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

牙齒不整竟與鼻子過敏息息相關!上顎快速擴弓可同時改善鼻塞與牙齒空間不足
✋Hi,我是 DR. EMMA 蔡宜均醫師!台灣位處亞熱帶,氣候潮濕、悶熱,且空氣汙染嚴重,帶來的是台灣人罹患過敏性鼻炎比例居全球之冠!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約有 50% - 75% 的學齡兒童有過敏性鼻炎。雖說過敏體質與遺傳有關,但是環境因素才是造成過敏人數日漸增多的最大元兇。常見的過敏性鼻炎症狀有:打噴嚏、流鼻水或鼻塞。 但家長不知道的是,長期鼻子過敏對正在發育中的孩子健康危害影響相當深遠,除會導致一連串齒顎生長與臉型發育的惡性循環,如小下巴(下顎發育不良)、缺乏蘋果肌(中臉凹陷)、牙弓狹窄、鼻道狹窄與鼻中隔彎曲、牙齒凌亂、暴牙、深咬、彎腰駝背等;這樣狀況還會導致上呼吸道窄小,成年後不僅容易打呼,還可能變成睡眠呼吸中止症,開啟許多老年時慢性病的風險。 內容標題 牙齒不整齊與鼻子過敏有什麼直接關聯呢? 口呼吸該如何解決呢? 實際案例 牙齒不整齊與鼻子過敏有什麼關聯呢? 鼻子過敏導致小朋友無法用鼻子好好地呼吸,便會被迫改用嘴巴呼吸,雖然鼻子過敏並不會直接的影響牙齒排列,但使用口呼吸時,舌頭的位置就不會維持頂著上顎的自然位置(下圖虛線);而為了打開口腔氣道,舌頭變得會往下往後(如下圖紅色箭頭),這導致正在發育中的上顎骨缺少了舌頭的支撐力量而變得發育不良,並引發一連串畸形發展: 牙弓變狹窄→牙齒空間不足變得擁擠凌亂→前牙突出變暴牙。 牙弓變狹窄→上顎弓上拱→鼻腔通道變窄→惡性循環開始。 由於白努利原理,空氣流過狹窄的鼻道時速度會加快、壓力變大,導致鼻黏膜容易腫脹,又使得鼻呼吸的流量變少。鼻子在呼吸不到足夠的空氣情況下,更加重了兒童不自覺地對口呼吸的依賴。 口呼吸該如何解決呢? 如果孩子年紀還小時已發現鼻子過敏,可以及早預防並且避免過敏原的刺激。下列提供一些平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規律地清洗床單、被單、地墊,並且需要讓陽光曝曬。 避免家中使用太厚的地毯及窗簾,或是毛茸茸的玩具。 避免將陳舊的報紙、鞋子及衣服堆積在家中。 避免養狗、貓等容易掉毛的寵物,更不能讓寵物跑到床上。 避免在家裡抽菸或是噴香水…等會刺激鼻腔的動作。 時常使用除塵蟎吸塵器打掃家中環境,並定期更換濾心。 若是早期診斷出過敏性鼻炎,則需搭配藥物治療,例如:口服藥物,鼻噴劑,以及抗生素,和鼻沖洗液。 若是小朋友已經養成用嘴巴呼吸的習慣,則需盡早就診治療。 對於上顎牙弓窄小的患者,使用上顎快速擴張器,是非常有效的方式。雖然上顎擴張的過程會較為不舒服,但在年幼時介入治療,可以有效的將上顎骨均勻撐開,讓鼻腔通道加大,改善鼻塞及口呼吸(嘴巴呼吸)的症狀。 另外,目前隱適美的牙套結合了「牙弓擴張」的設計,以較為緩和的方式去讓牙弓慢慢撐開,雖然牙弓擴張的幅度有限,對於輕度牙弓窄小、怕痛的患者是非常理想的治療方案喔! 實際案例 就讀國三的王同學,從小有著鼻子過敏的困擾,常常嘴巴開開地呼吸,媽媽嘗試讓他改過來,但是因為長期習慣鼻子塞住的緣故,小朋友也無法正常運用鼻子呼吸。雖然先前已至耳鼻喉科就診,但因長期口呼吸的關係,臉型已造成改變:下巴變得短小,上唇前突,牙弓也變得狹長,牙齒看起來也看起來暴暴的。 這個Case是典型的「安格氏II級異常咬合1類」 (上顎前凸,牙齒往前暴)。對於這類型的病患,通常會使用上顎快速擴張裝置。但是隱適美隱形牙套目前也有上顎擴張的效果,尤其是對於學齡階段的小朋友效果更為顯著。 因此治療計畫採用隱適美的「擴弓設計」,以及下顎前導裝置。經過一年的努力,王同學的上顎擴張到理想的程度,下巴也漸漸地長出來,改善了口呼吸的習慣。牙齒及臉型也獲得了調整。小朋友本身也變得更有自信,歡喜迎接嶄新的高中生生涯。 因此,趕快把握矯正黃金期,讓孩子提早綻放開朗笑容!! 矯正前: 矯正後: 延伸閱讀: 何時是兒童牙齒矯正的最佳時機? 你知道口呼吸會影響孩子臉型發育與一生健康嗎?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過動症?脾氣差、打呼? MRC 口腔肌功能訓練是牙齒矯正嗎? 【醫學證實】孩童睡眠呼吸中止造成神經認知退化與行為問題 "內文為專業醫師經驗談,因各人口腔狀況不同,成效因人而異,若有問題請跟從專業醫師評估指引" Last Updated: 2022-03-28 加入 DR.EMMA 蔡宜均醫師粉絲團,追蹤限時動態

牙周病不是牙齒疾病!牙周病與系統性慢性發炎是互為因果的問題-丰采美學牙醫診所
牙周病不是牙齒疾病! 牙周病不是牙齒疾病,牙周病與系統性慢性發炎是互為因果的問題 中醫師都知道診察一個病患時「望聞問切」的重要性,其中常常透露身體重大疾病訊息的地方便是口腔。我們的舌頭、牙齦與口腔黏膜對疾病相當敏感,許多全身性疾病的徵兆都會在口腔表現出來,如同古早時挖礦工人會帶著一隻「金絲雀」進入礦坑當作檢查空氣是否有毒的指標,口腔也是警告我們身體健康開始出問題的「金絲雀」。最新的研究更顯示,口腔的疾病,例如牙周病,不只是系統性健康的指標,更與許多系統性疾病(如糖尿病)互為因果互相影響。換言之,糖尿病患若牙周病與口腔衛生不控制,糖尿病會變嚴重;而牙周病患者如不治療控制糖尿病,牙周病也會迅速惡化。然而由於現代醫學分科過細,許多內科系醫師因為缺乏牙科相關訓練,往往不一定知道這種雙向關係的存在,然而愈來愈多醫學研究證據顯示口腔問題影響的層面相當深廣。 目前已知牙周病與許多系統性的慢性發炎性疾病具有因果影響,包. 心血管疾病 第二型糖尿病 失智症(阿茲海默症) 不良的懷孕影響 骨質疏鬆 自體免疫疾病(如風濕性關節炎) 牙周病是什麼? 牙周病顧名思義就是牙齒周圍,包括牙齦組織、牙周韌帶、齒槽骨的疾病。大都是因為個人清潔方式不當或對於口腔保健的忽略,使得食物殘渣殘留在牙肉邊緣,引起細菌大量的生長,經過一段時間的累積,這些細菌和唾液中的蛋白質結合,慢慢形成所謂的牙菌斑與牙結石。 