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
牙齒不整竟與鼻子過敏息息相關!上顎快速擴弓可同時改善鼻塞與牙齒空間不足
✋Hi,我是 DR. EMMA 蔡宜均醫師!台灣位處亞熱帶,氣候潮濕、悶熱,且空氣汙染嚴重,帶來的是台灣人罹患過敏性鼻炎比例居全球之冠!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約有 50% - 75% 的學齡兒童有過敏性鼻炎。雖說過敏體質與遺傳有關,但是環境因素才是造成過敏人數日漸增多的最大元兇。常見的過敏性鼻炎症狀有:打噴嚏、流鼻水或鼻塞。 但家長不知道的是,長期鼻子過敏對正在發育中的孩子健康危害影響相當深遠,除會導致一連串齒顎生長與臉型發育的惡性循環,如小下巴(下顎發育不良)、缺乏蘋果肌(中臉凹陷)、牙弓狹窄、鼻道狹窄與鼻中隔彎曲、牙齒凌亂、暴牙、深咬、彎腰駝背等;這樣狀況還會導致上呼吸道窄小,成年後不僅容易打呼,還可能變成睡眠呼吸中止症,開啟許多老年時慢性病的風險。 內容標題 牙齒不整齊與鼻子過敏有什麼直接關聯呢? 口呼吸該如何解決呢? 實際案例 牙齒不整齊與鼻子過敏有什麼關聯呢? 鼻子過敏導致小朋友無法用鼻子好好地呼吸,便會被迫改用嘴巴呼吸,雖然鼻子過敏並不會直接的影響牙齒排列,但使用口呼吸時,舌頭的位置就不會維持頂著上顎的自然位置(下圖虛線);而為了打開口腔氣道,舌頭變得會往下往後(如下圖紅色箭頭),這導致正在發育中的上顎骨缺少了舌頭的支撐力量而變得發育不良,並引發一連串畸形發展: 牙弓變狹窄→牙齒空間不足變得擁擠凌亂→前牙突出變暴牙。 牙弓變狹窄→上顎弓上拱→鼻腔通道變窄→惡性循環開始。 由於白努利原理,空氣流過狹窄的鼻道時速度會加快、壓力變大,導致鼻黏膜容易腫脹,又使得鼻呼吸的流量變少。鼻子在呼吸不到足夠的空氣情況下,更加重了兒童不自覺地對口呼吸的依賴。 口呼吸該如何解決呢? 如果孩子年紀還小時已發現鼻子過敏,可以及早預防並且避免過敏原的刺激。下列提供一些平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規律地清洗床單、被單、地墊,並且需要讓陽光曝曬。 避免家中使用太厚的地毯及窗簾,或是毛茸茸的玩具。 避免將陳舊的報紙、鞋子及衣服堆積在家中。 避免養狗、貓等容易掉毛的寵物,更不能讓寵物跑到床上。 避免在家裡抽菸或是噴香水…等會刺激鼻腔的動作。 時常使用除塵蟎吸塵器打掃家中環境,並定期更換濾心。 若是早期診斷出過敏性鼻炎,則需搭配藥物治療,例如:口服藥物,鼻噴劑,以及抗生素,和鼻沖洗液。 若是小朋友已經養成用嘴巴呼吸的習慣,則需盡早就診治療。 對於上顎牙弓窄小的患者,使用上顎快速擴張器,是非常有效的方式。雖然上顎擴張的過程會較為不舒服,但在年幼時介入治療,可以有效的將上顎骨均勻撐開,讓鼻腔通道加大,改善鼻塞及口呼吸(嘴巴呼吸)的症狀。 另外,目前隱適美的牙套結合了「牙弓擴張」的設計,以較為緩和的方式去讓牙弓慢慢撐開,雖然牙弓擴張的幅度有限,對於輕度牙弓窄小、怕痛的患者是非常理想的治療方案喔! 實際案例 就讀國三的王同學,從小有著鼻子過敏的困擾,常常嘴巴開開地呼吸,媽媽嘗試讓他改過來,但是因為長期習慣鼻子塞住的緣故,小朋友也無法正常運用鼻子呼吸。雖然先前已至耳鼻喉科就診,但因長期口呼吸的關係,臉型已造成改變:下巴變得短小,上唇前突,牙弓也變得狹長,牙齒看起來也看起來暴暴的。 這個Case是典型的「安格氏II級異常咬合1類」 (上顎前凸,牙齒往前暴)。對於這類型的病患,通常會使用上顎快速擴張裝置。但是隱適美隱形牙套目前也有上顎擴張的效果,尤其是對於學齡階段的小朋友效果更為顯著。 因此治療計畫採用隱適美的「擴弓設計」,以及下顎前導裝置。經過一年的努力,王同學的上顎擴張到理想的程度,下巴也漸漸地長出來,改善了口呼吸的習慣。牙齒及臉型也獲得了調整。小朋友本身也變得更有自信,歡喜迎接嶄新的高中生生涯。 因此,趕快把握矯正黃金期,讓孩子提早綻放開朗笑容!! 矯正前: 矯正後: 延伸閱讀: 何時是兒童牙齒矯正的最佳時機? 你知道口呼吸會影響孩子臉型發育與一生健康嗎?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過動症?脾氣差、打呼? MRC 口腔肌功能訓練是牙齒矯正嗎? 【醫學證實】孩童睡眠呼吸中止造成神經認知退化與行為問題 "內文為專業醫師經驗談,因各人口腔狀況不同,成效因人而異,若有問題請跟從專業醫師評估指引" Last Updated: 2022-03-28 加入 DR.EMMA 蔡宜均醫師粉絲團,追蹤限時動態
我有骨質疏鬆症可以植牙嗎?
骨質疏鬆症患者的植牙安全性:評估與建議 隨著年齡增長,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成為許多人的健康問題。這種疾病主要影響身體骨頭的生長,導致骨骼脆弱和容易骨折。對於需要進行牙科手術的骨質疏鬆患者來說,植牙是否安全常常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所以我們在臨床面對患者的時候,常常聽到有骨質疏鬆症的患者會詢問,醫師!我這樣還可以植牙嗎? 植了會不會有什麼問題啊? 因此,本文將深入探討骨質疏鬆症患者是否可以安全地進行植牙手術,並提供相關的評估和建議,幫助患者了解在進行植牙手術前需要注意的事項。 骨質疏鬆症對植牙的影響 骨質疏鬆症本身對於植牙手術沒有太多的禁忌,在現代,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已是一種常見的疾病。骨質疏鬆主要指的是體內的長骨骨骼密度跟質量下降,導致骨骼變得脆弱和容易骨折。然而,口腔部位骨細胞的基因來源與身體其他部位不同,齒槽骨的骨細胞來源於胚胎的外胚層,而身體其他部位的骨細胞來源於中胚層。因此患有骨質疏鬆症的人其實並不是植牙的禁忌族群。 植牙前的評估有哪些? 牙醫師在植牙前的評估,主要取決於植牙部位齒槽骨的體積是否足以容納人工牙根以及是否有服用特殊的骨質疏鬆藥物會影響植牙的癒合過程。如果預計植入部位的齒槽骨體積不足或是骨質密度很低時,這時候就需要先補骨,在這樣的情況需等骨頭長好,加上等待植體穩定癒合的時間勢必得拉長。對於條件最差的患者,從補骨開始到植牙完成可能需要8-12月之間。不過即使對於這樣條件極差或是待植牙區域完全沒有骨頭的患者,以目前的技術而言,植牙都還是可以預期有良好的長期穩定性與耐用性。 另外,近年牙科研究上才發現植牙周圍牙肉品質的好壞影響植牙長期成功率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想了解補肉手術的讀者可以看看這篇文章唷!植牙補骨了,那牙肉也要補嗎? 骨鬆藥物有哪些? 對於有服用骨質疏鬆藥物的人要進行植牙前,醫師最想知道的是患者目前有沒有服用骨質疏鬆的藥物?如果有服用藥物是服用哪ㄧ種?服用了多久的時間? 骨質疏鬆藥物會影響骨骼的生長和修復。因此,骨質疏鬆的患者在進行植牙手術之前,需要特別注意以是否有使用過以下藥物: 骨鬆藥物類別 產品名稱 雙磷酸鹽(口服) 福善美 Fosamax 瑞骨卓 REOSTEO 雙磷酸鹽(靜脈注射) 卓骨祂 Zometa 骨維壯 Boniva 骨力強 Aclasta RANKL單株抗體 癌骨瓦 XGEVA 保骼麗 Prolia 選擇性雌性激素受體調節劑 鈣穩 Evista 促進骨生成藥物 骨穩 Forteo 您是已經在使用骨質疏鬆藥物的人,但需要植牙,您該怎麼辦? 