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

牙齒不整竟與鼻子過敏息息相關!上顎快速擴弓可同時改善鼻塞與牙齒空間不足
✋Hi,我是 DR. EMMA 蔡宜均醫師!台灣位處亞熱帶,氣候潮濕、悶熱,且空氣汙染嚴重,帶來的是台灣人罹患過敏性鼻炎比例居全球之冠!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約有 50% - 75% 的學齡兒童有過敏性鼻炎。雖說過敏體質與遺傳有關,但是環境因素才是造成過敏人數日漸增多的最大元兇。常見的過敏性鼻炎症狀有:打噴嚏、流鼻水或鼻塞。 但家長不知道的是,長期鼻子過敏對正在發育中的孩子健康危害影響相當深遠,除會導致一連串齒顎生長與臉型發育的惡性循環,如小下巴(下顎發育不良)、缺乏蘋果肌(中臉凹陷)、牙弓狹窄、鼻道狹窄與鼻中隔彎曲、牙齒凌亂、暴牙、深咬、彎腰駝背等;這樣狀況還會導致上呼吸道窄小,成年後不僅容易打呼,還可能變成睡眠呼吸中止症,開啟許多老年時慢性病的風險。 內容標題 牙齒不整齊與鼻子過敏有什麼直接關聯呢? 口呼吸該如何解決呢? 實際案例 牙齒不整齊與鼻子過敏有什麼關聯呢? 鼻子過敏導致小朋友無法用鼻子好好地呼吸,便會被迫改用嘴巴呼吸,雖然鼻子過敏並不會直接的影響牙齒排列,但使用口呼吸時,舌頭的位置就不會維持頂著上顎的自然位置(下圖虛線);而為了打開口腔氣道,舌頭變得會往下往後(如下圖紅色箭頭),這導致正在發育中的上顎骨缺少了舌頭的支撐力量而變得發育不良,並引發一連串畸形發展: 牙弓變狹窄→牙齒空間不足變得擁擠凌亂→前牙突出變暴牙。 牙弓變狹窄→上顎弓上拱→鼻腔通道變窄→惡性循環開始。 由於白努利原理,空氣流過狹窄的鼻道時速度會加快、壓力變大,導致鼻黏膜容易腫脹,又使得鼻呼吸的流量變少。鼻子在呼吸不到足夠的空氣情況下,更加重了兒童不自覺地對口呼吸的依賴。 口呼吸該如何解決呢? 如果孩子年紀還小時已發現鼻子過敏,可以及早預防並且避免過敏原的刺激。下列提供一些平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規律地清洗床單、被單、地墊,並且需要讓陽光曝曬。 避免家中使用太厚的地毯及窗簾,或是毛茸茸的玩具。 避免將陳舊的報紙、鞋子及衣服堆積在家中。 避免養狗、貓等容易掉毛的寵物,更不能讓寵物跑到床上。 避免在家裡抽菸或是噴香水…等會刺激鼻腔的動作。 時常使用除塵蟎吸塵器打掃家中環境,並定期更換濾心。 若是早期診斷出過敏性鼻炎,則需搭配藥物治療,例如:口服藥物,鼻噴劑,以及抗生素,和鼻沖洗液。 若是小朋友已經養成用嘴巴呼吸的習慣,則需盡早就診治療。 對於上顎牙弓窄小的患者,使用上顎快速擴張器,是非常有效的方式。雖然上顎擴張的過程會較為不舒服,但在年幼時介入治療,可以有效的將上顎骨均勻撐開,讓鼻腔通道加大,改善鼻塞及口呼吸(嘴巴呼吸)的症狀。 