牙周病是一種慢性發炎,牙周組織由於牙周的細菌引發發炎反應並造成牙周組織的破壞,包括牙齦、牙周附連與齒槽骨的喪失,嚴重的牙周病最後會導致牙齒鬆動而掉落。 罹患牙周病的高風險因子 由於牙周病是一種慢性發炎過程,因此牙周病與免疫力息息相關,如果您有以下的情況,那麼您得到牙周病的機率會特別高,目前已知的牙周病高風險因子有: 系統性風險因子 抽煙 慢性發炎性疾病(如糖尿病) 降低免疫力的疾病(如AIDS) 懷孕 癌症治療藥物 類固醇藥物 抗癲間藥物 局部風險因子 品質低劣的假牙與植牙 齒列不正 不良的口腔衛生 常見與牙周病交互影響的全身性疾病 1.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罹患牙周病的機率是正常人的2~3倍。同時患有牙周病的糖尿病患者,會比較難控制血糖,使得牙周被破壞的速度更快。主要原因是由於其白血球趨化性差,牙齦溝內白血球量低於正常人,使得白血球的吞噬功能低下。另外,糖尿病患者的組織再生能力不佳,唾液分泌減少,導致口腔自潔能力不足,故牙周一旦破壞,就不容易再生、癒合。 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牙周組織炎症會比較嚴重,牙齦紅腫廣泛,並會呈肉芽狀增生,易出血和發生牙周膿腫,讓牙槽骨很快被破壞,導致深牙周袋和牙齒鬆動,不幸可能需要拔除,最後走上植牙。 另有研究顯示,原本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在透過牙周治療,清除了病原菌並控制住炎症,可以恢復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利於血糖控制。 2.愛滋病 愛滋病有關的牙周病包括有線形齦紅斑、壞死性潰瘍性牙齦炎和牙周炎,主要發生在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也就是愛滋病的患者口腔。 HIV 陽性患者的慢性牙周炎會惡化的比未感染者快。臨床上,在局部因素和炎症不嚴重,而牙周組織在被快速破壞的情況下,並有壞死性牙齦病損特徵時,應該進行相應的實驗室檢查,尋找其全身背景因素。 3.心血管疾病 研究顯示,發炎蛋白質 (inflammatory proteins) 和牙齦組織中的細菌會從牙周組織進入人體血液循環,這也是為什麼心血管疾病患者罹患牙周病的機率是正常人的4倍。 這些細菌有可能因為刷牙、使用牙線、咀嚼…等動作所造成的短暫無症狀的菌血,伺機進入血液裡,正常人的人體免疫系統可以負起防衛責任,使得菌血獲得控制。但如果進入血液的細菌數量長期大增,造成身體疾病的風險也會大大增加,比如感染性心內膜炎,就有可能是細菌經由牙齦傷口進入血液,最後附著在心臟瓣膜或心內膜所引起的,它會對心血管系統產生各種影響。 而患有牙周病患者得到心肌梗塞及中風的機率差不多是一般人的2~3倍。這些內毒素會經由發炎的牙齦進入血液,長期累積的話,就會引發免疫系統造成一連串的發炎反應而且有可能發生在血管內膜處,最終有可能形成血管之粥狀硬化斑,造成血管狹窄、阻塞,心肌梗塞及提高中風的風險。 4.心內膜炎 牙周感染可引起急性或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10%~30%的心內膜炎與牙源性感染或牙科治療有關。感染性心內膜炎是指心臟內壁的膜包括心臟瓣膜,遭受細菌或黴菌的感染,血液中的細菌會附著在損傷之心內膜上繁殖,引發細菌性心內膜炎。健康人的免疫系統可以將細菌清除,不過做過心內支架、人工心臟、心瓣膜缺損者,心內膜被感染的風險就比較高,進行牙科治療前須詳細告知醫師,必須先經過醫師評估然後再服用預防性抗生素才行。 牙周病治療 I. 第一階段牙周病治療:牙齦下結石刮除與牙根整平 第一階段的牙周治療會先藉由全口X光片的拍攝及牙周囊袋的檢查紀錄,收集牙周治療所需的相關資料;這個階段牙醫師會做基本的牙周治療,包括使用特殊的器械或超音波工具深入到牙齦發炎的底部,徹底清潔牙根表面的牙菌斑、牙結石及已被污染的齒質,這個治療稱為『牙齦下結石刮除與牙根整平』。牙根整平術的療程依嚴重程度分區域進行,大約是兩至四次會完成;經過一個月左右的觀察及癒合期,牙醫師會再一次重新評估牙周組織恢復的情況;針對牙齒破壞比較嚴重的區域,就必須進行牙周手術來改善。第一階段治療大約可以讓口內八成以上的牙周病區域得到控制。 牙周水雷射治療 水雷射可以在第一和第二階段應用在牙周病治療,水雷射獨特的光能與生物組織效應,可以清除壞死組織、滅菌並加速組織癒合,並減緩傳統牙周基本治療後牙根酸軟的問題。水雷射也可以深入器械難以進入的死角。水雷射合併牙周基本治療可以除去牙根整平後殘存的細菌,屬於輔助性治療並提高治療的成功率與術後的癒合,但並不能僅靠雷射取代基本的牙周治療。 II. 第二階段牙周病治療:牙周手術治療 在第一階段牙周基本治療過後一個月後,牙醫師會進行治療效果的評估。對於牙周病較嚴重無法僅靠第一階段治療便痊癒的牙齒區域,會再依照不同的情況建議進行施作牙周手術。 常見牙周手術方式有: 牙周翻瓣 引導牙周組織再生術 牙周整形手術 III. 第三階段牙周病治療:咬合治療 牙周病治療後最重要且不可或缺的階段是做咬合調整或齒顎矯正來讓減少牙齒的受力。因為牙周病已經喪失許多地基的牙齒無法再像健康的牙齒承受力量,且不良的咬合會導致這些牙齒繼續因不當的咬合外力受傷而脫落因此理想的咬合受力是增加這些牙齒壽命很重要的一環。 IV. 第四階段牙周病治療:支持性牙周病治療 患者在接受牙周病治療後,必須定期回診做檢查及保養。回診的密集度視患者的嚴重程度及維護情況而定,一般在治療後前一年,大約三個月檢查一次。若牙周狀況良好,則檢查時間可恢復至半年一次。若有復發,也可以在早期的回診檢查中發現,盡快積極治療。 許多人一聽到牙周病聞之色變,想要避免牙周病上身其實並不難,良好的潔牙習慣、健康的生活型態與定期的牙齒檢查絕對是杜絕牙周病發生的不二法門喲! 延伸閱讀: 你知道牙周病與缺牙會提高失智症風險嗎?