骨鬆藥物類別 醫師建議 雙磷酸鹽(口服) 小於4年不需要停藥 (*如果同時有在服用類固醇或是抗血管增生藥物則需要請醫師特別注意喔!) 雙磷酸鹽(靜脈注射) 前一劑注射藥後至少3個月後植牙,並在植牙完後等3個月才能繼續注射藥物! RANKL單株抗體 前一劑注射藥後至少3個月後植牙,並在植牙完後等3個月後才能繼續注射藥物! 選擇性雌性激素受體調節劑 可以直接植牙不需要擔心! 促進骨生成藥物 可以直接植牙不需要擔心! 看完以上分類如果還是不確定是使用哪種藥物,可以向骨科醫師確認並且對您目前的狀況進行風險評估。 醫師擔心的是什麼? 如果患者服用骨質疏鬆的藥物卻沒有告訴醫師是相當危險的事情,因爲有些骨質疏鬆的藥物是會讓植牙手術引起骨頭壞死的喔!在醫學上我們稱之為「與藥物相關的顎骨壞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jaw (MRONJ),通常雙磷酸鹽類藥物和單株抗體藥物會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而破骨細胞也參與口腔骨骼的修復。當破骨細胞的活性受到抑制時,口腔骨骼的損傷可能無法得到及時修復,從而導致顎骨壞死,有時候甚至需要將壞死的骨頭切除,這樣可就得不償失了。 曾經有一位65歲的阿姨來診所諮詢植牙,阿姨本身施打了骨質疏鬆藥物:保骼麗、並且有癌症治療的病史,輾轉了多間診所跟醫院都無法為她處理牙齒的問題,最終來到我們診所進行評估並進行了植牙。所以有使用骨質疏鬆藥物的病患並不是不能植牙,而是有沒有確實評估用藥的狀況! 另外病患常常會問,我只是補個蛀牙有需要擔心服用骨質疏鬆的藥物嗎? 這邊會將牙科治療分成兩類: 侵入性 拔牙 植牙 牙周病手術 牙齒根尖手術 非侵入性 洗牙 填補蛀牙 抽神經 矯正 製作假牙 牙周刮除術 如果要進行侵入性類別的治療才需要特別注意,非親入性治療則不用擔心! 養骨多日,用在植牙時! 不論是正在服用骨質疏鬆藥物的人還是一般人,醫師還是要要建議大家將骨頭養好才是最重要的,衛福部統計近8成以上的國人都有鈣攝取不足的問題,一般來說平均成人一天的鈣攝取量為1000毫克,所以建議大家平日可以攝取足夠的鈣質像是:牛奶、乳製品、豆類以及深色蔬菜等。 再來則是需要適當的運動來輔助以及攝取維他命D,最快的方式就是適度的戶外運動。陽光可以幫助身體獲取維他命D,進而讓腸胃可以更好地吸收鈣質!所以養好骨頭不僅能預防骨質疏鬆,而且也可以讓植牙的成功率大幅提升喔! 想要了解植牙全攻略嗎? 這本由台大第一名醫馬院長親自編寫【人工植牙完全就醫指南】關於植牙你需要知道的所有問題,能一次讓你獲得所有植牙問題的解答!趕快下載吧! 參考文獻: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mKDpmYNWMNZL1D5b/ 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634&pid=1196 Diana Nogueira, Inês Morais Caldas, Ricardo Jorge Dinis-Oliveira, Bisphosphonates an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s: Clinical and forensic aspects, Archives of Oral Biology,Volume 155,2023,105792,ISSN 0003-9969, https://doi.org/10.1016/j.archoralbio.2023.105792.
我刷牙很認真,為什麼還會有牙周病?
全身性慢性發炎反應和口腔呼吸道的發炎密切相關 許多研究都已證實,牙周病可能加劇糖尿病,而糖尿病反過來也會造成牙周病惡化。而未妥善控制的糖尿病會加劇了OSA的嚴重度,而OSA引發的長期慢性發炎又可能使血糖水平上升,進一步加重糖尿病症狀。 牙周病、糖尿病和睡眠呼吸中止症(OSA)都是全身性慢性發炎,彼此密切的交互影響使得只治療其中一個問題而忽視其他的,必然使得治療的長期預後存在不確定性。因此,在丰采美學牙醫診所,我們對牙周病的治療必定都必定還會包括對睡眠呼吸中止症和糖尿病的評估。 小林是一位中年男性,因為牙齦出血和牙齒鬆動前來求診。這些症狀,表面上看似典型的牙周病。然而,在我們的交談中,我發現小林不僅患有牙周病,還有長期未控制的糖尿病,以及他幾乎未察覺的睡眠呼吸中止症。 牙周病不僅是局部的口腔問題,它的存在加重了小林的糖尿病症狀,進而影響了他的整體健康。而睡眠呼吸中止症則加劇了這一循環,使得小林的身體難以有效恢復和調節血糖。 在治療小林的牙周病時,我們同時關注他的血糖和睡眠質量。隨著牙周病症狀的改善,小林的血糖水平也變得更加穩定。更重要的是,當他開始接受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治療後,他的整體健康狀況有了明顯的提升。 牙周健康與全身性慢性發炎的密切連結 牙周病不僅是牙周和齒槽骨附近相關組織的慢性發炎,影響著口腔乃至全身健康。隨著牙周病的病情加重,牙槽骨受損導致牙齒穩定性下降,嚴重時可能導致牙齒脫落。更值得注意的是,牙周病的影響遠超過口腔,當牙周問題嚴重到牙齒脫落時,這通常與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有關,而不單單是因為口腔衛生不佳。 牙周病與糖尿病的雙向關係 牙周病不僅影響口腔,竟然還會使血糖難以控制! 牙周病中的細菌或其產生的物質,如脂多糖(LPS),進入血液後會引發全身性發炎反應。這種發炎會釋放出多種細胞因子,包括IL-1、IL-6和TNF-α。這些因子會降低身體對胰島素的反應,形成胰島素抵抗。 胰島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會減少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使胰島素無法有效地將血液中的糖分運送進入細胞,導致血糖濃度增加。長期的高血糖是糖尿病的主要症狀之一,因此牙周病對於糖尿病的控制與預防至關重要。 意想不到的關聯:糖尿病如何反過來加重牙周病! 糖尿病患者除了高血糖之外,還常見以下四種特徵: 白血球功能降低:白血球是身體的重要防衛系統,主要負責對抗細菌和病毒,對於保持牙周組織的健康至關重要。在糖尿病患者中,常見白血球功能降低,這會影響牙周的抵抗能力,使牙周更難以抵抗牙周病的感染。 膠原蛋白代謝異常:膠原蛋白是牙槽骨和牙周組織的主要成分,會影響傷口的愈合。由於糖尿病患者持續的高血糖濃度,膠原蛋白的合成受到抑制。這導致他們的牙周組織更易受到損傷,且愈合過程更為緩慢。當這些患者發展成牙周病時,病情的進展往往比非糖尿病患者更迅速且更加嚴重。 末梢血管壁變厚:這導致血管內外物質代謝異常,這也是為什麼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併發症的原因之一。血管壁的增厚會妨礙到牙周組織所需的營養和防禦物質,如白血球和抗體,到達感染區,從而增加發炎反應,加重牙周病的症狀。 AGEs(最終糖化蛋白)升高:AGEs 是高血糖狀態下形成的物質,他們的增加會引起一系列的慢性發炎,這些發炎反應與糖尿病的多種併發症密切相關,包括心血管病變、腎臟病變、白內障和末梢神經病變。