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

牙齒不整竟與鼻子過敏息息相關!上顎快速擴弓可同時改善鼻塞與牙齒空間不足
✋Hi,我是 DR. EMMA 蔡宜均醫師!台灣位處亞熱帶,氣候潮濕、悶熱,且空氣汙染嚴重,帶來的是台灣人罹患過敏性鼻炎比例居全球之冠!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約有 50% - 75% 的學齡兒童有過敏性鼻炎。雖說過敏體質與遺傳有關,但是環境因素才是造成過敏人數日漸增多的最大元兇。常見的過敏性鼻炎症狀有:打噴嚏、流鼻水或鼻塞。 但家長不知道的是,長期鼻子過敏對正在發育中的孩子健康危害影響相當深遠,除會導致一連串齒顎生長與臉型發育的惡性循環,如小下巴(下顎發育不良)、缺乏蘋果肌(中臉凹陷)、牙弓狹窄、鼻道狹窄與鼻中隔彎曲、牙齒凌亂、暴牙、深咬、彎腰駝背等;這樣狀況還會導致上呼吸道窄小,成年後不僅容易打呼,還可能變成睡眠呼吸中止症,開啟許多老年時慢性病的風險。 內容標題 牙齒不整齊與鼻子過敏有什麼直接關聯呢? 口呼吸該如何解決呢? 實際案例 牙齒不整齊與鼻子過敏有什麼關聯呢? 鼻子過敏導致小朋友無法用鼻子好好地呼吸,便會被迫改用嘴巴呼吸,雖然鼻子過敏並不會直接的影響牙齒排列,但使用口呼吸時,舌頭的位置就不會維持頂著上顎的自然位置(下圖虛線);而為了打開口腔氣道,舌頭變得會往下往後(如下圖紅色箭頭),這導致正在發育中的上顎骨缺少了舌頭的支撐力量而變得發育不良,並引發一連串畸形發展: 牙弓變狹窄→牙齒空間不足變得擁擠凌亂→前牙突出變暴牙。 牙弓變狹窄→上顎弓上拱→鼻腔通道變窄→惡性循環開始。 由於白努利原理,空氣流過狹窄的鼻道時速度會加快、壓力變大,導致鼻黏膜容易腫脹,又使得鼻呼吸的流量變少。鼻子在呼吸不到足夠的空氣情況下,更加重了兒童不自覺地對口呼吸的依賴。 口呼吸該如何解決呢? 如果孩子年紀還小時已發現鼻子過敏,可以及早預防並且避免過敏原的刺激。下列提供一些平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規律地清洗床單、被單、地墊,並且需要讓陽光曝曬。 避免家中使用太厚的地毯及窗簾,或是毛茸茸的玩具。 避免將陳舊的報紙、鞋子及衣服堆積在家中。 避免養狗、貓等容易掉毛的寵物,更不能讓寵物跑到床上。 避免在家裡抽菸或是噴香水…等會刺激鼻腔的動作。 時常使用除塵蟎吸塵器打掃家中環境,並定期更換濾心。 若是早期診斷出過敏性鼻炎,則需搭配藥物治療,例如:口服藥物,鼻噴劑,以及抗生素,和鼻沖洗液。 若是小朋友已經養成用嘴巴呼吸的習慣,則需盡早就診治療。 對於上顎牙弓窄小的患者,使用上顎快速擴張器,是非常有效的方式。雖然上顎擴張的過程會較為不舒服,但在年幼時介入治療,可以有效的將上顎骨均勻撐開,讓鼻腔通道加大,改善鼻塞及口呼吸(嘴巴呼吸)的症狀。 另外,目前隱適美的牙套結合了「牙弓擴張」的設計,以較為緩和的方式去讓牙弓慢慢撐開,雖然牙弓擴張的幅度有限,對於輕度牙弓窄小、怕痛的患者是非常理想的治療方案喔! 實際案例 就讀國三的王同學,從小有著鼻子過敏的困擾,常常嘴巴開開地呼吸,媽媽嘗試讓他改過來,但是因為長期習慣鼻子塞住的緣故,小朋友也無法正常運用鼻子呼吸。雖然先前已至耳鼻喉科就診,但因長期口呼吸的關係,臉型已造成改變:下巴變得短小,上唇前突,牙弓也變得狹長,牙齒看起來也看起來暴暴的。 這個Case是典型的「安格氏II級異常咬合1類」 (上顎前凸,牙齒往前暴)。對於這類型的病患,通常會使用上顎快速擴張裝置。但是隱適美隱形牙套目前也有上顎擴張的效果,尤其是對於學齡階段的小朋友效果更為顯著。 因此治療計畫採用隱適美的「擴弓設計」,以及下顎前導裝置。