你知道牙周病與缺牙會提高失智症的風險嗎?-丰采美學牙醫診所
雷根總統與阿茲海默症 美國前總統雷根在1994年時被診斷出罹患阿茲海默症,他親手寫信向全美國人民說明他們的總統身體健康狀況,雷根總統一直是個樂觀的人,他最後在信中寫道:「我知道我正在走向我人生旅程中的黃昏。我知道對美國而言前方總是有著燦爛的黎明的。謝謝你們,我的朋友們。願上帝永遠祝福你們。」一年接著一年過去,阿茲海默症慢慢的摧毀了雷根的腦部能力,迫使他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2000年8月,雷根總統病危,但頑強的生命力使雷根又活了近4年直到2004年逝世為止。 牙周病、缺牙與失智症 近代大規模流行病學研究顯示牙周病與缺牙可導致失智症風險大增 根據衛福部統計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之口腔保健的資料顯示,台灣18歲以上的成年人,有高達99.2%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疾病。你知道牙齒若清潔不乾淨影響的不只是口腔健康,牙周病的細菌還會經由血液到達全身其他器官,導致各種不同的系統性疾病! 國內外很多研究均已證實,牙周病與很多慢性疾病都有極大的關係。中山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院長張育超與博士生陳旭愷研究發現,牙周病患者罹患阿茲海默症(失智症)的風險竟然較沒有牙周病患者的人高出七成,該研究發表後,馬上引起國際間的關注。 美國衛生研究院報告也指出,牙周病患者中風機率是常人的三倍,心臟病致死率是常人的兩倍,罹患牙周病的孕婦早產機率比正常孕婦高出七至十倍。在高齡化社會非常嚴重的日本,很早就開始研究牙周與牙齒喪失所引起的系統性問題,目前的研究結論是,「喪失牙齒」是失智症的高危險因子。相關研究發現病患保有超過20顆以上牙齒的人相比,只剩幾顆牙又沒裝假牙的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會提高約2倍。 失智症(老人痴呆症) 癡呆一詞描述的是心智能力的下降,例如記憶和推理的難度增加。失智症(老人痴呆症)是因智能障礙與減退顯著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情況者。其所呈現之症狀為記憶力減退,判斷及抽象思考以及其他腦高度機能均呈失常,至於行為及性格亦有變化。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癡呆症。 牙周病與缺牙的影響是全身性的系統問題 缺牙不是一個問題,缺牙是一連串問題 缺牙的後果 沒有了牙齒,在進食和說話上會開始出現障礙,講話發音會變得不清楚,飲食上則因為咬不動而慢慢造成飲食攝取不足等問題。外觀上面也因牙床萎縮和肌力退化造成臉型改變,久而久之變得不願外出或與人來往造成心理與社交問題;長期下來不僅是體力,就連腦力也會變得衰弱,導致認知功能退化。 牙周病與慢性發炎 牙齦是充滿微血管循環的構造,而口腔是身體最髒的地方,有各式各樣的細菌與感染源存在。牙齦不健康時,如口腔衛生不佳或抽菸的人,牙周病細菌會經由牙齦進入到人體的血液循環並到達身體其它器官,造成感染發炎,並引發各種疾病惡化。 糖尿病 若細菌進入血管,會阻擾控制血糖值的胰島素發揮作用,妨礙糖尿病治療或使其惡化,在某些臨床實驗中證實,牙周病的治療控制好壞會影響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色素是否夠有效被控制。 動脈硬化與心血管疾病 牙周病箘也可能引起血管壁發炎,促使動脈硬化,提高腦中風或心肌梗塞的風險。 牙周病帶來這麼多可怕的疾病,我們該如何預防呢? 其實從牙齦發生流血的情況開始到牙周病的形成,這中間是需要好一段時間的。由於初期的牙周病形成並不會像齲齒那樣疼痛,因為牙周病的細菌是無聲無息地拓展開來,讓你不知不覺的任由細菌繁殖接著蔓延。 牙周病初期是牙齦炎,牙齦炎又可說是牙周炎的前期,兩者的差別在於牙齦炎是牙齒周圍的牙齦和軟組織發炎,牙周病後期則是支撐牙齒的齒槽骨已出現破壞的症狀,嚴重時則必須拔牙重建。在牙齦發炎時若能積極面對處理,離惡化成牙周病的機率則可以大大的下降。 大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其實可能已經犯了牙周病了,如此一來,經過拖延甚久,牙周組織逐漸被破壞,漸漸症狀惡化。像是牙齦紅腫趨漸嚴重甚至長濃、嚴重口臭、牙齒脫落被迫得拔牙。想要遠離牙周病,定期洗牙檢查牙齒一定不可少,日常口腔衛生清潔也是非常重的的環節之一唷!牙刷三個月也要記得更換一次,預防勝於治療留住牙齒,才能留住健康,讓我們一起向牙周病說掰掰! 延伸閱讀: 牙周病不是牙齒疾病!牙周病與系統性慢性發炎是互為因果的問題 內容部分取自於 今週刊2017.09.11-2017.09.17

牙床嚴重萎縮,活動假牙越來越鬆一直磨到牙床痛怎麼辦?-丰采美學牙醫診所