當糖尿病患者同時患有牙周病時,這些由AGEs引發的發炎反應可能會進一步加劇牙周組織的損傷。 以上這些糖尿病的特徵都會加劇身體的發炎反應,從而間接影響牙周病的症狀。 事實上,牙周病目前已被列為糖尿病的『第六大併發症』! 雖然乍看之下糖尿病和牙周病似乎沒有直接關聯,但它們實際上是互相影響甚至相互加重的。這兩種疾病之間存在許多共同的風險因素,如肥胖、吸煙、口腔衛生不良以及遺傳傾向。這些因素對兩種疾病的發展均有影響,例如,肥胖與胰島素抵抗相關,這不僅增加了患糖尿病的風險,同時也加重了牙周病的發炎反應。同樣,吸煙會損害身體的免疫反應並降低牙齦的血液循環,使得吸煙者更容易患上牙周病。 而牙周病不僅會引起局部的發炎反應,同時也會引發全身性的發炎反應。這種全身性發炎反應會導致血糖濃度升高。因此,即使在原本健康的人群中,牙周病也可能成為血糖水平升高的一個重要因素。 因此,不健康的牙周狀況可能會加重糖尿病的病情,而糖尿病的存在也可能增加罹患牙周病的風險,形成一種互相影響的『雙生病』關係。 糖尿病與睡眠呼吸中止症(OSA)的雙向關係 糖尿病不僅是血糖問題,還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潜在推手! 糖尿病患者常見的神經病變可能會影響呼吸中樞控制和上呼吸道的神經反射,這不僅增加了他們罹患 OSA 的風險,還可能加劇已有的OSA症狀。 此外,糖尿病患者常與肥胖相關聯,而肥胖是OSA的一個重要風險因素。持續的高血糖狀態,經常伴隨著肥胖,這進一步增加了患OSA的風險。過量的糖分攝入不僅導致一系列的健康問題,還會導致體重增加,可能誘發或加重睡眠呼吸中止症。 你的血糖升高原來是長期缺氧惹得禍! OSA患者身體長期處於缺氧狀態導致間歇性低氧症,這會促使活性氧化劑和氧自由基的產生增加,進而增加全身性發炎的可能性。長期存在的發炎反應會加重身體的恢復負擔,干擾胰島素的正常功能,進而引起血糖濃度上升。 未能有效控制的糖尿病會增加患者罹患或加劇OSA的風險,而OSA患者長期的慢性發炎不僅會對身體造成壓力,還可能導致血糖水平上升,進而加劇糖尿病的病情。 口呼吸,不只導致OSA,竟還會加劇牙周病! 目前,牙周病與OSA之間的確切關聯尚未完全清楚,但它們之間發炎的路徑和機制的相似性表明,可能存在某種相互作用。 OSA是由上呼吸道阻塞引起的睡眠障礙,會打斷正常的睡眠週期,從而降低睡眠質量。患者在夜間睡眠時常出現呼吸不規則,如鼾聲或呼吸暫停,這會導致口腔內唾液流動減少,進而促進生物膜(biofilm)的形成,生物膜可以加速牙齦疾病和牙槽骨的破壞過程,增加牙周病的風險。 此外,OSA患者的間歇性低氧症會加全身性慢性發炎的可能性,從而增加牙周病的風險。這種全身性發炎可能是OSA和牙周病之間相關性的一個原因。 OSA和牙周病之間存在共同的風險因素,如肥胖,這些因素都與體內的慢性發炎反應有關,並可能在OSA和牙周病的形成及發展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在治療牙周病和管理OSA時,我們需要重視這些共同的危險因素,以改善牙周健康和整體的睡眠質量及健康狀態。 牙周病、糖尿病和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潛在惡性循環! 牙周病與糖尿病和睡眠呼吸中止症(OSA)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不僅有共同的風險因素,還可能透過全身性的慢性發炎反應相互聯繫。 牙周病與糖尿病、糖尿病與OSA之間存在雙向的關係。然而,目前尚不清楚牙周病是否會直接影響OSA,但這兩種疾病之間都存在全身性慢性發炎反應,並且有共同的危險因素,他們之間全身性慢性發炎路徑和機制的相似性暗示著可能存在某種相互作用。了解這些關聯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識別和治療這些疾病,並為患者帶來更好的健康結果。 引用文獻: Periodontal complications of hyperglycemia/diabetes mellitus: Epidemiologic complexity and clinical challenge Periodontitis and diabetes: a two-way relationship - PMC Is periodontitis associated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 PMC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Diabetes - PMC Relationship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with periodontal condition and its local and systemic risk factors | Clinical Oral Investigations
什麼情況下需要做牙齒矯正?-丰采美學牙醫診所
什麼情況下非做牙齒矯正不可?可以分為三方面來考量:一. 健康、 二. 咬合功能、 三. 美觀。會影響到健康和咬合功能的情況,就建議要做矯正。一般而言,在青少年的階段做矯正時間是最快效果也最好的,但沒有絕對的年齡限制。現今因為大眾對口腔健康有較強的意識度,成年矯正患者有日益增多的趨勢。 如果健康和功能都沒有問題,單純是美觀不好,取決的就是患者本身的意願了,畢竟矯正一旦開始,大多會耗時一至兩年,沒有足夠的意願度,往往成效會不如預期,這種情況就不要勉強為之,如果是有意願的患者,也要與醫師溝通希望能夠達到的效果。 就健康方面而言,牙齒嚴重不整齊的人,歪歪斜斜的排列,會造成很多清潔上的死角,久而久之,蛀牙和牙周病的問題就隨之而來,這樣的情況,就非常建議及早矯正處理,否則等到牙齒蛀了,往往很難填補,補了又蛀,甚至做假牙也做不好,另外也容易塞東西造成牙齦發炎,長期下來就引發牙周病,這些問題要根本的解決,只有矯正一途,別無他法。 咬合功能有問題,包括上下顎骨不協調造成的戽斗、暴牙或者是前牙開咬(上下門牙咬不到)、深咬(上門牙幾乎覆蓋著整個下門牙),這些除了咀嚼功能受到影響,顳顎關節也較容易出問題,另外發音,美觀,甚至是自信程度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這些情形也會建議要矯正。 缺牙過多影響到咬合功能,在植牙或做假牙之前,往往也需要先把歪斜的牙齒扶正,才有合適的空間重建新的牙齒,否則在東倒西歪的牙齒周圍裝上的新牙,也會因為清潔不容易造成蛀牙及牙周病,或者因為空間大小不正確,做出來的牙齒不美觀,這時候矯正治療也是相當必要的,也是目前成年人接受矯正治療的大宗原因。 單純牙齒淩亂的情形,多半靠齒顎矯正就可以解決,如果是骨骼相對位置異常,有可能還需要合併顎骨的整型手術才能夠改善。 最後討論到單純美觀的狀況,有些人牙齒大致上很整齊,臉型也不錯,但是有一兩顆歪斜; 有些人側面臉型稍微凸凸的,嘴唇可以閉得起來,上下排牙齒也咬合得很好,這樣要做矯正嗎?當然是有改善的空間,但是不是必要就見仁見智了,這種情況通常是以患者的意願度為準了!