經過一年的努力,王同學的上顎擴張到理想的程度,下巴也漸漸地長出來,改善了口呼吸的習慣。牙齒及臉型也獲得了調整。小朋友本身也變得更有自信,歡喜迎接嶄新的高中生生涯。 因此,趕快把握矯正黃金期,讓孩子提早綻放開朗笑容!! 矯正前: 矯正後: 延伸閱讀: 何時是兒童牙齒矯正的最佳時機? 你知道口呼吸會影響孩子臉型發育與一生健康嗎?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過動症?脾氣差、打呼? MRC 口腔肌功能訓練是牙齒矯正嗎? 【醫學證實】孩童睡眠呼吸中止造成神經認知退化與行為問題 "內文為專業醫師經驗談,因各人口腔狀況不同,成效因人而異,若有問題請跟從專業醫師評估指引" Last Updated: 2022-03-28 加入 DR.EMMA 蔡宜均醫師粉絲團,追蹤限時動態

我有骨質疏鬆症可以植牙嗎?
骨質疏鬆症患者的植牙安全性:評估與建議 隨著年齡增長,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成為許多人的健康問題。這種疾病主要影響身體骨頭的生長,導致骨骼脆弱和容易骨折。對於需要進行牙科手術的骨質疏鬆患者來說,植牙是否安全常常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所以我們在臨床面對患者的時候,常常聽到有骨質疏鬆症的患者會詢問,醫師!我這樣還可以植牙嗎? 植了會不會有什麼問題啊? 因此,本文將深入探討骨質疏鬆症患者是否可以安全地進行植牙手術,並提供相關的評估和建議,幫助患者了解在進行植牙手術前需要注意的事項。 骨質疏鬆症對植牙的影響 骨質疏鬆症本身對於植牙手術沒有太多的禁忌,在現代,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已是一種常見的疾病。骨質疏鬆主要指的是體內的長骨骨骼密度跟質量下降,導致骨骼變得脆弱和容易骨折。然而,口腔部位骨細胞的基因來源與身體其他部位不同,齒槽骨的骨細胞來源於胚胎的外胚層,而身體其他部位的骨細胞來源於中胚層。因此患有骨質疏鬆症的人其實並不是植牙的禁忌族群。 植牙前的評估有哪些? 牙醫師在植牙前的評估,主要取決於植牙部位齒槽骨的體積是否足以容納人工牙根以及是否有服用特殊的骨質疏鬆藥物會影響植牙的癒合過程。如果預計植入部位的齒槽骨體積不足或是骨質密度很低時,這時候就需要先補骨,在這樣的情況需等骨頭長好,加上等待植體穩定癒合的時間勢必得拉長。對於條件最差的患者,從補骨開始到植牙完成可能需要8-12月之間。不過即使對於這樣條件極差或是待植牙區域完全沒有骨頭的患者,以目前的技術而言,植牙都還是可以預期有良好的長期穩定性與耐用性。 另外,近年牙科研究上才發現植牙周圍牙肉品質的好壞影響植牙長期成功率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想了解補肉手術的讀者可以看看這篇文章唷!植牙補骨了,那牙肉也要補嗎? 骨鬆藥物有哪些? 對於有服用骨質疏鬆藥物的人要進行植牙前,醫師最想知道的是患者目前有沒有服用骨質疏鬆的藥物?如果有服用藥物是服用哪ㄧ種?服用了多久的時間? 骨質疏鬆藥物會影響骨骼的生長和修復。因此,骨質疏鬆的患者在進行植牙手術之前,需要特別注意以是否有使用過以下藥物: 骨鬆藥物類別 產品名稱 雙磷酸鹽(口服) 福善美 Fosamax 瑞骨卓 REOSTEO 雙磷酸鹽(靜脈注射) 卓骨祂 Zometa 骨維壯 Boniva 骨力強 Aclasta RANKL單株抗體 癌骨瓦 XGEVA 保骼麗 Prolia 選擇性雌性激素受體調節劑 鈣穩 Evista 促進骨生成藥物 骨穩 Forteo 您是已經在使用骨質疏鬆藥物的人,但需要植牙,您該怎麼辦? 