配戴活動假牙會導致牙肉萎縮和齒槽骨加速流失,且萎縮的速度是一般人的2.5倍。長期配戴活動假牙的患者到最後會面臨牙床嚴重萎縮,活動假牙過鬆甚至連活動假牙都無法再重做的困境。『迷你植體支持鈕扣式活動假牙』可以減緩傳統活動假牙牙床快速萎縮的問題,是一種半固定式的植體支持式活動假牙,讓「活動」假牙不再那麼「活動」。 人工植牙技術是牙科醫療近四十年的重大發明之一,人工植牙造福了近代無數的缺牙患者,並大幅改善了這些患者的生活品質、生理與心理健康與社交狀態。在沒有植牙技術的年代,大部分全口缺牙或部分缺牙的患者都只能配戴『活動假牙』。活動假牙已經有超過兩百年的歷史,美國國父喬治・華盛頓的畫像中總是抿著嘴不太笑,原因就是因為他沒有牙齒,而且嘴裡裝了一副象牙做的活動假牙,不僅不美觀,如果不小心笑太大時還有可能會掉出來。 活動假牙是以前科技不發達時代遺留下來的產物,有許多的缺點,除了穩定度不足且不方便使用以外,還有一個讓人不能忽視的問題,就是長期配戴活動假牙會導致牙齦萎縮和齒槽骨加速流失。人工植牙技術的出現解決了許多活動假牙的問題,因為種植在骨頭中的人工植體可以將咬合的應力傳導到牙床的骨樑中刺激骨細胞維持骨頭的功能性不萎縮;然而雖然植牙已經相當成熟,但仍有許多全口無牙的老人家,甚至是相當年輕的患者,口中仍配戴著活動假牙。當活動假牙配戴過久,特別是很鬆的假牙,往往會對患者產生難以回復的傷害。 圖一:正常有牙齒時的牙床高度與臉型 圖二:牙齒喪失後長期配戴活動假牙導致牙床骨嚴重萎縮及臉型缺乏支撐而凹陷 活動假牙的優點 費用低:相較於全口植牙重建的高單價來說,活動假牙所需的費用較低廉。 可當作臨時假牙:多顆缺牙而正在接受植牙療程的患者,如果需要門面美觀或咀嚼食物,可以使用活動假牙當作暫時性的贋復。 活動假牙的缺點 活動假牙的舒適性差 有些人比較敏感,總覺得使用活動假牙很彆扭或無法適應活動假牙。因為活動假牙的體積比較大,放在嘴裏有異物感,咀嚼功能較差,穩定性不佳。有些病患在配戴活動假牙後,牙齦因此磨破,或者吃東西時感覺疼痛,這些問題可能是因為活動假牙的不適。 活動假牙在口內會晃動 常導致患者在咀嚼食物有鬆動的感覺,因此活動假牙在日常使用中,無法咬過粘、過硬的食物。也因為活動假牙易晃動,容易造成牙齦與口腔粘膜組織產生損傷,引發口腔潰瘍等問題。 牙肉萎縮和齒槽骨加速流失 配戴活動假牙會導致牙肉萎縮和齒槽骨加速流失,且萎縮的速度是一般人的2.5倍。長期配戴活動假牙的患者到最後會面臨牙床嚴重萎縮,活動假牙過鬆甚至連活動假牙都無法再重做的困境。 活動假牙清潔不佳導致口腔黴菌感染 假牙清潔不徹底,會產生口腔異味、影響飲食、降低腸胃功能、滋生細菌甚至黴菌。 發音問題 發音不夠清晰,因假牙佔據舌頭活動的空間以及覆蓋整個上顎,會影響舌頭靈活度及發音。 活動假牙咀嚼力弱 活動假牙因為只靠牙肉支撐且會在口內晃動,因此無法咬硬的東西。活動假牙的咀嚼力只有固定式假牙(例如牙橋或植牙)的20%甚至更低。 活動假牙可以戴著睡覺嗎? 你的確可以戴著活動假牙睡覺,但是比較理想的做法是,晚上睡覺時將活動假牙拿下來清潔後,泡在有加入假牙清潔錠的清水中。這樣做有幾個優點: 活動假牙本來每天都會需要清潔,才不會有細菌或黴菌堆積在活動假牙表面進而造成牙齦發炎。 活動假牙的原理是利用牙床來支撐,晚上將活動假牙取下來,牙床和牙齦在晚上睡覺時才可以休息。長期來說,晚上將活動假牙取下來睡覺,牙床的萎縮速度才能減緩,才不會一陣子又發現假牙開始變得很鬆。 活動假牙太鬆怎麼辦? 假牙黏著劑 假牙黏著劑僅能使用於活動假牙仍有吸附力的情況,因此假牙黏著劑的功能僅為加強假牙的吸附力和避免食物殘渣進入到假牙底下。若您的假牙已經非常鬆影響咀嚼時,不能一味依賴假牙黏著劑,這時必須要讓牙醫師檢查。前面提過活動假牙配戴過久會造成齒槽骨萎縮、軟組織變薄及口水變少等問題,這些都會影響假牙的密合度。 如果活動假牙過鬆卻只靠假牙黏著劑而未找牙醫師維修,在口內晃動很厲害的假牙會導致外傷性的牙床萎縮加速。因此假牙黏著劑的使用必須格外謹慎。 活動假牙重新墊底 活動假牙戴了一段時間後會因為牙床漸漸萎縮而越來越鬆,這時候可能就需要做重新墊底。如果放任活動假牙在口內晃來晃去,反而會導致外傷性的牙床萎縮加速。因此,配戴活動假牙的患者最少一年需要讓牙醫師檢查一次活動假牙的密合性。 重新製作活動假牙 活動假牙主要是依賴牙床的形狀吸附在牙肉上,因此患者仍具有足夠的牙床高度是活動假牙還能順利使用的關鍵。如果活動假牙已經使用五年以上,牙床就會比當初假牙做好時萎縮許多,如果又已經做過了墊底,這時候可能就要考慮重新再製作一付新的活動假牙。然而對於已經嚴重萎縮的牙床,因為假牙完全缺乏足夠的牙脊來吸附活動假牙,這種情況下即使重做活動假牙可能也無法有效使用,患者剩下的選項就只有考慮『植體支持鈕釦式活動假牙』或『舒眠數位 All-on-4 一日重建』。 植體支持鈕釦式活動假牙 活動假牙太鬆,可以用一種如同小鈕扣的裝置把假牙扣在患者牙床上,「活動」假牙就不會那麼「活動」了。牙醫師先用2顆人工植體或4顆「迷你植體」植入在牙床骨上,然後在活動假牙上裝上四顆鈕扣便可以將活動假牙扣在植體上。 迷你植體的傷口小,屬於微創手術,適合恐懼植牙手術的病患及骨質較差的老年人使用,同時價格也比植牙低。利用迷你植體來增加活動假牙的穩定性,進食、說話、發音、大笑就不再有假牙掉落的煩惱;咀嚼時也不易鬆動,並可以改善因長期配戴活動假牙使牙床受力不均而引起的疼痛和牙床萎縮問題,新型的鈕釦式活動假牙可說是缺牙患者的新選擇。 植體支持鈕扣式植牙活動假牙優點: 增加活動假牙的穩定性,不再怕活動假牙掉出來 咀嚼上較傳統活動假牙更有力 牙齦較舒適不易磨破口腔黏膜 可減緩齒槽骨的吸收 舒眠數位 All-on-4 一日重建 鈕釦式活動假牙雖然比傳統活動假牙好用許多,但仍然是一個『活動假牙』。對於已經厭倦活動假牙的患者來說,有沒有可以有如同自己牙齒一般的選擇,但又沒有傳統植牙那樣辛苦恐怖的過程? 好消息是『有的』!而且只需要睡一覺就可以完成!有這種神奇的事?這就是結合了多種先進數位牙醫科技的『舒眠數位 All-on-4 一日重建』技術。目前全世界已經有數百萬患者受益於這樣的先進快速全口重建技術,恢復近乎於自然牙齒般的功能、美觀與心理感受。讓我們來看看這個神奇的科技是怎麼辦到的吧! 延伸閱讀: 活動假牙適合誰? 你還在做不密合的『假』牙嗎? 傳統植牙太辛苦?台大第一名牙醫師推薦 All On 4 舒眠牙醫 #牙齦萎縮 #假牙 #活動假牙 #牙齒保健 #缺牙 #馬永昌醫師

植牙補骨了,那牙肉也要補嗎?-丰采美學牙醫診所