如果不確定自己的狀況為何?預約諮詢聽聽看醫師的建議,可以更瞭解自己的情況喔! 牙齒不整齊會有什麼併發症嗎? 牙齒不整齊不是只有影響美觀的問題,不整齊的牙齒容易產生清潔死角,導致容易產生蛀牙及牙周病,而牙齒是否清潔乾淨與牙周病有著密不可分的關連。此外,除了牙齒本身,腸胃、外貌、骨頭…等都很可能會影響齒列。 1. 咀嚼功能不足而消化不良,易產生腸胃疾病 2. 頭痛、易產生顳顎關節障礙 3. 臉部歪斜、臉部改變、發音異常 4. 肩膀痠痛 5. 腰痛 6. 失眠 7. 聽力障礙 8. 視力降低 乍看之下一定會疑惑這些怎麼會是牙齒咬合造成的?上述大部症狀根本與牙齒沒有關聯。其實下巴周圍肌肉的施力方式改變、是會連動脖子或頭部的位置,形成連鎖反應導致身體不適,影響絕對超過想像。 咬合不正常見的類型有哪些? 1. 戽斗(下顎前突):咬合時,下顎的牙齒或者下顎骨呈現往前突出的狀態。 2. 暴牙(上顎前突):上顎牙齒或者上顎骨向前突出,有骨性突出與牙齒突出等兩種狀況。 3. 牙齒擁擠、虎牙:當顎骨較小牙齒較大時,會因為生長空間不夠,導致牙齒無法整齊排列。 4. 開咬:當後牙咬合時前牙沒辦法完整合上,呈現上下前牙開開的狀態。這種情況通程會造成嘴巴容易乾燥。也容易引起蛀牙、牙周病、顳顎關節症。 5.深咬:主要因為上顎前牙閉上時會蓋住下顎的前牙,當咬合時看不見下面的前牙。(正常咬合為上面前牙會蓋住下面前牙的2-3mm左右)。 6. 齒間縫隙:牙齒之間有很大的縫隙,通常是牙床比牙齒大,造成齒間有很大的縫隙。 什麼原因會讓牙齒不整齊? 先天性因素: 如果懷孕時,孕婦營養不良、妊娠初期的時候患病、胎兒在母體內或是分娩時受損,都有可能造成胎兒牙齒發育畸形,例如:先性缺牙、多生牙、齒形態異常、唇系帶異常…等,通常造成導致先天性牙齒不整齊的原因。 後天性因素: 當兒童生病或營養不良、缺乏足夠的咀嚼功能訓練;不正確的哺乳姿勢、呼吸異常導致兒童習慣用嘴巴呼吸(口呼吸)…等,都可能是造成後天牙齒不整的原因。 1. 乳齒蛀牙或太早脫落 在傳統觀念裡,多數家長通常抱著「乳牙早晚要脫落更換,乳牙有病不必治療」,其實是不對的 想法,如果孩童時期由於提早失去乳齒,都很可能導致鄰近牙齒朝掉落乳齒預留給恆齒的空間移動,進而影響到恆齒生長位置。 2. 口腔疾病 當欠缺適當的口腔護理及治療而罹患口腔疾病或因為意外而失去牙齒,容易使兩邊的牙齒移位,影響齒列整齊。例如: 齲齒(蛀牙)過大、損壞的牙齒殘根、牙齒拔除、牙周病…等。 3. 不良習慣 幼年時期養成壞習慣但沒有盡早改善,會造成過長時期的吸吮奶嘴、吸吮手指、口呼吸或頂舌、咬筆…等習慣,使牙齒受到口腔周圍肌肉及舌頭長期不當的壓力而造成牙齒不整齊。以下為常見的不良習慣與帶來的影響: 咬合習慣:咬拇指會造成上頜前突;咬上唇會造成下頜前伸;咬下唇會導致上牙前突;吐舌容易變成上下咬合不正。 咀嚼功能不足:現在精緻食物越來越普遍,青少年容易偏愛巧克力、蛋糕等軟質食物,對牙齒、頜骨、肌肉的功能訓練與刺激不足,容易讓牙齒與面部發育不足。 刷牙姿勢:因為姿勢錯誤無法有效清潔,造成蛀牙損壞牙齒。 其他:兒童時期常見舔牙、只用一邊咬食物、拖著腮幫子…等,都可能引發牙齒畸形、牙齒凌亂。 該如何治療咬合不正? 1. 戴牙套矯正牙齒 2. 拔牙矯正以改善牙齒過度擁擠的問題 3. 型態變異的牙齒(小釘牙)需重塑牙齒形狀 4. 進行正顎手術,改變上下顎骨位置 牙齒矯正只有一種方法嗎? 改善咬合最常使用的方法,不外乎做牙齒矯正,現今因為技術發展,矯正療程又可分為一般傳統矯正、透明傳統矯正、自鎖型矯正器、舌側矯正以及隱形矯正…等。醫師會針對不同的牙齒狀況或個人需求,提供最完善的療程規劃: 1. 一般傳統矯正:在牙齒上黏上不鏽鋼材質固定器,放上矯正線後再用橡皮筋固定,每次回診時視情況更換橡皮筋及矯正線。 2. 透明傳統矯正:裝戴方式與一般傳統矯正相同,主要是材質與外觀的差異。 優點:價格較便宜。 缺點:牙套可能有刮到口內的風險,橡皮筋清潔不易,此外也容易因清潔問題有脫鈣或是牙周病的狀況。 3. 自鎖式矯正器:傳統矯正器的改良版本,不需要用橡皮固定,回診時只要將矯正器開關打開後,更換矯正線就可 以了。 優點:因為不需要用橡皮筋固定矯正線,矯正器和矯正線的摩擦力小,疼痛感較傳統矯正低一些,整體治療時間也會比較快。 缺點:牙套仍有可能刮到口內,清潔問題和傳統矯正差不多。 4. 舌側矯正:矯正器放在牙齒內側靠近舌頭處,完全隱形。 優點:矯正器隱蔽性高,不須擔心外表是否不美觀。相較一般矯正器,因為牙齒後側唾液較多流 動大,較不容易蛀牙。 缺點:舌頭活動空間變小,會影響到說話和飲食,需要較長時間適應,此外矯正器也會磨到舌頭的感覺明顯。 5. 隱形矯正:牙齒上不需黏著矯正器,利用一系列的透明牙套,每日配戴20-22小時將牙齒慢慢移動到目標位置上,吃飯時牙套可取下。 優點:隱形、舒適、美觀、容易清潔,可預先模擬治療後效果。 缺點:費用較傳統矯正高,牙套配戴需要病患的配合度。 延伸閱讀: 戴牙套與臉型 為什麼戴牙套會讓臉變小變「好看」?
什麼是骨釘? 矯正牙齒需要打骨釘嗎?-丰采美學牙醫診所
什麼是矯正用骨釘? 矯正骨釘很迷你,長度只有8-10mm左右看起來很像一顆小螺絲,鎖在牙床上。它的材質是不銹鋼的,只是靠螺紋的機械性力量鎖在牙床上。骨釘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牙齒以外的錨定幫助矯正器來拉動牙齒,因此是矯正裝置的一種。其功能優越,植入的方式也很容易,已成為現今矯正治療中很普遍的一樣輔助工具。 骨釘的功能是什麼? 骨釘是提供牙齒矯正施力的固定源,幫忙拉動牙齒。骨釘的應用層面相當廣泛,適合應用於改善輕微暴牙、笑齦問題(牙齦外露)、深咬等情況。其中,特別是針對暴牙矯正方面,許多案例皆呈現了不錯的療效成果喲。 植牙和骨釘一樣嗎? 骨釘常常會和植牙搞混,兩者很像都是螺絲狀的植入物鎖在牙床上,但骨釘和植牙是完全不同的東西。右圖是「植牙」的樣子。 植牙是用於重建缺牙的情況,而骨釘則是用於矯正牙齒。植牙比骨釘大很多,材質是鈦合金而價格較高,需要手術依照未來要重建假牙的位置精確地種植在牙床上。植入後通常需要幾個月的時間等待以達成骨整合(ossteointegration),植牙的用處是來取代無法保留而被拔除的牙根作為根基,骨整合完成後的人工牙根上面可以鎖上假牙,完成後可以承受很大的咀嚼力量,植牙的目的是要恢復重建缺失的齒列和咀嚼功能。 牙齒矯正一定要打骨釘嗎? 答案是不一定。這要看每個人的咬合狀況以及矯正醫師對牙齒力矩的控制與掌握的程度,如果打骨釘可以幫助矯正加快療程的話,一般還是建議遵從矯正醫師的建議打骨釘。不然就可能無法達到理想的矯正效果。在骨釘尚未普及之前,是使用戴頭帽之類的口外錨定裝置,但因為配戴時間冗長,大部分患者因為戴起來不舒服以及怕影響社交形象,也不願意帶頭帽,骨釘的出現已經大幅改善這個問題。 使用骨釘時該如何維護呢? 骨釘也需要用牙刷來清潔喲。另外,也可以使用漱口水減少發炎的可能性。有少部分人的口腔黏膜會感覺有異物感,此時可以使用白蠟覆蓋骨釘,或是套上橡皮圈來減輕不舒服感。 一般來說打骨釘只需要幾分鐘時間,不用太過於緊張。過程中也會上麻藥,其實並不會有什麼痛感,手術當天服用一般止痛藥,隔天幾乎就不會有疼痛的感覺了。 延伸閱讀: 交友與求職不順遂?統計調查說這個有差 什麼情況下需要做牙齒矯正? #牙齒矯正 #骨釘 #隱適美 #牙套 #打骨釘會痛嗎 #植牙 #整牙 #齒顎矯正
牙周病不是牙齒疾病!牙周病與系統性慢性發炎是互為因果的問題-丰采美學牙醫診所