另外,目前隱適美的牙套結合了「牙弓擴張」的設計,以較為緩和的方式去讓牙弓慢慢撐開,雖然牙弓擴張的幅度有限,對於輕度牙弓窄小、怕痛的患者是非常理想的治療方案喔! 實際案例 就讀國三的王同學,從小有著鼻子過敏的困擾,常常嘴巴開開地呼吸,媽媽嘗試讓他改過來,但是因為長期習慣鼻子塞住的緣故,小朋友也無法正常運用鼻子呼吸。雖然先前已至耳鼻喉科就診,但因長期口呼吸的關係,臉型已造成改變:下巴變得短小,上唇前突,牙弓也變得狹長,牙齒看起來也看起來暴暴的。 這個Case是典型的「安格氏II級異常咬合1類」 (上顎前凸,牙齒往前暴)。對於這類型的病患,通常會使用上顎快速擴張裝置。但是隱適美隱形牙套目前也有上顎擴張的效果,尤其是對於學齡階段的小朋友效果更為顯著。 因此治療計畫採用隱適美的「擴弓設計」,以及下顎前導裝置。經過一年的努力,王同學的上顎擴張到理想的程度,下巴也漸漸地長出來,改善了口呼吸的習慣。牙齒及臉型也獲得了調整。小朋友本身也變得更有自信,歡喜迎接嶄新的高中生生涯。 因此,趕快把握矯正黃金期,讓孩子提早綻放開朗笑容!! 矯正前: 矯正後: 延伸閱讀: 何時是兒童牙齒矯正的最佳時機? 你知道口呼吸會影響孩子臉型發育與一生健康嗎?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過動症?脾氣差、打呼? MRC 口腔肌功能訓練是牙齒矯正嗎? 【醫學證實】孩童睡眠呼吸中止造成神經認知退化與行為問題 "內文為專業醫師經驗談,因各人口腔狀況不同,成效因人而異,若有問題請跟從專業醫師評估指引" Last Updated: 2022-03-28 加入 DR.EMMA 蔡宜均醫師粉絲團,追蹤限時動態

害怕牙科治療的新選擇-無痛TCI舒眠牙醫
怕看牙?你並不孤單 是不是只要說到看牙醫心裡就不自覺抗拒? 寧願在家每天胡亂吞止痛藥也不願去診所? 非要痛到不行才肯就醫,覺得能拖一天是一天? 據統計台灣約有8成的人很害怕看牙醫,其中有5~10%已經算是「牙科恐懼症」,牙科恐懼症不只是怕看牙,而是一種心理創傷症候群,肇因於過往的不好看牙經驗。牙科恐懼症患者搭配合適的科技幫助,可以在無痛無感的情況下完成任何牙科治療。 什麼是牙科恐懼症? 所謂牙科恐懼症(dentophobia)是指對牙科治療感覺到異常恐懼的病患。據美國統計,90%的口腔疾病患者都對治療心存恐懼,高度牙科畏懼的患者中51.2%經常拖延診治,9.1%甚至每次約診都不去。美國西維吉尼亞大學的心理學研究人員更發現,牙醫恐懼症具遺傳性。 許多有牙科恐懼症的人,並不覺得自己恐懼過度。這種類似「創傷後壓力心理障礙症」的症狀,來自於過去看牙醫的創傷經驗,特別是兒時痛苦的拔牙手術,令他們從此害怕看牙醫,導致這些病患接受牙科治療時,可能會出現嘔吐、昏倒、狂哭,根本無法配合躺在診療台上。 另外,非常害怕看牙醫的人往往會經歷「逃避的迴圈」── 因為恐懼而逃避看牙醫,直到牙痛劇烈或長膿瘡,嚴重到需要侵入性治療的牙科急症才去看病,更容易讓口腔情況惡化造成掉牙缺牙,植牙便是最後的選擇,但是植牙過程到底是怎麼進行的,有沒有無痛植牙、無痛拔牙?