『補肉手術』(例如角化牙齦移植手術和結締組織移植手術)是近年牙科研究上才發現影響植牙長期成功率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植牙周圍牙肉品質的好壞,包括是否有角化牙齦和牙肉的厚薄,直接或間接影響植牙的許多表現,例如塞東西、牙肉萎縮或牙周病...等。 大眾對於植牙時要做『補骨手術』的認知較普遍,但對於『補肉手術』相對就陌生許多。 許多做人工植牙的患者,聽到醫生建議要補牙肉就會感到很困惑或恐懼。究竟什麼是補牙肉,又為什麼要補牙肉,如果不補會怎樣嗎? 補肉是什麼? 牙齦分為有角質化的角化牙齦和無角化牙齦。和一般的口腔黏膜相比,角化牙齦較為堅韌而結實,存在於自然牙齒齒頸部一圈,能夠抵抗食物的摩擦與外傷。而當牙齒喪失過久後,角化牙齦就會萎縮不見,而牙肉也會萎縮變得愈來愈薄。 牙肉的「質」或「量」不足(「質」是指缺乏角化牙齦,「量」是指牙齦結締組織的厚度)時,就需進行軟組織增進術(補肉手術)。 補肉的來源是採用患者本身口內其他位置的牙齦或結締組織做自體移植,所以不需要擔心排斥或感染問題。 補肉手術的方式 補肉手術有許多不同的術式,最常用的兩種補肉方式為:FGG(free gingiva graft)自由牙齦移植、CTG(connective tissue graft)結締組織移植。 FGG(free gingiva graft)自由牙齦移植 又被稱作稱為“切離牙齦移植”,是指從患者自身上顎切取適當大小形狀的半角化上皮結構(Parakeratinized Epithelium),移植到患者自然牙齒周圍牙肉較缺陷的部位,以強化牙齦結構。通常針對缺乏角化牙齦患者施做。 CTG(connective tissue graft)結締組織移植 此手術方式常用於兩個目的:覆蓋暴露的自然齒牙根面與增加牙槽脊體積。主要是切取上顎硬顎區的皮下結締組織,移植至植牙區角化牙齦不足的位置固定於皮下,可有效增加牙齦厚度。通常針對牙齦太薄患者施做。 為什麼要補肉?不補會有什麼影響? 牙肉是抵擋牙周病進犯的保護層,圍繞著植體周圍的牙肉「量」,也就是生理性厚度至少要3mm,如果不足就容易造成植牙後牙肉萎縮;且因為牙肉過薄,細菌很容易可以穿過牙肉到植體,因此得到植牙牙周病(植體周圍炎)的機會也會比較高。 此外,植牙周圍若缺乏「質」好的角化牙齦存在,很容易因為食物常常衝擊植體周圍脆弱的牙肉導致牙周問題,而且易導致牙菌斑堆積於植體周圍。只要稍微清潔不佳,細菌便容易侵入到植體周圍感染牙周炎,最後導致植體感染掉落。 許多植牙醫師缺乏補肉手術方面的訓練或因為患者怕痛不願意做,以至於植牙後未使用幾年便開始出問題,最後導致患者還是需要再一次重新經歷植牙、補骨和補肉的過程。 誰需要補肉呢? 因爲基因特徵的關係,亞洲人種的口腔都較小,齒槽骨也相對偏小且牙肉多屬於極薄的狀況。 特別是我們的下顎角化牙齦都不多,一但缺牙過久,牙肉和角化牙齦幾乎都會嚴重地萎縮甚至不復存在,所以其實有很高比例的植牙患者都會需要補骨和補牙肉。 延伸閱讀: 拔牙時或植牙療程前為什麼要補骨? 植牙會搖?馬永昌醫師告訴你植牙失敗的原因! 最先進植牙流程是什樣?2020年植牙過程分享 "內文為專業醫師經驗談,因各人口腔狀況不同,成效因人而異,若有問題請跟從專業醫師評估指引" Last Updated: 2022-04-22 按下名片加入 FB 追蹤動態態

牙醫師,可以不要磨牙做牙套嗎? BPR 全瓷冠-丰采美學牙醫診所
為什麼要做「牙套」? 到牙科治療牙齒時,常常會聽到牙醫師說這個牙齒會需要做「牙套」。一般民眾俗稱的「牙套」有好幾個意思,有患者指的是假牙、也有患者指的是矯正裝置或是止鼾器。先釐清一下,我們這裡指的「牙套」是傳統牙醫常使用的『固定式牙冠或牙橋(crown and bridge)』。 身為牙醫師最常被患者問的問題之一就是『為什麼要做「牙套」?』『不能夠補起來就好嗎?』最簡單的回答是,通常需要做牙套的狀況多半都是該牙齒已經無法再用補牙材料填補(目前常用的補牙材料是複合樹脂)或是補牙無法避免牙齒繼續產生其他問題,例如牙齒裂掉或根管治療失敗。 常見需要做傳統牙套-固定式牙冠或牙橋(crown and bridge)的狀況 根管治療後的牙齒 根管治療過的牙齒是個死掉的硬組織,不再有血管養分供應,因此牙齒會漸漸地因脫水而容易斷裂。會需要做根管治療的牙齒多半本身都是嚴重蛀損的牙齒,剩餘的齒質本來就少,再加上根管治療過程器械會修掉根管的內壁齒質,會導致牙齒更加脆弱。這些因素導致根管治療後牙齒特別容易裂掉,因此會需要「牙套」的保護。另外最重要的是,製作良好的牙套可以提 供良好的密封(coronal seal)效果,可以防止口內的細菌滲入已經清潔乾淨的根管系統造成根管治療的失敗。換句話說「牙套」具有保護剩餘的齒質及避免細菌再進入根管汙染治療的成 果。 缺牙 在植牙尚未普及前的年代,牙醫師對於缺牙的重建方式主要就是固定式牙橋。固定式牙橋利 用缺牙區前後的牙齒當作支台架橋,最常見的作法便是缺一顆牙齒做三顆單位的牙橋。然而這個方式有許多的限制與缺點,例如當缺牙數過多(超過一顆以上),牙橋製作上精密度就會變差, 缺乏精密度的牙橋和牙齒有縫隙就容易導致將來二次蛀牙;此外牙橋周圍清潔不易也是一個問題;而最大的缺點是當作支台的牙齒即使沒有任何問題(稱作處女牙)也必需要修小,而牙齒只要一旦被修小做假牙之後,這顆牙齒的使用壽命就會減短了。 蛀損嚴重或磨耗嚴重的牙齒 傳統上牙醫師受限於材料科學的發展,對於蛀損嚴重、結構太少或無法挖個洞填補的牙齒就只能把牙齒整個修小再使用「牙套」整個套起來,好像讓牙齒頭上戴個鋼盔的概念。牙醫師已經使用這樣的機械性固位原理製作假牙有超過二百年以上的時間,從最初的金屬冠到1950年代發明的金屬複合瓷牙(Porcelain-Fused-to-Metal),都是使用這樣的機械性固位。 除了磨牙做「牙套」我還有甚麼選擇? 從2000年開始,人類科技進展的速度愈來愈快,牙醫也不例外,目前牙科材料學已經有許多突破性的發展,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強化陶瓷樹脂複合材料的出現,這一大類各種不同的強化複合材料,從矽酸鈣玻璃陶瓷到二氧化鋯,優越的材料特性及強度早已經超過傳統金屬假牙或金屬複合瓷牙(Porcelain-Fused-to-Metal),而仿真自然的色澤也非常好,甚至目前最新的材料已經可以模擬琺瑯質的透光特性與牙齒的漸層色澤。