牙周病不是牙齒疾病! 牙周病不是牙齒疾病,牙周病與系統性慢性發炎是互為因果的問題 中醫師都知道診察一個病患時「望聞問切」的重要性,其中常常透露身體重大疾病訊息的地方便是口腔。我們的舌頭、牙齦與口腔黏膜對疾病相當敏感,許多全身性疾病的徵兆都會在口腔表現出來,如同古早時挖礦工人會帶著一隻「金絲雀」進入礦坑當作檢查空氣是否有毒的指標,口腔也是警告我們身體健康開始出問題的「金絲雀」。最新的研究更顯示,口腔的疾病,例如牙周病,不只是系統性健康的指標,更與許多系統性疾病(如糖尿病)互為因果互相影響。換言之,糖尿病患若牙周病與口腔衛生不控制,糖尿病會變嚴重;而牙周病患者如不治療控制糖尿病,牙周病也會迅速惡化。然而由於現代醫學分科過細,許多內科系醫師因為缺乏牙科相關訓練,往往不一定知道這種雙向關係的存在,然而愈來愈多醫學研究證據顯示口腔問題影響的層面相當深廣。 目前已知牙周病與許多系統性的慢性發炎性疾病具有因果影響,包. 心血管疾病 第二型糖尿病 失智症(阿茲海默症) 不良的懷孕影響 骨質疏鬆 自體免疫疾病(如風濕性關節炎) 牙周病是什麼? 牙周病顧名思義就是牙齒周圍,包括牙齦組織、牙周韌帶、齒槽骨的疾病。大都是因為個人清潔方式不當或對於口腔保健的忽略,使得食物殘渣殘留在牙肉邊緣,引起細菌大量的生長,經過一段時間的累積,這些細菌和唾液中的蛋白質結合,慢慢形成所謂的牙菌斑與牙結石。 牙周病是一種慢性發炎,牙周組織由於牙周的細菌引發發炎反應並造成牙周組織的破壞,包括牙齦、牙周附連與齒槽骨的喪失,嚴重的牙周病最後會導致牙齒鬆動而掉落。 罹患牙周病的高風險因子 由於牙周病是一種慢性發炎過程,因此牙周病與免疫力息息相關,如果您有以下的情況,那麼您得到牙周病的機率會特別高,目前已知的牙周病高風險因子有: 系統性風險因子 抽煙 慢性發炎性疾病(如糖尿病) 降低免疫力的疾病(如AIDS) 懷孕 癌症治療藥物 類固醇藥物 抗癲間藥物 局部風險因子 品質低劣的假牙與植牙 齒列不正 不良的口腔衛生 常見與牙周病交互影響的全身性疾病 1.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罹患牙周病的機率是正常人的2~3倍。同時患有牙周病的糖尿病患者,會比較難控制血糖,使得牙周被破壞的速度更快。主要原因是由於其白血球趨化性差,牙齦溝內白血球量低於正常人,使得白血球的吞噬功能低下。另外,糖尿病患者的組織再生能力不佳,唾液分泌減少,導致口腔自潔能力不足,故牙周一旦破壞,就不容易再生、癒合。 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牙周組織炎症會比較嚴重,牙齦紅腫廣泛,並會呈肉芽狀增生,易出血和發生牙周膿腫,讓牙槽骨很快被破壞,導致深牙周袋和牙齒鬆動,不幸可能需要拔除,最後走上植牙。 另有研究顯示,原本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在透過牙周治療,清除了病原菌並控制住炎症,可以恢復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利於血糖控制。 2.愛滋病 愛滋病有關的牙周病包括有線形齦紅斑、壞死性潰瘍性牙齦炎和牙周炎,主要發生在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也就是愛滋病的患者口腔。 HIV 陽性患者的慢性牙周炎會惡化的比未感染者快。臨床上,在局部因素和炎症不嚴重,而牙周組織在被快速破壞的情況下,並有壞死性牙齦病損特徵時,應該進行相應的實驗室檢查,尋找其全身背景因素。 3.心血管疾病 研究顯示,發炎蛋白質 (inflammatory proteins) 和牙齦組織中的細菌會從牙周組織進入人體血液循環,這也是為什麼心血管疾病患者罹患牙周病的機率是正常人的4倍。 這些細菌有可能因為刷牙、使用牙線、咀嚼…等動作所造成的短暫無症狀的菌血,伺機進入血液裡,正常人的人體免疫系統可以負起防衛責任,使得菌血獲得控制。但如果進入血液的細菌數量長期大增,造成身體疾病的風險也會大大增加,比如感染性心內膜炎,就有可能是細菌經由牙齦傷口進入血液,最後附著在心臟瓣膜或心內膜所引起的,它會對心血管系統產生各種影響。 而患有牙周病患者得到心肌梗塞及中風的機率差不多是一般人的2~3倍。這些內毒素會經由發炎的牙齦進入血液,長期累積的話,就會引發免疫系統造成一連串的發炎反應而且有可能發生在血管內膜處,最終有可能形成血管之粥狀硬化斑,造成血管狹窄、阻塞,心肌梗塞及提高中風的風險。 4.心內膜炎 牙周感染可引起急性或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10%~30%的心內膜炎與牙源性感染或牙科治療有關。感染性心內膜炎是指心臟內壁的膜包括心臟瓣膜,遭受細菌或黴菌的感染,血液中的細菌會附著在損傷之心內膜上繁殖,引發細菌性心內膜炎。健康人的免疫系統可以將細菌清除,不過做過心內支架、人工心臟、心瓣膜缺損者,心內膜被感染的風險就比較高,進行牙科治療前須詳細告知醫師,必須先經過醫師評估然後再服用預防性抗生素才行。 牙周病治療 I. 第一階段牙周病治療:牙齦下結石刮除與牙根整平 第一階段的牙周治療會先藉由全口X光片的拍攝及牙周囊袋的檢查紀錄,收集牙周治療所需的相關資料;這個階段牙醫師會做基本的牙周治療,包括使用特殊的器械或超音波工具深入到牙齦發炎的底部,徹底清潔牙根表面的牙菌斑、牙結石及已被污染的齒質,這個治療稱為『牙齦下結石刮除與牙根整平』。牙根整平術的療程依嚴重程度分區域進行,大約是兩至四次會完成;經過一個月左右的觀察及癒合期,牙醫師會再一次重新評估牙周組織恢復的情況;針對牙齒破壞比較嚴重的區域,就必須進行牙周手術來改善。第一階段治療大約可以讓口內八成以上的牙周病區域得到控制。 牙周水雷射治療 水雷射可以在第一和第二階段應用在牙周病治療,水雷射獨特的光能與生物組織效應,可以清除壞死組織、滅菌並加速組織癒合,並減緩傳統牙周基本治療後牙根酸軟的問題。水雷射也可以深入器械難以進入的死角。水雷射合併牙周基本治療可以除去牙根整平後殘存的細菌,屬於輔助性治療並提高治療的成功率與術後的癒合,但並不能僅靠雷射取代基本的牙周治療。 II. 第二階段牙周病治療:牙周手術治療 在第一階段牙周基本治療過後一個月後,牙醫師會進行治療效果的評估。對於牙周病較嚴重無法僅靠第一階段治療便痊癒的牙齒區域,會再依照不同的情況建議進行施作牙周手術。 常見牙周手術方式有: 牙周翻瓣 引導牙周組織再生術 牙周整形手術 III. 第三階段牙周病治療:咬合治療 牙周病治療後最重要且不可或缺的階段是做咬合調整或齒顎矯正來讓減少牙齒的受力。因為牙周病已經喪失許多地基的牙齒無法再像健康的牙齒承受力量,且不良的咬合會導致這些牙齒繼續因不當的咬合外力受傷而脫落因此理想的咬合受力是增加這些牙齒壽命很重要的一環。 IV. 第四階段牙周病治療:支持性牙周病治療 患者在接受牙周病治療後,必須定期回診做檢查及保養。回診的密集度視患者的嚴重程度及維護情況而定,一般在治療後前一年,大約三個月檢查一次。若牙周狀況良好,則檢查時間可恢復至半年一次。若有復發,也可以在早期的回診檢查中發現,盡快積極治療。 許多人一聽到牙周病聞之色變,想要避免牙周病上身其實並不難,良好的潔牙習慣、健康的生活型態與定期的牙齒檢查絕對是杜絕牙周病發生的不二法門喲! 延伸閱讀: 你知道牙周病與缺牙會提高失智症風險嗎?