骨鬆藥物類別 醫師建議 雙磷酸鹽(口服) 小於4年不需要停藥 (*如果同時有在服用類固醇或是抗血管增生藥物則需要請醫師特別注意喔!) 雙磷酸鹽(靜脈注射) 前一劑注射藥後至少3個月後植牙,並在植牙完後等3個月才能繼續注射藥物! RANKL單株抗體 前一劑注射藥後至少3個月後植牙,並在植牙完後等3個月後才能繼續注射藥物! 選擇性雌性激素受體調節劑 可以直接植牙不需要擔心! 促進骨生成藥物 可以直接植牙不需要擔心! 看完以上分類如果還是不確定是使用哪種藥物,可以向骨科醫師確認並且對您目前的狀況進行風險評估。 醫師擔心的是什麼? 如果患者服用骨質疏鬆的藥物卻沒有告訴醫師是相當危險的事情,因爲有些骨質疏鬆的藥物是會讓植牙手術引起骨頭壞死的喔!在醫學上我們稱之為「與藥物相關的顎骨壞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jaw (MRONJ),通常雙磷酸鹽類藥物和單株抗體藥物會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而破骨細胞也參與口腔骨骼的修復。當破骨細胞的活性受到抑制時,口腔骨骼的損傷可能無法得到及時修復,從而導致顎骨壞死,有時候甚至需要將壞死的骨頭切除,這樣可就得不償失了。 曾經有一位65歲的阿姨來診所諮詢植牙,阿姨本身施打了骨質疏鬆藥物:保骼麗、並且有癌症治療的病史,輾轉了多間診所跟醫院都無法為她處理牙齒的問題,最終來到我們診所進行評估並進行了植牙。所以有使用骨質疏鬆藥物的病患並不是不能植牙,而是有沒有確實評估用藥的狀況! 另外病患常常會問,我只是補個蛀牙有需要擔心服用骨質疏鬆的藥物嗎? 這邊會將牙科治療分成兩類: 侵入性 拔牙 植牙 牙周病手術 牙齒根尖手術 非侵入性 洗牙 填補蛀牙 抽神經 矯正 製作假牙 牙周刮除術 如果要進行侵入性類別的治療才需要特別注意,非親入性治療則不用擔心! 養骨多日,用在植牙時! 不論是正在服用骨質疏鬆藥物的人還是一般人,醫師還是要要建議大家將骨頭養好才是最重要的,衛福部統計近8成以上的國人都有鈣攝取不足的問題,一般來說平均成人一天的鈣攝取量為1000毫克,所以建議大家平日可以攝取足夠的鈣質像是:牛奶、乳製品、豆類以及深色蔬菜等。 再來則是需要適當的運動來輔助以及攝取維他命D,最快的方式就是適度的戶外運動。陽光可以幫助身體獲取維他命D,進而讓腸胃可以更好地吸收鈣質!所以養好骨頭不僅能預防骨質疏鬆,而且也可以讓植牙的成功率大幅提升喔! 想要了解植牙全攻略嗎? 這本由台大第一名醫馬院長親自編寫【人工植牙完全就醫指南】關於植牙你需要知道的所有問題,能一次讓你獲得所有植牙問題的解答!趕快下載吧! 參考文獻: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mKDpmYNWMNZL1D5b/ 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634&pid=1196 Diana Nogueira, Inês Morais Caldas, Ricardo Jorge Dinis-Oliveira, Bisphosphonates an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s: Clinical and forensic aspects, Archives of Oral Biology,Volume 155,2023,105792,ISSN 0003-9969, https://doi.org/10.1016/j.archoralbio.2023.105792.