強化陶瓷複合材料最重要的特色是可以利用化學鍵結(chemical bond)與牙齒的琺瑯質以及牙本質做黏著產生了所謂的『黏著式陶瓷修復體(Bonded Porcelain Restoration)』,或簡稱為BPR。 (BPR 黏著式全瓷修復體 攝/丰采美學牙醫) 黏著式陶瓷修復體(Bonded Porcelain Restoration) 除了美學和材料強度上的各種優點,BPR還是一種生物材料,對牙齦軟組織的生物相容性很高。製作精密的BPR周圍的牙齦不僅不易萎縮,反而會生長地非常好。BPR出現帶來了牙科美學革命,技術頂尖的牙醫師和牙技師可以在顯微鏡下幫患者做出幾可亂真的仿真牙(Biomimetics)。 而陶瓷樹脂複合材料可以做化學鍵結與超強的材料特性也可以讓BPR做到非常地薄(0.3mm)而不會破,一般俗稱的『超薄瓷貼片(Porcelain-Laminated-Veneers)』其實就是BPR的一種應用。這兩個化學與物理上的優點使牙醫師在幫患者用BPR贋復時不再需要將牙齒修到很小。牙醫師可以選擇性地部分磨牙,以微創的原則儘可能保留最多的齒質,這個微創牙醫的概念由德國慕尼黑大學的 Daniel Edelhoff教授所推廣,稱之為『慕尼黑概念(The Munich Concept)』。 傳統牙醫『牙套』V.S 微創牙醫BPR 有了BPR後,牙醫師贋復的哲學也應該要進化,牙齒不應再需要修到很小戴鋼盔,而是應該要採取選擇性的修磨,例如使用有精密刻度的鑽針來修磨或電腦輔助設計(CAD-CAM)來做『導引修磨(Guided Preparation)』,然後再貼上一層薄薄的0.3-1mm BPR,我們姑且稱為『人工琺瑯質』的概念。從牙齒的結構來看,在牙本質牙髓複合體(dento-pulpal complex)這個活的牙齒組織的外面本來就有覆蓋了一層厚度0.3-2mm沒有活性的琺瑯質層保護,這層保護層會因為齲齒蛀損或因為長期牙齒的磨耗而漸漸喪失,因此最合理而自然的方式便是使用材料特性且厚度極為接近琺瑯質的陶瓷樹脂複合材料來重建。 “BPR贋復需要較複雜的臨床程序與設備,包括顯微鏡、特殊設計的鑽針以及超音波手機來進行微創的備牙程序。” ( 上圖:傳統『牙冠』需修掉70%牙冠體積;下圖:BPR約30%齒質需修磨。圖片/Komet Dental 。詳細原文 ) 根據慕尼黑大學的研究,牙醫在製作傳統『牙冠』時需要修掉70%的牙冠體積,相較於使用BPR只有約30%的齒質需要修磨。牙齒被修磨的過程有許多的問題會產生,牙齒被修磨愈多愈可能產生: 熱傷害: 牙齒被修愈多,牙髓會受傷的機會就愈高,需要根管治療的機會也會愈高。 BPR的化學鍵結變差: 牙齒被修愈多,剩餘的琺瑯質就愈少,BPR的黏著就只能靠牙本質,而牙本質因為是活組織,因此BPR的化學鍵結會比較弱。 牙齒較容易裂: 根據有限元素法模擬的結果,牙齒結構剩愈少,牙齒會裂的機會就愈高,特別是根管治療後的 牙齒。令人振奮的是,BPR也非常適合使用在根管治療後的牙齒。 不管從生物學或是材料力學的角度來看,使用BPR來重建牙科患者喪失的齒質都是一個近乎完美的選項。牙醫師應該要改變傳統思維並站在對患者最有利的角度來建議各種治療的可能性,不應該侷限在知識上的怠惰。BPR的贋復需要較複雜的臨床程序與設備,包括顯微鏡、特殊設計的鑽針以及超音波手機來進行微創的備牙程序。最重要的術前的計畫,包括使用電腦輔助設計(CAD)預先做好設計等數位牙醫流程也是重要的過程。 ( 牙科磨牙使用特殊設計的鑽針器械。圖片來源/Komet Dental ) 延伸閱讀: 牙醫師,可以不要磨牙做牙套嗎?數位全瓷貼面:先進的微創前牙修復選項 #牙醫 #牙齒 #牙套#BPR贋復 #微創 #磨牙齒 #牙橋 #缺牙 #馬永昌醫師 #丰采美學牙醫 _ 資料參考: - Dr. Eric Ma 馬永昌醫師Youtube-填充vs嵌體 - Advances in materials and concepts in fixed prosthodontics: a selection of possible treatment modalities

什麼!?植牙真的不能抽菸、喝酒嗎?-丰采美學牙醫診所
即使植牙技術日益進步,依然會有植牙失敗的案例,許多患者第一反應都會說"一定是醫師技術不好啦!",當然醫師技術對手術影響很大,但很多其實與患者本身生活作息還有術後保養有關喔! 抽菸、喝酒對於傷口復原的影響? 到底抽菸、喝酒對於手術完成後有沒有影響呢?答案是:有的。 抽菸會使血液中一氧化碳(CO)濃度增加,相對的輸送氧氣的能力相對減少,如此一來容易造成人體各細胞組織不同程度的缺氧。而酒精主要成分是乙醇(酒精),人體的神經系統對酒精最為敏感。像是經常喝酒的病患,麻醉藥的用量相對也會增加,同時影響麻醉藥物的代謝以及手術後的恢復,也易造成手術部位的腫脹及疼痛,術後多多少少都會有滲血的現象,而術後喝酒就會加重滲血的可能,可能造成凝血功能下降,引起局部血腫,出現皮下淤血延長手術的恢復期。 總而言之,抽菸或喝酒都易造成血液循環不良或過盛,也會對皮膚組織的生長或傷口癒合的能力有影響,加上植牙手術過程中,在放入植體植入時是需要打開縫合的。建議患者能夠為了自己著想,術後不要抽菸、喝酒才能避免手術後引發不必要的風險。確實吸菸的病患傷口癒合的能力還不及非吸菸者的30%。在這邊提醒患者植牙手術後兩周內,請不要抽菸喝酒,以免菸酒刺激傷口發生感染。 長期抽菸對於植牙會有什麼後果? 抽菸不僅影響免疫力外,香菸裡含有的有害物質也會讓血管收縮,局部血流也會減少,造成血液循環不佳,所以抽菸者植牙失敗的風險是一般人2倍,患有牙周病的風險也是未吸菸者的3倍之多。而且抽菸也會影響免疫力,造成牙菌斑更容易孳生,當身體免疫力下降,出現牙周病的機率就會上升。 也因為抽菸影響血流,血液循環不佳容易造成植牙發炎的可能,進而引發齒槽骨(牙周)萎縮,若患者持續不理會這樣的警訊,植牙就會慢慢晃動,最後導致植牙整個崩落。 