顯微鏡和超音波器械改變了牙髓學領域,使牙醫能夠克服傳統根管治療所面臨的許多挑戰。這些技術不僅能改善治療效果,減輕患者的不適,還能提高長期預後。然而眾多優點中,缺點為使用顯微鏡和超音波的根管治療費用較為昂貴。 Reference: Wu, D. et al. (2011)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complicated root canal therapy with the aid of a dental operating microscope’, International Dental Journal, 61(5), pp. 261–266. doi:10.1111/j.1875-595x.2011.00070.x.

梅尼爾氏症(MD)? 還是顳顎關節紊亂症(TMD)?
有些人長期為梅尼爾氏症所苦,在嘗試過各式各樣的治療後,症狀不但沒有改善反而越來越嚴重,那麼你的這些症狀很有可能是顳顎關節紊亂症所造成的!你可能會想問:「醫生明明說我得的是梅尼爾氏症,怎麼又變成顳顎關節紊亂症?」接下來就讓我們進一步了解這兩者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和差別。 什麼是梅尼爾氏症 Meniere’s Disease (MD)? 梅尼爾氏症 (Meniere’s Disease / MD) 又稱為特發性內淋巴積水 (Idiopathic Endolymphatic Hydrops),是一種罕見的內耳疾病,患者內耳中液體的量或成分有異常,間接影響到平衡和聽力。如果不及時治療,症狀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惡化,並可能導致永久性聽力損失和持續的平衡問題。 MD 最常發生在 40 至 60 歲的人群,且大約有 7% 至 10% 的人有家族病史。美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醫學會 (AAO-HNS) 指出 MD 的患者會出現以下的症狀: 耳鳴 眩暈 聽力喪失 耳朵悶脹 而這些症狀每次的出現可能會持續 20 分鐘至 24 小時。 MD 一般是通過患者本人的口述和臨床症狀表現來做診斷,另外也可進行相關的檢測:聽力檢查、眼震電圖、耳蝸電圖和、覺腦幹反應和核磁共振。目前MD的病因尚不清楚,因此治療主要是以較保守的藥物治療(例如利尿劑、類固醇、抗生素等等)和低鈉飲食來減緩症狀,而對於較嚴重的患者則會建議進行手術。 什麼是顳顎關節紊亂症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TMD)? 顳顎關節症候群(或紊亂症)泛指「顳顎咬合系統」(包括牙齒、顳顎關節及咀嚼肌),因疾病、變形或功能紊亂所引起的功能或結構上的障礙。 有顳顎關節症候群 (TMD) 問題的人口比例其實相當高,大約有六成的人有罹患TMD卻因為沒有表面症狀而不自知。 顳顎關節紊亂症的臨床症狀有很多不同的表現: 頭痛 臉頰痛 打哈欠嘴巴張不開或卡卡的 耳朵內嗡嗡作響 無法咬東西 覺得視力改變 頭頸部肌肉很僵硬 顳顎關節症候群是相當複雜的多因性疾病,相關連的因素包括: 牙齒或頜骨受損 齒列不正 夜間磨牙 (Bruxsim) 或緊咬牙關 (Clenching) 姿勢不良 壓力 原發性顳顎關節炎 大多時候顳顎關節症候群 (紊亂) 所引起的疼痛都是暫時性的而且通常會自己好。然而,如果疼痛持續超過3-6個月或者感覺張口開始出現困難,依據症狀與問題的不同,醫師會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常用的咬合治療方式包括: 咬合板治療 (Occlusal Splint) 咬合贗復重建 (Occlusal Restoration) 電腦咬合分析輔助顳顎關節治療 (Disclusion Time Reduction Therapy) 齒顎矯正 (Orthodontics) 正顎手術 (Orthognathic Surgery) 為什麼梅尼爾氏症和顳顎關節紊亂症會難分辨? 梅尼爾氏症和顳顎關節紊亂症之所以需要特別拿出來討論,是因為兩者皆有「耳朵」相關的症狀。有些醫生可能會直接將耳朵的問題和梅尼爾氏症連想在一起,然而一項涉及了 4,528 名顳顎關節紊亂症患者的研究顯示,耳鳴、頭暈和耳朵悶脹的發生率分別為 36.9%、37.1% 和 35.8%,因此常常會有誤診的情形發生。 那麼為什麼會有症狀的重疊?