對於怕痛的你,舒眠植牙會是你的最佳選擇。在淺眠中完成手術,植牙、拔牙原來一點都不痛! 曾想過可以睡著看牙嗎? TCI舒眠牙醫治療 「如果可以不用忍受疼痛,或是可怕的鑽牙聲,輕鬆的睡一覺醒來就好了,甚至不記得治療過程...。」相信這樣的新選擇會是許多人害怕看牙的救星,但說底舒眠牙醫究竟是什麼呢? 就讓我們來為您詳細介紹 ! 什麼是『TCI舒眠麻醉』? TCI全名為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標靶麻醉系統),應用藥物動力學之研究,設計出三腔式藥物動力學模組(PK Model),針對舒眠或止痛藥劑在體內分布代謝過程進行數據分析,可即時估算出患者腦內與血漿中的藥物濃度。TCI舒眠麻醉機,採用標把控制輸液幫浦精準按照每位患者的體質需求,給予最適當的藥物劑量,並搭配手術專用高階生理監視器(監控患者手術期間之心電、血氧、血壓及心跳,增加手術過程的安全性)在麻醉過程中,讓患者像是進入淺眠般無痛的手術。 舒眠麻醉過程 手背靜脈處施打點滴、安裝生理檢測儀器 TCI標靶麻醉系統客製化精準給藥 進入輕中度鎮靜後,再開始施打局部麻醉並進行牙科手術 半夢半醒淺眠過程中,患者可聽醫師指令做張口與吞嚥等動作 停藥後3至5分鐘內甦醒,多數人會忘記手術中的疼痛感與精神壓力 舒眠麻醉好處? 專業的麻醉醫師全程調控麻醉深度 依照個人體質需求(性別、年齡、身高、體重)精準計算藥物濃度與睡眠深度,提供安全性、穩 定性高的麻醉計量。協助患者在植牙手術過程中保持淺眠狀態,減輕緊張與不適感。 搭配生理監測儀器與氧氣 植牙手術中麻醉醫護人員全程監控患者血壓及血氧值,讓醫師在治療時放心並專注於醫療品質。 低麻醉量高安全性 將麻醉深度控制在輕度至中度,保持患者意識狀態。並隨手術進行階段調適當的麻醉劑 量,避免因緊張造成血壓上升而無法進行植牙手術治療。 術後患者出現較少嘔吐噁心 因麻醉量低,可避免傳統麻醉後易出現噁心、暈眩感。植牙滿意度可達九成。 術後患者甦醒時間較為迅速 隨麻醉劑量減少,術後約5~10分鐘即可完全清醒。 舒眠麻醉應用範圍 人工植牙 、兒童牙科 有看牙恐懼的患者 敏感的牙齒及喉嚨嘔吐反射 不易配合診療的身障患者 局部麻藥止痛效果差,害怕局部麻藥注射時的刺痛感討厭高頻牙科鑽探的聲音 傷口較大、複雜性、長時間的牙科手術 (植牙、補骨、All on 4 植牙手術等) 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的高齡患者 哪些人不適合舒眠治療呢? 正值感冒發燒者 雞蛋、花生過敏者 嚴重肝功能異常者(例:肝硬化) 術前未空腹者 目前懷孕者 90歲以上長者或2歲以下孩童 舒眠麻醉和全身麻醉有何不同? 延伸閱讀: 我只是拔牙或準備植牙,為什麼醫生要我要補骨? 傳統植牙太辛苦?台大第一名醫推薦「一日完成舒眠All-on-4」

爸媽注意!換牙年紀是矯正小下巴最佳黃金時機!