植牙前後要戒菸,那酒也不能喝嗎? 相較於術後恢復期喝酒,平常若小酌兩杯是沒有問題的,因為患者口腔中並沒有手術的傷口,不會直接影響傷口復原。但若長期來看飲酒過盛對心臟血管系統、器官、癌症等都有影響,也容易造成身體的負擔。 為什麼抽菸會造成植牙牙周問題呢? 台灣牙周病醫學會常務監事林世榮在國健署14日拒絕菸檳記者會指出,吸菸者得牙周病的風險是未吸菸者的2.82倍,「牙周組織被破壞後,植牙的失敗機率是一般人的2倍」。 他臨床就遇到不少抽菸病患,第一次植牙植體容易脫落,必須再植一次才能固定,受折磨又荷包失血。他表示,香菸中的尼古丁會造成牙周血管收縮,牙齦周邊血液循環不良,影響牙周組織自我修復能力。因此吸菸的人放入植體後,植體周圍的骨頭流失較嚴重,發炎機率也增加,植體脫落和植牙的失敗率更高。 抽菸不僅對植牙有影響,對自然牙也有一定的影響,抽菸和牙周病是密不可分的,抽菸患者通常會有幾個特徵,例如:口臭、牙齒顏色黃褐色、牙周組織嚴重破壞、牙齦周圍看不出來發炎的跡象。這時你一定會問:為什麼牙齦沒有發炎?還會有牙周問題呢?因為香菸中的『尼古丁』會使我們全身的微血管收縮,同時也會影響牙齦周邊的血液流量減少,所以會影響牙周組織養分的供給,牙周自我修復的能力,這類患者牙齦通常會呈現泛白的樣子,若初期牙周病看不出明顯紅腫發炎的,因為較不明顯所以通常容易被忽視,通常這樣的患者都會等到牙齒(植牙)鬆動、牙齦萎縮卡食物,才會回診就醫。 適量飲酒,不至於讓牙齒、植牙、口腔黏膜有過度刺激,並且減少口腔癌的發生、與身體的影響。任何事都過猶不及,太多都不好,再次呼籲有植牙的患者應該為了自己戒菸,抽菸對身體的影響太多了,也能減少周圍的人二手菸的危害。 文章引用: 康健 謝懿安(2017年12月08日)癮君子,植牙失敗率多一般人2倍。 延伸閱讀: 植牙會搖?馬永昌醫師告訴你植牙失敗的原因! #植牙 #植牙Q&A #植牙失敗 #植牙手術 #植牙保養 #丰采美學牙醫 #馬永昌醫師 #抽菸 #喝酒 #植牙影響

以為好好刷牙牙齒就不會壞?!你不知道的牙齒無聲殺手-磨牙、可樂與乾燥症-丰采美學牙醫診所
根據OECD國家的公共衛生研究顯示,從上個世紀之交,歐盟的年輕人(35-44歲)的蛀牙率大幅下降了30%,而以老年人爲主的牙根蛀牙率也減低了50%。另一項調查顯示,從1997年到2014年間,65-74歲中高齡口內平均剩餘的牙齒數目從10.4顆大幅提升至16.9顆。這些數據顯示了醫療水平發達的國家牙科技術的進步與公共衛生政策的成功,然而人類平均餘命的延長也增加了我們需要使用牙齒的年限,這個長期趨勢已成為牙科最新的挑戰。 老化人口的新興口腔問題 醫療科技與公共衛生的進步使得人類壽命延長,加上工業化社會帶來新的生活狀態,如慢性壓力與精緻化食物,導致口腔病因學發生了改變並帶來全新的口腔問題。傳統上人類的口腔疾病以齲齒或牙周病爲主的「細菌性感染症」已逐漸轉變成為「非細菌性」的問題,包括: 咬合病(occlusal disease):咬合不正導致的病理性磨耗已成為先進國家老年人牙科的挑戰 酸蝕(erosion):可樂等碳酸飲料或胃食道逆流(GERD)對牙齒的化學性腐蝕 夜間磨牙(bruxism)與咬牙(clenching):現代人的壓力與睡眠呼吸中止症都會導致磨牙 乾燥症:這種自體性免疫疾病導致口水減少,失去口水的緩衝與抑菌後,蛀牙率會飆升 這些愈來愈複雜的問題都是目前許多台灣四、五年級以上的人正面臨的問題,特別是我們已經是世界上僅次於日本,人口老化最嚴重的國家,這些問題的出現也對目前的公共衛生政策和牙科醫師是否有意識與警覺提出反思。 圖:長期咬牙(clenching)合併深咬(deep bite)齒列不正問題所導致的咬合病(occlusal disease) 咬合病 (Occlusal Disease):複雜多因性的病理磨耗問題 『咬合病 (occlusal disease)』是指由咬合引起的破壞性牙齒磨耗過程,主要肇因於咬合時牙齒未能正確對咬與受力。牙齒理想的受力向量應該是沿著牙齒牙根軸向,若牙齒在承受咬合力時未能沿著牙齒牙根的軸向受力(例如夜間磨牙的人會無意識地亂咬一通,或是齒列不正的牙齒只能歪歪地受力)就會造成不平衡的力量,而不平衡的力量就會造成牙齒的病理性磨耗問題。咬合病是屬於多原因的綜合症,例如內因性或外因性的酸蝕也常扮演要角,但最重要的原因都跟不平衡的咬合力、齒列不正和不自主磨牙有關。 磨耗(attrition) 牙齒的磨耗分為正常的生理性磨耗和不正常的病理性磨耗。不管是生理性、病理性磨耗或是胃酸逆流所造成的酸蝕幾乎都沒有感覺,而且是個很長期的過程,因此很少人會注意到自己的牙齒正在漸漸地被腐蝕或破壞。一般來說,如果患者的牙齒是屬於自然的磨耗(生理性磨耗每年約0.02-0.04mm)並不需要做任何處置。然而若患者的齒列是處於進展迅速的破壞,尤其是合併症的狀況,例如齒列不整的人合併有夜間磨牙或是長期壓力大會咬牙再加上胃食道逆流的酸蝕,這時便稱為『病理性磨耗』。病理性磨耗通常就需要牙醫師積極介入幫患者做一些處置來避免齒列的繼續破壞,因為牙齒嚴重磨耗後不一定還能夠重建,像是牙根斷裂的情況就只能拔除植牙了。 生理性磨耗 琺瑯質無法再生,我們每天用牙齒研磨或切碎食物時,琺瑯質會自然漸漸磨損,正常的生理性磨耗每年只有0.02-0.04mm的耗損並不需要特別做處理。然而由於現代人的壽命很長,琺瑯質漸漸磨損完畢後會露出底下較軟的象牙質(牙本質)層,這時候磨耗的速度就會開始加快,而患者也會開始有牙齒酸軟敏感的症狀。在這種情形下就可以考慮用微創『人工琺瑯質』瓷牙貼面或BPR類全瓷修復方式來保護或取代受損的琺瑯質。 圖:微創的超薄瓷牙貼面是取代磨損琺瑯質的理想材料 (來源:馬永昌醫師) 病理性磨耗 病理性磨耗破壞速度比生理性快許多,往往患者察覺到問題嚴重才去看牙醫時已經進入末期齒列的狀態。病理性磨耗是一個多因性的過程,許多因素都可能參與並加劇原本齒列的咬合不正與受力不平衡的狀況,最常見合併的因素是酸蝕、夜間磨牙(bruxism)與習慣性的緊咬牙關(clenching),這可能與壓力有關。