我刷牙很認真,為什麼還會有牙周病?
全身性慢性發炎反應和口腔呼吸道的發炎密切相關 許多研究都已證實,牙周病可能加劇糖尿病,而糖尿病反過來也會造成牙周病惡化。而未妥善控制的糖尿病會加劇了OSA的嚴重度,而OSA引發的長期慢性發炎又可能使血糖水平上升,進一步加重糖尿病症狀。 牙周病、糖尿病和睡眠呼吸中止症(OSA)都是全身性慢性發炎,彼此密切的交互影響使得只治療其中一個問題而忽視其他的,必然使得治療的長期預後存在不確定性。因此,在丰采美學牙醫診所,我們對牙周病的治療必定都必定還會包括對睡眠呼吸中止症和糖尿病的評估。 小林是一位中年男性,因為牙齦出血和牙齒鬆動前來求診。這些症狀,表面上看似典型的牙周病。然而,在我們的交談中,我發現小林不僅患有牙周病,還有長期未控制的糖尿病,以及他幾乎未察覺的睡眠呼吸中止症。 牙周病不僅是局部的口腔問題,它的存在加重了小林的糖尿病症狀,進而影響了他的整體健康。而睡眠呼吸中止症則加劇了這一循環,使得小林的身體難以有效恢復和調節血糖。 在治療小林的牙周病時,我們同時關注他的血糖和睡眠質量。隨著牙周病症狀的改善,小林的血糖水平也變得更加穩定。更重要的是,當他開始接受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治療後,他的整體健康狀況有了明顯的提升。 牙周健康與全身性慢性發炎的密切連結 牙周病不僅是牙周和齒槽骨附近相關組織的慢性發炎,影響著口腔乃至全身健康。隨著牙周病的病情加重,牙槽骨受損導致牙齒穩定性下降,嚴重時可能導致牙齒脫落。更值得注意的是,牙周病的影響遠超過口腔,當牙周問題嚴重到牙齒脫落時,這通常與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有關,而不單單是因為口腔衛生不佳。 牙周病與糖尿病的雙向關係 牙周病不僅影響口腔,竟然還會使血糖難以控制! 牙周病中的細菌或其產生的物質,如脂多糖(LPS),進入血液後會引發全身性發炎反應。這種發炎會釋放出多種細胞因子,包括IL-1、IL-6和TNF-α。這些因子會降低身體對胰島素的反應,形成胰島素抵抗。 胰島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會減少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使胰島素無法有效地將血液中的糖分運送進入細胞,導致血糖濃度增加。長期的高血糖是糖尿病的主要症狀之一,因此牙周病對於糖尿病的控制與預防至關重要。 意想不到的關聯:糖尿病如何反過來加重牙周病! 糖尿病患者除了高血糖之外,還常見以下四種特徵: 白血球功能降低:白血球是身體的重要防衛系統,主要負責對抗細菌和病毒,對於保持牙周組織的健康至關重要。在糖尿病患者中,常見白血球功能降低,這會影響牙周的抵抗能力,使牙周更難以抵抗牙周病的感染。 膠原蛋白代謝異常:膠原蛋白是牙槽骨和牙周組織的主要成分,會影響傷口的愈合。由於糖尿病患者持續的高血糖濃度,膠原蛋白的合成受到抑制。這導致他們的牙周組織更易受到損傷,且愈合過程更為緩慢。當這些患者發展成牙周病時,病情的進展往往比非糖尿病患者更迅速且更加嚴重。 末梢血管壁變厚:這導致血管內外物質代謝異常,這也是為什麼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併發症的原因之一。血管壁的增厚會妨礙到牙周組織所需的營養和防禦物質,如白血球和抗體,到達感染區,從而增加發炎反應,加重牙周病的症狀。 