原因可能來自於: 後牙牙周韌帶和鼓膜張肌之間的神經解剖學關係,二者因為解剖位子相近所以神經有連結,而鼓膜張肌的作用就是維持耳朵鼓膜張力和限制鼓膜過度震動,因此當咬合有問題時,便會透過神經傳導影響到耳朵 咀嚼肌長期緊繃收縮,產生的力道造成頭骨變形,進一步影響到位在頭骨裡的耳蝸聽力系統。 鑑別診斷 在診斷梅尼爾氏症之前須先排除顳顎關節紊亂症的可能性,因為兩者的治療方法完全不同。顳顎關節紊亂症常用的診斷方法是透過數位咬合技術 (T-Scan 9/BioEMG III) 來分析咬合的情形,看患者有沒有咬合干擾或咬合力不平衡的狀況。若是有,便可合理懷疑顳顎關節紊亂症的可能性。 真實案例 一名 52 歲的女性患者出現眩暈、耳鳴、對某些聲音敏感、耳內悶脹以及左側的聽力損失等症狀,並在 2014 年被家庭醫生診斷為“梅尼爾氏症”,而耳鼻喉科醫生也確認了這一診斷。從 2014 年到 2016 年,她已經接受了 8 次不同的聽力測試,都測出聽力損失。 儘管患者遵循了減少鈉攝入量、減輕體重、避免咖啡因和使用利尿劑等藥物的治療建議,都沒有改善她的症狀,此外,MRI核磁共振檢測也沒有發現耳蝸有任何異常。由於症狀不但沒有好轉,聽力損失反而越來越嚴重,患者便決定尋求牙醫師來做評估診斷。 在使用數位咬合技術(T-Scan 9/BioEMG III)進行咬合測量後,發現患者的咬合力不平衡且有干擾,導致咀嚼肌呈現高放電狀態。在調整咬合後,她的症狀大大的改善了,連原本已損傷的聽力都漸漸恢復正常。 對於這位患者的治療情況,有四種可能的解釋: 梅尼爾氏症是顳顎關節紊亂症的一種 梅尼爾氏症是誤診,患者其實患了顳顎關節紊亂症 患者同時患有梅尼爾氏症和顳顎關節紊亂症,並在治療後的同一時間復原 梅尼爾氏症其實也包括了牙齒相關的症狀 雖然目前科學上無法確定梅尼爾氏症和顳顎關節紊亂症之間的關係,但不論是上述哪一種解釋,都說明鑑別診斷的重要性。若你也有相似的問題或疑慮,應盡快尋求相關專家的協助,不要錯過黃進治療期!

解開舌繫帶:避免語言障礙與兒童睡眠呼吸中止的關鍵
大約3-16%的兒童有舌繫帶過短的現象,兒童的生長速度迅速,假如父太忙沒注意到孩子舌繫帶有這樣的情形,將容易影響到孩子一生的發育與健康,並造成許多難以逆轉的後果。 什麼是舌繫帶(Tongue Tie)? 「舌繫帶」是位於舌頭下方的膜狀組織,它連繫著口腔底部和舌頭,當我們舌頭向上捲起時,就會看到白色的片狀連結組織。當舌繫帶過短時,舌頭的動作就會受到限制。舌頭是頭顱與口腔最強壯的肌肉;當舌頭動作受限,除了直接影響語言能力外、吞嚥能力、上顎暨鼻呼吸道發育、下巴發育暨上呼吸道發育通通會受到嚴重影響,當然幾乎也都會造成咬合不正與牙齒凌亂。在台灣,孩童呼吸道的問題極少被注意,研究發現有高達42%的兒童,因舌繫帶過短而產生睡眠呼吸中止相關症狀。孩童對於氧氣的需求相當敏感,許多孩童發育的研究都顯示,呼吸中止所帶來的腦部缺氧會對孩童造成永久性的傷害,包括智力的下降。 舌繫帶過短會造成什麼問題? 1. 嬰幼兒哺乳困難 若是家中小朋友有這些表現,家長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的異狀。除此之外,舌繫帶過短也會影響到嬰幼兒吸吮、咀嚼、吞嚥與說話功能,在嬰兒身上最常見的即是哺乳困難,造成媽媽乳頭疼痛。 2. 臉型、齒顎與呼吸道三重畸形發育 若從小因「舌繫帶過短」影響了舌頭在嘴中的擺放位置,則可能會進一步影響臉型、齒顎與呼吸道的正常發育。舌繫帶過短會導致舌頭被往下限制在口腔底部,發育中的上顎與鼻呼吸道因缺乏舌頭的支撐而雙雙發育不良--牙弓變得高窄而鼻呼道也變狹小,這造就了呼吸道阻力增加,並使得兒童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罹患機率大增。由於使用鼻呼吸的阻力增加,孩子被迫張口呼吸,於是開始了「口呼吸」的一連串惡性循環,最後導致下巴也發育不良(小下巴)與彎腰駝背。有這樣呼吸道問題的孩童,通常會看起來兩眼無神、注意力不集中、晚上睡覺會打呼,且因為臉型不理想而缺乏自信。 3. 嘴唇閉合不全、臉部肌肉與吞嚥肌肉異常 前面說過,上顎骨與鼻呼吸道發育不良的情況下,孩童便會傾向用嘴巴呼吸,這開啟了一系列嚴重的惡性循環,並導致顱顏與顎骨發育問題。口呼吸還會導致口腔顎面的肌肉在使用不正常的方式動作,如「反吞嚥(reverse swallowing)」,這又反過來惡化本來就不良成長中的齒列和呼吸道的問題。並開始變成「兒童睡眠呼吸中止症」。 兒童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常見症狀 「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只發生在成人或肥胖的人。