你知道牙周病與缺牙會提高失智症的風險嗎?-丰采美學牙醫診所
雷根總統與阿茲海默症 美國前總統雷根在1994年時被診斷出罹患阿茲海默症,他親手寫信向全美國人民說明他們的總統身體健康狀況,雷根總統一直是個樂觀的人,他最後在信中寫道:「我知道我正在走向我人生旅程中的黃昏。我知道對美國而言前方總是有著燦爛的黎明的。謝謝你們,我的朋友們。願上帝永遠祝福你們。」一年接著一年過去,阿茲海默症慢慢的摧毀了雷根的腦部能力,迫使他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2000年8月,雷根總統病危,但頑強的生命力使雷根又活了近4年直到2004年逝世為止。 牙周病、缺牙與失智症 近代大規模流行病學研究顯示牙周病與缺牙可導致失智症風險大增 根據衛福部統計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之口腔保健的資料顯示,台灣18歲以上的成年人,有高達99.2%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疾病。你知道牙齒若清潔不乾淨影響的不只是口腔健康,牙周病的細菌還會經由血液到達全身其他器官,導致各種不同的系統性疾病! 國內外很多研究均已證實,牙周病與很多慢性疾病都有極大的關係。中山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院長張育超與博士生陳旭愷研究發現,牙周病患者罹患阿茲海默症(失智症)的風險竟然較沒有牙周病患者的人高出七成,該研究發表後,馬上引起國際間的關注。 美國衛生研究院報告也指出,牙周病患者中風機率是常人的三倍,心臟病致死率是常人的兩倍,罹患牙周病的孕婦早產機率比正常孕婦高出七至十倍。在高齡化社會非常嚴重的日本,很早就開始研究牙周與牙齒喪失所引起的系統性問題,目前的研究結論是,「喪失牙齒」是失智症的高危險因子。相關研究發現病患保有超過20顆以上牙齒的人相比,只剩幾顆牙又沒裝假牙的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會提高約2倍。 失智症(老人痴呆症) 癡呆一詞描述的是心智能力的下降,例如記憶和推理的難度增加。失智症(老人痴呆症)是因智能障礙與減退顯著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情況者。其所呈現之症狀為記憶力減退,判斷及抽象思考以及其他腦高度機能均呈失常,至於行為及性格亦有變化。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癡呆症。 牙周病與缺牙的影響是全身性的系統問題 缺牙不是一個問題,缺牙是一連串問題 缺牙的後果 沒有了牙齒,在進食和說話上會開始出現障礙,講話發音會變得不清楚,飲食上則因為咬不動而慢慢造成飲食攝取不足等問題。外觀上面也因牙床萎縮和肌力退化造成臉型改變,久而久之變得不願外出或與人來往造成心理與社交問題;長期下來不僅是體力,就連腦力也會變得衰弱,導致認知功能退化。 牙周病與慢性發炎 牙齦是充滿微血管循環的構造,而口腔是身體最髒的地方,有各式各樣的細菌與感染源存在。牙齦不健康時,如口腔衛生不佳或抽菸的人,牙周病細菌會經由牙齦進入到人體的血液循環並到達身體其它器官,造成感染發炎,並引發各種疾病惡化。 糖尿病 若細菌進入血管,會阻擾控制血糖值的胰島素發揮作用,妨礙糖尿病治療或使其惡化,在某些臨床實驗中證實,牙周病的治療控制好壞會影響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色素是否夠有效被控制。 動脈硬化與心血管疾病 牙周病箘也可能引起血管壁發炎,促使動脈硬化,提高腦中風或心肌梗塞的風險。 牙周病帶來這麼多可怕的疾病,我們該如何預防呢? 其實從牙齦發生流血的情況開始到牙周病的形成,這中間是需要好一段時間的。由於初期的牙周病形成並不會像齲齒那樣疼痛,因為牙周病的細菌是無聲無息地拓展開來,讓你不知不覺的任由細菌繁殖接著蔓延。 牙周病初期是牙齦炎,牙齦炎又可說是牙周炎的前期,兩者的差別在於牙齦炎是牙齒周圍的牙齦和軟組織發炎,牙周病後期則是支撐牙齒的齒槽骨已出現破壞的症狀,嚴重時則必須拔牙重建。在牙齦發炎時若能積極面對處理,離惡化成牙周病的機率則可以大大的下降。 大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其實可能已經犯了牙周病了,如此一來,經過拖延甚久,牙周組織逐漸被破壞,漸漸症狀惡化。像是牙齦紅腫趨漸嚴重甚至長濃、嚴重口臭、牙齒脫落被迫得拔牙。想要遠離牙周病,定期洗牙檢查牙齒一定不可少,日常口腔衛生清潔也是非常重的的環節之一唷!牙刷三個月也要記得更換一次,預防勝於治療留住牙齒,才能留住健康,讓我們一起向牙周病說掰掰! 延伸閱讀: 牙周病不是牙齒疾病!牙周病與系統性慢性發炎是互為因果的問題 內容部分取自於 今週刊2017.09.11-2017.09.17
牙床嚴重萎縮,活動假牙越來越鬆一直磨到牙床痛怎麼辦?-丰采美學牙醫診所
配戴活動假牙會導致牙肉萎縮和齒槽骨加速流失,且萎縮的速度是一般人的2.5倍。長期配戴活動假牙的患者到最後會面臨牙床嚴重萎縮,活動假牙過鬆甚至連活動假牙都無法再重做的困境。『迷你植體支持鈕扣式活動假牙』可以減緩傳統活動假牙牙床快速萎縮的問題,是一種半固定式的植體支持式活動假牙,讓「活動」假牙不再那麼「活動」。 人工植牙技術是牙科醫療近四十年的重大發明之一,人工植牙造福了近代無數的缺牙患者,並大幅改善了這些患者的生活品質、生理與心理健康與社交狀態。在沒有植牙技術的年代,大部分全口缺牙或部分缺牙的患者都只能配戴『活動假牙』。活動假牙已經有超過兩百年的歷史,美國國父喬治・華盛頓的畫像中總是抿著嘴不太笑,原因就是因為他沒有牙齒,而且嘴裡裝了一副象牙做的活動假牙,不僅不美觀,如果不小心笑太大時還有可能會掉出來。 活動假牙是以前科技不發達時代遺留下來的產物,有許多的缺點,除了穩定度不足且不方便使用以外,還有一個讓人不能忽視的問題,就是長期配戴活動假牙會導致牙齦萎縮和齒槽骨加速流失。人工植牙技術的出現解決了許多活動假牙的問題,因為種植在骨頭中的人工植體可以將咬合的應力傳導到牙床的骨樑中刺激骨細胞維持骨頭的功能性不萎縮;然而雖然植牙已經相當成熟,但仍有許多全口無牙的老人家,甚至是相當年輕的患者,口中仍配戴著活動假牙。當活動假牙配戴過久,特別是很鬆的假牙,往往會對患者產生難以回復的傷害。 圖一:正常有牙齒時的牙床高度與臉型 圖二:牙齒喪失後長期配戴活動假牙導致牙床骨嚴重萎縮及臉型缺乏支撐而凹陷 活動假牙的優點 費用低:相較於全口植牙重建的高單價來說,活動假牙所需的費用較低廉。 可當作臨時假牙:多顆缺牙而正在接受植牙療程的患者,如果需要門面美觀或咀嚼食物,可以使用活動假牙當作暫時性的贋復。 活動假牙的缺點 活動假牙的舒適性差 有些人比較敏感,總覺得使用活動假牙很彆扭或無法適應活動假牙。因為活動假牙的體積比較大,放在嘴裏有異物感,咀嚼功能較差,穩定性不佳。有些病患在配戴活動假牙後,牙齦因此磨破,或者吃東西時感覺疼痛,這些問題可能是因為活動假牙的不適。 活動假牙在口內會晃動 常導致患者在咀嚼食物有鬆動的感覺,因此活動假牙在日常使用中,無法咬過粘、過硬的食物。也因為活動假牙易晃動,容易造成牙齦與口腔粘膜組織產生損傷,引發口腔潰瘍等問題。 牙肉萎縮和齒槽骨加速流失 配戴活動假牙會導致牙肉萎縮和齒槽骨加速流失,且萎縮的速度是一般人的2.5倍。長期配戴活動假牙的患者到最後會面臨牙床嚴重萎縮,活動假牙過鬆甚至連活動假牙都無法再重做的困境。 活動假牙清潔不佳導致口腔黴菌感染 假牙清潔不徹底,會產生口腔異味、影響飲食、降低腸胃功能、滋生細菌甚至黴菌。 發音問題 發音不夠清晰,因假牙佔據舌頭活動的空間以及覆蓋整個上顎,會影響舌頭靈活度及發音。 