AGEs(最終糖化蛋白)升高:AGEs 是高血糖狀態下形成的物質,他們的增加會引起一系列的慢性發炎,這些發炎反應與糖尿病的多種併發症密切相關,包括心血管病變、腎臟病變、白內障和末梢神經病變。當糖尿病患者同時患有牙周病時,這些由AGEs引發的發炎反應可能會進一步加劇牙周組織的損傷。 以上這些糖尿病的特徵都會加劇身體的發炎反應,從而間接影響牙周病的症狀。 事實上,牙周病目前已被列為糖尿病的『第六大併發症』! 雖然乍看之下糖尿病和牙周病似乎沒有直接關聯,但它們實際上是互相影響甚至相互加重的。這兩種疾病之間存在許多共同的風險因素,如肥胖、吸煙、口腔衛生不良以及遺傳傾向。這些因素對兩種疾病的發展均有影響,例如,肥胖與胰島素抵抗相關,這不僅增加了患糖尿病的風險,同時也加重了牙周病的發炎反應。同樣,吸煙會損害身體的免疫反應並降低牙齦的血液循環,使得吸煙者更容易患上牙周病。 而牙周病不僅會引起局部的發炎反應,同時也會引發全身性的發炎反應。這種全身性發炎反應會導致血糖濃度升高。因此,即使在原本健康的人群中,牙周病也可能成為血糖水平升高的一個重要因素。 因此,不健康的牙周狀況可能會加重糖尿病的病情,而糖尿病的存在也可能增加罹患牙周病的風險,形成一種互相影響的『雙生病』關係。 糖尿病與睡眠呼吸中止症(OSA)的雙向關係 糖尿病不僅是血糖問題,還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潜在推手! 糖尿病患者常見的神經病變可能會影響呼吸中樞控制和上呼吸道的神經反射,這不僅增加了他們罹患 OSA 的風險,還可能加劇已有的OSA症狀。 此外,糖尿病患者常與肥胖相關聯,而肥胖是OSA的一個重要風險因素。持續的高血糖狀態,經常伴隨著肥胖,這進一步增加了患OSA的風險。過量的糖分攝入不僅導致一系列的健康問題,還會導致體重增加,可能誘發或加重睡眠呼吸中止症。 你的血糖升高原來是長期缺氧惹得禍! OSA患者身體長期處於缺氧狀態導致間歇性低氧症,這會促使活性氧化劑和氧自由基的產生增加,進而增加全身性發炎的可能性。長期存在的發炎反應會加重身體的恢復負擔,干擾胰島素的正常功能,進而引起血糖濃度上升。 未能有效控制的糖尿病會增加患者罹患或加劇OSA的風險,而OSA患者長期的慢性發炎不僅會對身體造成壓力,還可能導致血糖水平上升,進而加劇糖尿病的病情。 口呼吸,不只導致OSA,竟還會加劇牙周病! 目前,牙周病與OSA之間的確切關聯尚未完全清楚,但它們之間發炎的路徑和機制的相似性表明,可能存在某種相互作用。 OSA是由上呼吸道阻塞引起的睡眠障礙,會打斷正常的睡眠週期,從而降低睡眠質量。患者在夜間睡眠時常出現呼吸不規則,如鼾聲或呼吸暫停,這會導致口腔內唾液流動減少,進而促進生物膜(biofilm)的形成,生物膜可以加速牙齦疾病和牙槽骨的破壞過程,增加牙周病的風險。 此外,OSA患者的間歇性低氧症會加全身性慢性發炎的可能性,從而增加牙周病的風險。這種全身性發炎可能是OSA和牙周病之間相關性的一個原因。 OSA和牙周病之間存在共同的風險因素,如肥胖,這些因素都與體內的慢性發炎反應有關,並可能在OSA和牙周病的形成及發展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在治療牙周病和管理OSA時,我們需要重視這些共同的危險因素,以改善牙周健康和整體的睡眠質量及健康狀態。 牙周病、糖尿病和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潛在惡性循環! 