事實上,許多成年人的呼吸中止症是兒童時代的延伸。通常在孩童時呼吸中止症愈嚴重,成年後也就愈嚴重(由於老化與不良生活習慣的累積)。因此,能在孩童時代就及早預防是關鍵。睡眠呼吸中止對發育中孩童的傷害是非常嚴重的,因為發育中的孩童對於氧氣的需求非常敏感。即使是最輕微的呼吸中止,也會對孩童產生深遠的影響。數據顯示兩歲到八歲之間的孩童就大約有3-10%有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當年紀愈長後,比例與嚴重程度就愈高。 你的孩子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嗎?你可以快速地做個檢視: ☑️ 打呼 ☑️ 夜間盜汗 ☑️ 睡覺時呼吸停止 ☑️ 常做惡夢 ☑️ 容易嗆到、咳嗽或噎到 ☑️ 白天過動 ☑️ 口呼吸(孩子打電動時嘴巴開開) ☑️ 脾氣暴躁 ☑️ 尿床 ☑️ 學習成績不佳 怎樣判斷孩子的呼吸有沒有問題呢? 正常呼吸應該經由鼻子,而且是沒有聲音的。因此,只要兒童在睡覺呼吸時有發出聲音,或是爸媽發現小孩睡覺時會打呼或嘴巴開開的,例如打電動時,這都是極需要注意之警訊。若從小睡眠品質不佳,大腦沒有獲得適當的休息復原,之後可能會有影響神經發育的可能表現,例如:過動、注意力不足和學習障礙等。所以,當發現家中孩子在睡覺時有以上現象,可以先觀察舌頭,看看舌繫帶是否有過短或是鼻子過敏導致鼻塞的情形。 如何判斷有舌繫帶過短(Ankyloglossia)? 如果您懷疑孩子有舌繫帶過短的問題,您可以叫孩子做以下的小測驗來判斷: 1. 舌頭左右側方向的移動受阻 < 左:受限影片 / 右:無受限影片 > 2. 舌尖無法碰到上顎或上牙齦 < 左:無法碰到的影片 / 右:可輕易碰到的影片 > 3. 舌頭向前伸長時,舌尖因受舌繫帶的拉扯而呈現心型或W型 如果孩子仍為嬰幼兒,您也可以從對以下的觀察來檢查: 嬰兒哺乳時困難或無法哺乳 嬰兒吞嚥困難或出現吐奶現象 嬰兒發音不清或無法發出某些聲音 舌頭運動不靈活或受限制 口腔清潔困難,易出現口臭或牙齦疾病 舌繫帶功能檢查 除了上面提到的簡單檢查步驟之外,我們也可以透過以下的舌繫帶功能性檢查做更進一步的評估。首先,可以請孩子把嘴張到最開,測量上下門牙之間的張口距離;再來,請孩子把舌尖頂著上顎門牙內側後,再請孩子把嘴巴張到最大,舌頭不能離開接觸門牙內側,這時測量再量測一次上下門牙之間的張口距離。若後者的距離小於前者的一半,就可以確認孩子應該真的有舌繫帶過短問題。 < 左圖:張口最大:範例5cm / 右圖:舌吸上顎後的張口度:範例2cm > 因此可以懷疑舌繫帶功能有受到限制。 兒童的舌繫帶過短該怎麼辦? 1. 舌繫帶切除手術 家長可以請教牙醫師或兒童耳鼻喉科做進一步評估,若確定影響到生活,則需交由小兒外科或耳鼻喉科進行舌繫帶手術。舌繫帶手術沒有年齡限制,復原速度快,通常傷口癒合僅需要一至兩周。醫師會避開舌頭肌肉,仔細剪除過肥厚的於纖維,適情況而定施予麻醉或者縫合,最重要的是術後讓舌頭能恢復正常功能。 2. 術後口腔肌功能訓練不可少 舌繫帶切完就好了嗎?研究顯示手術的長期成功率僅有3成,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舌繫帶手術後沒有配套的復健措施。舌繫帶手術後的「口腔肌功能訓練」做為復健,已被認為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它是一項涵括呼吸、舌頭、吞嚥和唇頰的訓練,一方面建立正確的鼻呼吸習慣,另一方面,也讓舌頭以及嘴唇適應應該擺放的位置,才能建立健康的吞嚥運動。不僅能訓練兒童良好的習慣,有研究顯示,當口腔周圍的肌肉受過訓練後變得相對彈性有力,也能大大地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症狀。 舌繫帶過短可能只是兒童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其中一個因素,能及早發現並給予適當的治療很重要。 因此,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孩子有上述症狀或有任何疑慮,儘早找專業醫師檢查及評估,才能儘早從根本原因來改善睡覺時呼吸的問題,讓家中的寶貝獲得安穩又健康的睡眠,好好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