活動假牙咀嚼力弱 活動假牙因為只靠牙肉支撐且會在口內晃動,因此無法咬硬的東西。活動假牙的咀嚼力只有固定式假牙(例如牙橋或植牙)的20%甚至更低。 活動假牙可以戴著睡覺嗎? 你的確可以戴著活動假牙睡覺,但是比較理想的做法是,晚上睡覺時將活動假牙拿下來清潔後,泡在有加入假牙清潔錠的清水中。這樣做有幾個優點: 活動假牙本來每天都會需要清潔,才不會有細菌或黴菌堆積在活動假牙表面進而造成牙齦發炎。 活動假牙的原理是利用牙床來支撐,晚上將活動假牙取下來,牙床和牙齦在晚上睡覺時才可以休息。長期來說,晚上將活動假牙取下來睡覺,牙床的萎縮速度才能減緩,才不會一陣子又發現假牙開始變得很鬆。 活動假牙太鬆怎麼辦? 假牙黏著劑 假牙黏著劑僅能使用於活動假牙仍有吸附力的情況,因此假牙黏著劑的功能僅為加強假牙的吸附力和避免食物殘渣進入到假牙底下。若您的假牙已經非常鬆影響咀嚼時,不能一味依賴假牙黏著劑,這時必須要讓牙醫師檢查。前面提過活動假牙配戴過久會造成齒槽骨萎縮、軟組織變薄及口水變少等問題,這些都會影響假牙的密合度。 如果活動假牙過鬆卻只靠假牙黏著劑而未找牙醫師維修,在口內晃動很厲害的假牙會導致外傷性的牙床萎縮加速。因此假牙黏著劑的使用必須格外謹慎。 活動假牙重新墊底 活動假牙戴了一段時間後會因為牙床漸漸萎縮而越來越鬆,這時候可能就需要做重新墊底。如果放任活動假牙在口內晃來晃去,反而會導致外傷性的牙床萎縮加速。因此,配戴活動假牙的患者最少一年需要讓牙醫師檢查一次活動假牙的密合性。 重新製作活動假牙 活動假牙主要是依賴牙床的形狀吸附在牙肉上,因此患者仍具有足夠的牙床高度是活動假牙還能順利使用的關鍵。如果活動假牙已經使用五年以上,牙床就會比當初假牙做好時萎縮許多,如果又已經做過了墊底,這時候可能就要考慮重新再製作一付新的活動假牙。然而對於已經嚴重萎縮的牙床,因為假牙完全缺乏足夠的牙脊來吸附活動假牙,這種情況下即使重做活動假牙可能也無法有效使用,患者剩下的選項就只有考慮『植體支持鈕釦式活動假牙』或『舒眠數位 All-on-4 一日重建』。 植體支持鈕釦式活動假牙 活動假牙太鬆,可以用一種如同小鈕扣的裝置把假牙扣在患者牙床上,「活動」假牙就不會那麼「活動」了。牙醫師先用2顆人工植體或4顆「迷你植體」植入在牙床骨上,然後在活動假牙上裝上四顆鈕扣便可以將活動假牙扣在植體上。 迷你植體的傷口小,屬於微創手術,適合恐懼植牙手術的病患及骨質較差的老年人使用,同時價格也比植牙低。利用迷你植體來增加活動假牙的穩定性,進食、說話、發音、大笑就不再有假牙掉落的煩惱;咀嚼時也不易鬆動,並可以改善因長期配戴活動假牙使牙床受力不均而引起的疼痛和牙床萎縮問題,新型的鈕釦式活動假牙可說是缺牙患者的新選擇。 植體支持鈕扣式植牙活動假牙優點: 增加活動假牙的穩定性,不再怕活動假牙掉出來 咀嚼上較傳統活動假牙更有力 牙齦較舒適不易磨破口腔黏膜 可減緩齒槽骨的吸收 舒眠數位 All-on-4 一日重建 鈕釦式活動假牙雖然比傳統活動假牙好用許多,但仍然是一個『活動假牙』。對於已經厭倦活動假牙的患者來說,有沒有可以有如同自己牙齒一般的選擇,但又沒有傳統植牙那樣辛苦恐怖的過程? 好消息是『有的』!而且只需要睡一覺就可以完成!有這種神奇的事?這就是結合了多種先進數位牙醫科技的『舒眠數位 All-on-4 一日重建』技術。目前全世界已經有數百萬患者受益於這樣的先進快速全口重建技術,恢復近乎於自然牙齒般的功能、美觀與心理感受。讓我們來看看這個神奇的科技是怎麼辦到的吧! 延伸閱讀: 活動假牙適合誰? 你還在做不密合的『假』牙嗎? 傳統植牙太辛苦?台大第一名牙醫師推薦 All On 4 舒眠牙醫 #牙齦萎縮 #假牙 #活動假牙 #牙齒保健 #缺牙 #馬永昌醫師
植牙補骨了,那牙肉也要補嗎?-丰采美學牙醫診所
『補肉手術』(例如角化牙齦移植手術和結締組織移植手術)是近年牙科研究上才發現影響植牙長期成功率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植牙周圍牙肉品質的好壞,包括是否有角化牙齦和牙肉的厚薄,直接或間接影響植牙的許多表現,例如塞東西、牙肉萎縮或牙周病...等。 大眾對於植牙時要做『補骨手術』的認知較普遍,但對於『補肉手術』相對就陌生許多。 許多做人工植牙的患者,聽到醫生建議要補牙肉就會感到很困惑或恐懼。究竟什麼是補牙肉,又為什麼要補牙肉,如果不補會怎樣嗎? 補肉是什麼? 牙齦分為有角質化的角化牙齦和無角化牙齦。和一般的口腔黏膜相比,角化牙齦較為堅韌而結實,存在於自然牙齒齒頸部一圈,能夠抵抗食物的摩擦與外傷。而當牙齒喪失過久後,角化牙齦就會萎縮不見,而牙肉也會萎縮變得愈來愈薄。 牙肉的「質」或「量」不足(「質」是指缺乏角化牙齦,「量」是指牙齦結締組織的厚度)時,就需進行軟組織增進術(補肉手術)。 補肉的來源是採用患者本身口內其他位置的牙齦或結締組織做自體移植,所以不需要擔心排斥或感染問題。 補肉手術的方式 補肉手術有許多不同的術式,最常用的兩種補肉方式為:FGG(free gingiva graft)自由牙齦移植、CTG(connective tissue graft)結締組織移植。 FGG(free gingiva graft)自由牙齦移植 又被稱作稱為“切離牙齦移植”,是指從患者自身上顎切取適當大小形狀的半角化上皮結構(Parakeratinized Epithelium),移植到患者自然牙齒周圍牙肉較缺陷的部位,以強化牙齦結構。通常針對缺乏角化牙齦患者施做。 CTG(connective tissue graft)結締組織移植 此手術方式常用於兩個目的:覆蓋暴露的自然齒牙根面與增加牙槽脊體積。主要是切取上顎硬顎區的皮下結締組織,移植至植牙區角化牙齦不足的位置固定於皮下,可有效增加牙齦厚度。通常針對牙齦太薄患者施做。 為什麼要補肉?不補會有什麼影響? 牙肉是抵擋牙周病進犯的保護層,圍繞著植體周圍的牙肉「量」,也就是生理性厚度至少要3mm,如果不足就容易造成植牙後牙肉萎縮;且因為牙肉過薄,細菌很容易可以穿過牙肉到植體,因此得到植牙牙周病(植體周圍炎)的機會也會比較高。 此外,植牙周圍若缺乏「質」好的角化牙齦存在,很容易因為食物常常衝擊植體周圍脆弱的牙肉導致牙周問題,而且易導致牙菌斑堆積於植體周圍。只要稍微清潔不佳,細菌便容易侵入到植體周圍感染牙周炎,最後導致植體感染掉落。 許多植牙醫師缺乏補肉手術方面的訓練或因為患者怕痛不願意做,以至於植牙後未使用幾年便開始出問題,最後導致患者還是需要再一次重新經歷植牙、補骨和補肉的過程。 誰需要補肉呢? 因爲基因特徵的關係,亞洲人種的口腔都較小,齒槽骨也相對偏小且牙肉多屬於極薄的狀況。 特別是我們的下顎角化牙齦都不多,一但缺牙過久,牙肉和角化牙齦幾乎都會嚴重地萎縮甚至不復存在,所以其實有很高比例的植牙患者都會需要補骨和補牙肉。 延伸閱讀: 拔牙時或植牙療程前為什麼要補骨? 植牙會搖?馬永昌醫師告訴你植牙失敗的原因! 最先進植牙流程是什樣?2020年植牙過程分享 "內文為專業醫師經驗談,因各人口腔狀況不同,成效因人而異,若有問題請跟從專業醫師評估指引" Last Updated: 2022-04-22 按下名片加入 FB 追蹤動態態
孩子的臉型竟然會被口呼吸影響?如何改善用嘴巴呼吸?-丰采美學牙醫診所