牙周病與糖尿病和睡眠呼吸中止症(OSA)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不僅有共同的風險因素,還可能透過全身性的慢性發炎反應相互聯繫。 牙周病與糖尿病、糖尿病與OSA之間存在雙向的關係。然而,目前尚不清楚牙周病是否會直接影響OSA,但這兩種疾病之間都存在全身性慢性發炎反應,並且有共同的危險因素,他們之間全身性慢性發炎路徑和機制的相似性暗示著可能存在某種相互作用。了解這些關聯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識別和治療這些疾病,並為患者帶來更好的健康結果。 引用文獻: Periodontal complications of hyperglycemia/diabetes mellitus: Epidemiologic complexity and clinical challenge Periodontitis and diabetes: a two-way relationship - PMC Is periodontitis associated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 PMC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Diabetes - PMC Relationship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with periodontal condition and its local and systemic risk factors | Clinical Oral Investigations

膝關節感染一直好不了,竟然是植牙惹的禍!
一台名貴的跑車,總還是會有需要更換零件的時候,那麼人體的關節在經過多年的使用後,當然也可能陸續出現問題。隨著手術技巧日益純熟,人工關節的材質也日新月異,現在有更多人都願意嘗試更換人工膝關節或是髖關節。術後患者積極的休息和復健都是為了讓這次的手術可以真正達到一勞永逸的效果,但是人工關節的感染卻是讓許多患者憂心的問題。感染的來源有許多,但是其中之一竟然和口腔裡種的植牙有關?今天帶大家來看一則真實案例,讓您瞭解究竟一顆低品質的植牙如何造成人工關節的感染。 陳媽媽的警覺,救了自己的人工膝關節 陳媽媽是一位裝了人工膝關節的患者;有一天陳媽媽來到牙醫門診求助,說自己的人工膝關節很痛也很不舒服。一般人聽到這裡可能會認為:「陳媽媽,妳跑錯門診了吧?」但是陳媽媽繼續訴說她的委屈。她回去給醫生看了她的關節,雖然檢查出有感染的跡象,但是遲遲找不到原因,最後吃抗生素吃了好幾個月也絲毫沒有改善人工關節感染的現象。 陳媽媽說,她有一顆植牙,雖然她不確定背後的關聯性,但是她深信這顆植牙和她的人工關節感染八成脫不了關係,希望能夠幫她做檢查讓她可以不再為這件事情憂心。在引導下,陳媽媽做了細菌培養,發現膝關節的感染確實是由口腔內的細菌造成。進一步拆掉了裝在植體上的牙冠後更發現,品質拙劣的牙冠竟然已經造成了植體周圍炎(Peri-implantitis)。在種種證據之下,這個看似只會對局部造成影響的植體周圍炎,其實已經悄悄的引發了全身性的菌血症(Bacteremia),也正是導致人工膝關節感染的元凶! 在釐清感染的原因之後,我們馬上為陳媽媽進行治療。為了斬草除根,我們為她在植體周圍做了深度的清潔以清除這些細菌,並且換上新的高品質牙冠。