✋Hi,我是 DR. EMMA 蔡宜均醫師!身為爸爸媽媽們一定都注意到了:6 歲以後的寶貝脫離了幼兒階段,肉嘟嘟的小臉開始發展更立體的面部線條。其中,下巴與中臉部骨頭的生長幅度,都會直接導致日後恆牙生長的位置適當與否。 隨著人類飲食的逐漸工業化與精緻化,食物不再需要太多咀嚼,造成越來越多兒童的咀嚼肌因缺乏鍛鍊而弱化,直接導致齒顎與臉型在發育時缺乏生長所需要的刺激,使得中臉與下巴畸形發展,並造成各種的咬合不正與齒列擁擠凌亂。其他的間接因素,如空氣污染、鼻子過敏造成口呼吸;不良口腔習慣如吸吮拇指等,又再在加劇了齒顎與臉型發育上的問題。😱 好消息是,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就可以解決以上的各種問題!😍孩子的臉型與齒顎發育分成許多的階段,利用階段性的『成長型矯正』策略,在適當的時機介入,提供口腔肌群刺激與誘導便可以開啟孩子自身強大的生長潛能。🙌 標題 什麼時候是換牙的年紀? 什麼是小下巴?? 你的寶貝是否有小下巴? 開啟孩子強大生長潛力的矯正治療法:成長型矯正 隱適美x下顎前導裝置 實際案例 什麼是上顎快速擴張? 結論 什麼時候是換牙的年紀? 正常情況下,寶貝在幼年時期一共有 20 顆乳牙,繼乳牙掉完之後會再長出 32 顆恆牙(包含智齒)。所謂的換牙期,時間點落在 6 到 12 歲之間,此時寶貝的口腔中會同時存有乳牙與恆牙,並彼此相互影響,所以換牙期對於口腔與顎部骨頭的發展可謂關重要! 乳牙萌發順序(兒童健康手冊/國民健康署提供) 上顎 牙齒名稱 乳齒 恆齒 中門齒 7.5個月 7~8歲 側門齒 8個月 8~9歲 犬齒 16~20個月 11~12歲 小臼齒 10~11歲 第二小臼齒 10~12歲 大臼齒 12~16個月 6~7歲 第二大臼齒 20~30個月 12~13歲 智齒 17~21歲 下顎 牙齒名稱 乳齒 恆齒 中門齒 6.5個月 6~7歲 側門齒 7個月 7~8歲 犬齒 16~20個月 9~10歲 小臼齒 10~12歲 第二小臼齒 11~12歲 大臼齒 12~16個月 6~7歲 第二大臼齒 20~30個月 11~13歲 智齒 17~21歲 6 ~ 9 歲為混合齒列時期,此時約有 70% - 80% 孩童的牙齒,已可觀察出是否需要矯正介入。而 9 ~ 12 歲則是恆牙齒列時期,此時顎骨骨骼達到生長速率高峰,能夠最有效的利用「成長型矯正裝置」引導骨骼的生長。 什麼是小下巴?? 在醫學上,小下巴又稱為下巴後縮(retrognathia),正常發展的下巴會形成明顯且流暢的下頷線,但是小下巴卻顯得短而侷促,導致界線不清的下頷線彷彿和脖子連在一起。 下顎發育不足的小下巴患者,常會合併出現暴牙、嘴巴閉不起來、發音障礙、牙齒咬到嘴唇…等情況。小下巴若不處理,等到孩子成年後通常會造成終身的長期問題,包括嚴重的咬合不正(常見為深咬)與呼吸道狹窄,並導致顳顎關節、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問題。 你的寶貝是否有小下巴? 小下巴自我評量表 正面觀: 以髮際線、眉心、鼻頭和下巴為界,將臉部水平分為三部分,下巴部分比例偏小或正常。門牙看起來像暴牙。 側面觀: 參考下圖『下巴與咬合的分類』看看孩子最像哪一型? 常常嘴巴開開。 晚上睡覺打呼。 長期鼻子過敏,習慣使用嘴巴呼吸。 開啟孩子強大生長潛力的矯正治療法:成長型矯正 孩子最佳先接受成長型矯正,將牙齒的基底,牙弓調正至理想的大小,不僅把空間撐出來才有機會讓牙齒長得整齊,同時也將舌頭調整至正確的位置,讓臉型可以有較大的改善。 到了發育期,由於前一階段已將牙齒的位置都空出來,接下來只需要微調牙齒的角度,因為牙齒生長出來的方向是無法控制的,所以這階段的矯正會明顯地影響牙齒外觀及微笑曲線。 在青少年發育高峰期(adolescent growth spurt)的時候搭配成長型矯正,訓練舌部運動、呼吸方式…等習慣上的養成,調整肌肉的使用,可引導下顎骨的生長。 預約到場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