✋Hi,我是 DR. EMMA 蔡宜均醫師!你的孩子臉上總是掛著黑眼圈、時常嘴巴開開的、一口暴牙,又是短下巴嗎?或者是在學校注意力不集中還上課打瞌睡嗎? 先別急著罵小孩不用功,這樣的情況可能不是他們願意的!台灣大約有百分之七十的孩子有鼻子相關症狀,口呼吸的比例非常高。 晚上睡不好,不單單是白天精神不好,也容易表現出分心或衝動等等較不合群的行為,大大影響學習狀態。 標題 口呼吸對孩子臉型發育的危害超乎想像 口呼吸對臉型改變的相關研究 口呼吸有什麼特徵呢? 口呼吸造成鼻腔狹窄,形成惡性循環 把握兒童矯正黃金期 番外篇 鼻呼吸的練習 口呼吸對孩子臉型發育的危害超乎想像! 在臨床上,我們常常可以發現臉型像下圖一樣的孩子,家長帶來的時候會很緊張的跟我說:小孩暴牙越來越嚴重,這時候我的問題一定是:鼻子有沒有過敏,是不是不用鼻子呼吸而常用嘴巴呼吸?得到的答覆往往都是肯定的。 為什麼矯正醫師一看就知道小孩鼻子有問題呢?這可不是算命看面相,而是口呼吸必然造成的結果啊! 用口呼吸的後遺症超乎想像,聽起來很奇怪,明明看起來只是空氣經過嘴巴而不是通過鼻子,頂多就是會有一點口乾舌燥罷了,用嘴巴呼吸跟臉型和暴牙有什麼關係啊? 請跟我一起試試看:嘴巴閉起來呼吸,現在口腔內的情況就會像 A 圖正常使用鼻子呼吸的時候,舌頭會緊貼著上顎,這其實有兩個重要性: 舌頭緊貼著上顎,讓上顎骨能夠橫向發育,鼻腔也較大 嘴唇貼著上下門牙,牙齒被阻擋就不會往前暴 接下來,把嘴巴打開用嘴巴呼吸試試:現在的情況就會像B圖一樣,嘴巴開開的,嘴唇周圍的肌肉會鬆弛,舌頭位置離開上顎降到較低的位置,造成的影響: 舌頭擺放位置較低,上顎牙弓橫向發展的力量減輕,造成上顎骨較狹窄,鼻腔也較窄 嘴唇的肌肉鬆弛,加上上顎牙弓狹窄,門牙就會容易往外暴出去 左圖: 舌頭擺放在上顎幫助上顎骨橫向發展,寬度較寬 右圖: 舌頭位置較低,不會緊貼上顎,顎骨發展較狹窄,造成牙齒凌亂往前突出 口呼吸對臉型改變的相關研究 關於口呼吸最知名的研究,莫過於在 1980 年代,由美國著名的矯正醫師埃吉爾哈佛(Egil Harvold)對於恆河猴所做的實驗。 他將一群 2 至 6 歲,發育中小猴子的鼻子塞住,讓他們只能透過嘴巴呼吸,來觀察咬合、臉型及下巴的變化,他發現:嘴巴打開、臉型變長、上顎牙弓變窄、下巴後縮、咬合不整。 幸運的是,當移除鼻子的阻塞物後,小猴子們慢慢回復使用鼻子呼吸,臉型也逐漸恢復,但是牙齒咬合的位置無法恢復,也沒辦法幫猴子透過齒顎矯正恢復咬合功能,結果這群可憐的猴子因為牙齒咬不起來,被拔了好幾顆牙。 後來因為這個實驗不符合道德倫理,而被保育人士禁止了,但我們可以從這個動物實驗發現口呼吸對於顏面的發展有絕對的相關性。 左圖是正常鼻呼吸,右圖是口呼吸 口呼吸有什麼特徵呢? 嘴巴開開的 黑眼圈 長臉型但是下巴後縮 姿勢不良常常彎腰駝背 白天容易想睡覺 經常鼻塞流鼻涕 注意力不集中 睡覺流口水 打鼾 口呼吸造成鼻腔狹窄,過敏鼻塞造成口呼吸,形成惡性循環 鼻子長期過敏會導致鼻塞流鼻水,自然會使用口呼吸,而口呼吸又會加重上顎骨狹窄的問題,牙弓上拱、鼻腔通道變窄、空氣流過的速度會加快、鼻黏膜容易腫脹,使得鼻呼吸的流量變少,呼吸不到足夠的空氣,更加重口呼吸的依賴性。 口腔的頂部是鼻腔的底部,如果上顎骨狹窄等於是鼻腔底部狹窄,容易造成鼻塞,這種結構上的問題一但發生之後,沒有辦法單靠藥物解決,還是必須通過上顎骨的擴張,才能也有效擴張鼻腔,使鼻呼吸能夠順暢,一併改正口呼吸的習慣,另一方面,也要積極減少過敏原的刺激,避免惡性循環。 狀況 1:注意力不集中 上呼吸道狹窄,空氣沒辦法順利進到肺部進行氣體交換,血氧濃度就會降低,身體自動產生生理機制,晚上睡覺的時候就容易出現打鼾、睡眠中斷的問題,白天的學習狀況也會受到影響;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焦躁…,都是可能會發生的現象,很容易被家長或老師誤認為是不配合的孩子或問題學生。 在臨床上,很多孩子在改善呼吸問題之後,專注力明顯提升,黑眼圈也消失了,原本緊張的親子關係也連帶獲得紓解。 狀況 2:姿勢不良 口呼吸的人因為有小下巴的問題,咽喉呼吸道狹窄,為了增加狹窄的呼吸道,頭部往往會不自覺地往前伸,在一個頭部前移的姿勢上,頸椎同時會不正常的彎曲,肩頸部分的肌肉就需要更用力去維持在這個奇怪的姿勢上,然後就造成了肩頸痠痛和駝背的問題。 把握兒童矯正黃金期 「牙齒矯正黃金期」差不多在8~13歲這個年紀,這階段因為上下顎骨尚未定型,此時期調整骨骼的效果最好。口呼吸造成的臉型問題,透過上顎牙弓撐寬,一方面可以讓牙齒排列的空間減少凌亂,更重要的是:將牙弓加寬,改善鼻道暢通度,同時訓練使用鼻呼吸,才能徹底改善根本問題。 傳統上會利用圖中的「快速牙弓擴張器」(Rapid Maxillary Expansion),將上顎骨左右撐寬,可以看到左右顎骨寬度有明顯差異,效果很好。 唯一的小問題是:小朋友可能會抱怨吃東西容易卡食物比較不舒服。另外,這樣的擴張器是針對「骨頭」方面做調整,沒有辦法針對牙齒做移動,還是需要第二階段的矯正來排列牙齒,達到整齊的效果。 除了傳統的牙弓擴張器,目前「隱適美」也針對兒童推出「Invisalign First」的裝置,針對混和齒列需要及早調整骨頭問題的小朋友,同時改善顎骨寬度問題與牙齒排列,舒適度較好。 另外,口呼吸引起的短下巴的情形,也可以透過「下顎前導裝置」(MA Mandibular advancement),引導下顎骨往前生長。透過透明牙套上的小翅膀裝置,在上下齒列閉合時,將下顎引導到比較前面的位置,幫助下巴生長,同時調整個別牙齒,改善暴牙的問題,因為這樣的裝置戴上去沒什麼不舒服感,下巴也會明顯往前,外觀立即得到改善,孩子配戴的意願都滿高的,效果不錯。(👉關於兒童隱適美) 番外篇: 現在的孩子對於外表的重視,真的和我們小時候差很多,再加上流行用手機隨時自拍,哪個角度好看不好看自己都很清楚,甚至在國小一、二年級時,就會因為暴牙或者小下巴的問題,被同學嘲笑而感到自卑。 很典型的狀況是:孩子們來諮詢的時候頭都低低很安靜不說話,但是他們對自己的外觀問題都一清二楚;稍微大一些的孩子,甚至還自己主動上網查過相關資訊,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處理。 等到療程開始進行後,因為外觀逐漸改善,孩子的自信心提升,也會漸漸變得比較活潑。一方面覺得很欣慰,可以幫助到這樣的孩子,另一方面則希望能夠讓更多的家長和民眾了解口呼吸的嚴重性,能夠早期介入治療和儘早改善。 透過口腔掃描諮詢服務及一對一的說明,可以更清楚孩子的狀況,以及知道要如何針對問題做出積極性的處理。 鼻呼吸的練習 長期使用口呼吸的人,口腔周圍的骨骼和肌肉會適應張口的趨勢生長,就不容易將嘴巴主動閉起來,就算鼻子問題改善了,牙弓擴張了之後,還是習慣用口呼吸。 因此需要做一些簡單的練習,讓身體自然而然地習慣用鼻子呼吸,否則治療的成果沒有辦法維持,矯正結束之後還是容易有復發的現象。 以下是建議每天都需要做的小練習: 在家的時候可以用透氣膠帶貼嘴巴來提醒自己,專心的時候就不會不自覺地將嘴巴張開。這樣每天半小時以上的練習,久而久之就會逐漸習慣用鼻子呼吸。 如果在外面不方便貼嘴巴的時候怎麼辦呢?只要在嘴巴裡含一口水,這樣就可以保持嘴唇緊閉,沒有人注意到也一樣可以練習用鼻子呼吸。 呼吸練習:鼻子不好的人,呼吸常常較為急促,在做呼吸練習的時候閉口慢慢呼吸,讓空氣經過鼻腔將雜質過濾,鼻黏膜讓空氣濕潤,免疫細胞可清除過敏原,身體才能處於一個和緩安定的狀態。 以上這些做法都不需要特殊的道具就容易執行,不管大人小孩都適用!一開始會不太適應,維持時間也較短,但是慢慢地,身體就會發現鼻呼吸的好處喔!成功的祕訣就是要持之以恆地練習! 延伸閱讀: 何時是兒童牙齒矯正的最佳時機? 原來牙齒不整齊竟與鼻子過敏息息相關!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過動症?常脾氣差打呼?可能跟睡眠呼吸中止有關! 口腔肌功能訓練有助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症 "內文為專業醫師經驗談,因各人口腔狀況不同,成效因人而異,若有問題請跟從專業醫師評估指引" Last Updated: 2022-04-14 加入 DR.EMMA 蔡宜均醫師粉絲團,追蹤限時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