在口腔的根本原因經過治療後,陳媽媽的人工膝蓋就再也沒有感染的跡象了,當然疼痛感也隨之煙消雲散,就連陳媽媽也開心地說「膝蓋的問題竟然能在牙科診所解決,真是太神奇了!」 劣質植牙、菌血症,為什麼會造成人工膝關節術後感染疼痛? 首先來說明一下兩個剛剛提到醫學名稱: 植體周圍炎(Peri-implantitis),是指植牙的植體周圍因細菌累積所造成的發炎現象。 菌血症(Bacteremia),顧名思義是當血液裡面出現細菌時,即稱之為菌血症。 植體周圍炎雖然聽起來是口腔內有細菌造成感染發炎而已,但是血液是會帶著口腔內的細菌流通到全身的,也正是這個原因,當全身的血液都被細菌所攻佔,那麼不只會造成身體各處的感染,嚴重時甚至可能引發敗血性休克且會有生命危險。 人工膝關節、髖關節等皆屬於身體的外來物,自然不像身體其他部位一樣具有對抗細菌的免疫能力;另外,需要更換人工關節的患者年齡族群,同時也常伴有糖尿病或是造成免疫力低下的慢性疾病。人工關節本身不具免疫能力,而當患者全身免疫力又很差的狀況下,當血液帶著細菌經過金屬人工關節,這些細菌就很容易附著在人工關節上,引發感染。口腔是個充滿細菌的地方,尤其是劣質植牙旁產生的空隙更是細菌最適合棲息的角落,無疑是牙刷、牙線抵達不了的死角。這也是為什麼陳媽媽雖然有著資優生般的口腔衛生,植體周圍炎依然找上門。 人工關節患者需要更注意的口腔危險因子! 看完陳媽媽的案例,相信許多裝有人工關節的患者都開始有些擔憂,但其實是有方法可以避免口腔細菌造成人工關節感染的。首先口腔衛生的維護絕對是第一道防線,因為口腔環境越乾淨,這些細菌就越難以存活,自然感染的機率就大幅下降。其次,若是口腔內已經裝有植牙或是假牙,尤其是已經裝了多年的植牙,一定要定期請專業的牙醫師檢查看看有沒有任何可能的潛藏危機。而已經裝有人工關節的患者若是考慮進行植牙,也一定要謹慎選擇執刀的牙醫師,如此才能在手術過程中全程把關進行感染控制,並裝上完全吻合的假牙以確實降低感染口腔、人工關節,甚至是全身等風險。 任何裝有人工關節的患者,只要在身體各處有出現細菌感染的症狀一 定要儘速就醫。您若在就醫後,仍苦苦找不到原因時,可能就要懷疑是不是口腔的細菌所引起的。陳媽媽選了對的牙醫診所,幫助她找到並解決問題,不只讓差點保不住的植牙得到治療,更免除了二次更換人工膝關節之苦。及早治療不只可以省下大筆的醫療費用,更重要的是讓身體不被可怕的菌血症造成不可逆的影響。鼓勵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各位,若是因為裝有人工關節並對自己的老舊植牙、假牙有任何疑慮,都應該趁還來得及的時候儘快找專業的醫師討論。 延伸閱讀: 傳統植牙太辛苦?台大第一名醫推薦「一日完成舒眠All-on-4」

害怕牙科治療的新選擇-無痛TCI舒眠牙醫
怕看牙?你並不孤單 是不是只要說到看牙醫心裡就不自覺抗拒? 寧願在家每天胡亂吞止痛藥也不願去診所? 非要痛到不行才肯就醫,覺得能拖一天是一天? 據統計台灣約有8成的人很害怕看牙醫,其中有5~10%已經算是「牙科恐懼症」,牙科恐懼症不只是怕看牙,而是一種心理創傷症候群,肇因於過往的不好看牙經驗。牙科恐懼症患者搭配合適的科技幫助,可以在無痛無感的情況下完成任何牙科治療。 什麼是牙科恐懼症? 所謂牙科恐懼症(dentophobia)是指對牙科治療感覺到異常恐懼的病患。據美國統計,90%的口腔疾病患者都對治療心存恐懼,高度牙科畏懼的患者中51.2%經常拖延診治,9.1%甚至每次約診都不去。美國西維吉尼亞大學的心理學研究人員更發現,牙醫恐懼症具遺傳性。 許多有牙科恐懼症的人,並不覺得自己恐懼過度。這種類似「創傷後壓力心理障礙症」的症狀,來自於過去看牙醫的創傷經驗,特別是兒時痛苦的拔牙手術,令他們從此害怕看牙醫,導致這些病患接受牙科治療時,可能會出現嘔吐、昏倒、狂哭,根本無法配合躺在診療台上。 另外,非常害怕看牙醫的人往往會經歷「逃避的迴圈」── 因為恐懼而逃避看牙醫,直到牙痛劇烈或長膿瘡,嚴重到需要侵入性治療的牙科急症才去看病,更容易讓口腔情況惡化造成掉牙缺牙,植牙便是最後的選擇,但是植牙過程到底是怎麼進行的,有沒有無痛植牙、無痛拔牙?對於怕痛的你,舒眠植牙會是你的最佳選擇。在淺眠中完成手術,植牙、拔牙原來一點都不痛! 曾想過可以睡著看牙嗎? TCI舒眠牙醫治療 「如果可以不用忍受疼痛,或是可怕的鑽牙聲,輕鬆的睡一覺醒來就好了,甚至不記得治療過程...。」相信這樣的新選擇會是許多人害怕看牙的救星,但說底舒眠牙醫究竟是什麼呢? 就讓我們來為您詳細介紹 ! 什麼是『TCI舒眠麻醉』? TCI全名為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標靶麻醉系統),應用藥物動力學之研究,設計出三腔式藥物動力學模組(PK Model),針對舒眠或止痛藥劑在體內分布代謝過程進行數據分析,可即時估算出患者腦內與血漿中的藥物濃度。TCI舒眠麻醉機,採用標把控制輸液幫浦精準按照每位患者的體質需求,給予最適當的藥物劑量,並搭配手術專用高階生理監視器(監控患者手術期間之心電、血氧、血壓及心跳,增加手術過程的安全性)在麻醉過程中,讓患者像是進入淺眠般無痛的手術。 舒眠麻醉過程 手背靜脈處施打點滴、安裝生理檢測儀器 TCI標靶麻醉系統客製化精準給藥 進入輕中度鎮靜後,再開始施打局部麻醉並進行牙科手術 半夢半醒淺眠過程中,患者可聽醫師指令做張口與吞嚥等動作 停藥後3至5分鐘內甦醒,多數人會忘記手術中的疼痛感與精神壓力 舒眠麻醉好處? 專業的麻醉醫師全程調控麻醉深度 依照個人體質需求(性別、年齡、身高、體重)精準計算藥物濃度與睡眠深度,提供安全性、穩 定性高的麻醉計量。協助患者在植牙手術過程中保持淺眠狀態,減輕緊張與不適感。 搭配生理監測儀器與氧氣 植牙手術中麻醉醫護人員全程監控患者血壓及血氧值,讓醫師在治療時放心並專注於醫療品質。 低麻醉量高安全性 將麻醉深度控制在輕度至中度,保持患者意識狀態。並隨手術進行階段調適當的麻醉劑 量,避免因緊張造成血壓上升而無法進行植牙手術治療。 術後患者出現較少嘔吐噁心 因麻醉量低,可避免傳統麻醉後易出現噁心、暈眩感。植牙滿意度可達九成。 術後患者甦醒時間較為迅速 隨麻醉劑量減少,術後約5~10分鐘即可完全清醒。 舒眠麻醉應用範圍 人工植牙 、兒童牙科 有看牙恐懼的患者 敏感的牙齒及喉嚨嘔吐反射 不易配合診療的身障患者 局部麻藥止痛效果差,害怕局部麻藥注射時的刺痛感討厭高頻牙科鑽探的聲音 傷口較大、複雜性、長時間的牙科手術 (植牙、補骨、All on 4 植牙手術等) 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的高齡患者 哪些人不適合舒眠治療呢? 正值感冒發燒者 雞蛋、花生過敏者 嚴重肝功能異常者(例:肝硬化) 術前未空腹者 目前懷孕者 90歲以上長者或2歲以下孩童 舒眠麻醉和全身麻醉有何不同? 延伸閱讀: 我只是拔牙或準備植牙,為什麼醫生要我要補骨? 傳統植牙太辛苦?台大第一名醫推薦「一日完成舒眠All-on-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