病理性磨耗需要患者與牙醫師共同合作並及早介入以免齒列壞到難以治療的地步。 酸蝕(erosion) 牙齒是鈣質組成的,平常有口水的保護,口水是一種化學「緩衝液」,可以中和對牙齒不好的pH值環境。但因為某些情況導致口水分泌減少,如乾燥症,或口腔中pH值太低的情況下,如喝可樂或胃酸逆流,牙齒失去口水的緩衝作用就會開始被酸“融化”。 牙齒會被酸蝕最常見的原因有分為外因性(external factor),例如可樂、碳酸飲料或醋,這些食物的pH值都極低,會導致牙齒的鈣質被溶解;也有屬於內因性(internal factor),例如胃食道逆流(GERD)。不管是那種原因,大部分的人都是等到牙齒已經被破壞到很嚴重時才會注意到;通常又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等到真的開始覺得不行了才會至牙醫診所處理,這段時間牙齒又被破壞掉了很多。酸蝕是加劇病理性磨耗的常見原因,琺瑯質若常常受到酸的攻擊,又再承受不平衡的咬力時,破壞的速度就會加劇,因為泡過酸的牙齒會變比較軟。 乾燥綜合症 (修格蘭症候群 Sjogren's Syndrome) 圖:乾燥症可能影響的全身問題 (sjogrens.org) 乾燥綜合症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好發於40歲以上的女性,原因不明。自體免疫疾病是一種自身免疫系統會錯誤地攻擊自己身體部位的疾病。在乾燥綜合症中,它主要侵襲的部位是淚腺和唾液腺,這會導致患者常常口乾和眼睛乾燥,有時乾燥症與風濕性關節炎和紅斑性狼瘡等其他疾病也有關連性。罹患乾燥症的患者因為口水分泌減少,因此牙齒失去口水中最重要的許多防護功能,包括免疫球蛋白A、唾液的緩衝液效應以及潤濕跟清潔,這會導致蛀牙率快速增加且牙齒對酸蝕的抵抗力變差,以及加劇咬合病的徵狀。 怎麼知道我有『咬合病』? 病理性磨耗患者自己通常難以作自我檢查來判斷,但這類患者會去看牙醫多是因為牙齒敏感或牙齒或假牙裂掉,這兩者都是『咬合病(occlusal disease)』最常見的警訊,然而絕大部分的患者都僅被牙醫師告知回去使用舒酸定之類的去敏感牙膏,或僅接受簡單的填補或假牙,錯失了預防更嚴重問題發生的良機。臨床上一但遇到患者有咬合病的警訊,牙醫師必須要像福爾摩斯般地更進一步探究背後的原因,並做出正確的咬合病診斷以及相對應的處置才是正確的方式。 罹患咬合病的高危險群常見警訊: 國字臉(咀嚼肌肥大)或短下巴 牙齒、填補物或假牙斷裂 齒頸部敏感且有凹陷但非蛀牙 口內有多顆牙齒有磨牙的痕跡 牙齒動搖度增加 牙齒震顫 (fremitus) 咬合肌肉痠痛 找不到原因的頭痛 顳顎關節症候群 睡眠呼吸中止症 X光片有牙周齒槽骨破壞但非牙周病 診斷咬合病患者的病因通常不容易,多半需要長期地追蹤患者琺瑯質或象牙質磨耗的速度以及做咬合分析。這需要在數年間去記錄牙齒的模型並做分析,然後比較牙齒型態及咬合的變化。傳統上牙醫可以幫患者製作石膏齒模並保留這些歷史資料,藉由分析不同時期齒模差異可以診斷患者是否罹患所謂的『咬合病(occlusal disease)』。目前有數位化的牙齒掃描,可以將齒模資料數位化建檔在雲端,也可以用電腦做咬合分析。(圖:電腦咬合分析) 圖:末期咬合病(occlusal disease)的齒列已無法保留,只能拔除靠植牙重建 『咬合病』的診斷與治療 1.診斷確認齒列處於非生理性磨耗的進程中 2.辨認出『內因性』與『外因性』的破壞因子並加以移除 3.齒列嚴重不整的狀況可能需要先做齒顎矯正 4.嚴重磨耗的齒質可以考慮使用微創的『人工琺瑯質』-全瓷修復體(BPR, Bonded Porcelain Restoration)來做選擇性的修復 5.咬合干擾或顳顎關節的問題必須要一併處理 6.過度肥大的咀嚼肌可以考慮使用肉毒桿菌注射來減少咬合力量 7.患者需要一度時間繼續追蹤避免咬合病的問題再次出現 維護琺瑯質健康的小知識 避免碳酸性飲料和食品,例如蘇打水,柑橘類水果和果汁。 在進食或飲用酸性食物後,立即用清水漱口。 蘇打水和果汁要用一根吸管,這樣它們才能繞過牙齒。 喝牛奶或吃乳酪補充鈣質。 延伸閱讀: 頭痛找不到原因?可能是顳顎關節症候群! 打鼾比你想的危險! 你是否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 交友與求職不順遂?統計調查說這個有差

植牙會痛嗎?你知道現在可以睡著看牙嗎!-丰采美學牙醫診所
怕看牙?你並不孤單 是不是只要說到看牙醫心裡就不自覺抗拒? 寧願在家每天胡亂吞止痛藥也不願去診所? 非要痛到不行才肯就醫,覺得能拖一天是一天? 據統計台灣約有8成的人很害怕看牙醫,其中有5~10%已經算是「牙科恐懼症」,牙科恐懼症不只是怕看牙,而是一種心理創傷症候群,肇因於過往的不好看牙經驗。牙科恐懼症患者搭配合適的科技幫助,可以在無痛無感的情況下完成任何牙科治療。 什麼是牙科恐懼症? 所謂牙科恐懼症(dentophobia)是指對牙科治療感覺到異常恐懼的病患。據美國統計,90%的口腔疾病患者都對治療心存恐懼,高度牙科畏懼的患者中51.2%經常拖延診治,9.1%甚至每次約診都不去。美國西維吉尼亞大學的心理學研究人員更發現,牙醫恐懼症具遺傳性。 許多有牙科恐懼症的人,並不覺得自己恐懼過度。這種類似「創傷後壓力心理障礙症」的症狀,來自於過去看牙醫的創傷經驗,特別是兒時痛苦的拔牙手術,令他們從此害怕看牙醫,導致這些病患接受牙科治療時,可能會出現嘔吐、昏倒、狂哭,根本無法配合躺在診療台上。 另外,非常害怕看牙醫的人往往會經歷「逃避的迴圈」── 因為恐懼而逃避看牙醫,直到牙痛劇烈或長膿瘡,嚴重到需要侵入性治療的牙科急症才去看病,更容易讓口腔情況惡化造成掉牙缺牙,植牙便是最後的選擇,但是植牙過程到底是怎麼進行的,有沒有無痛植牙、無痛拔牙?對於怕痛的你,舒眠植牙會是你的最佳選擇。在淺眠中完成手術,植牙、拔牙原來一點都不痛! 曾想過可以睡著看牙嗎? TCI舒眠牙醫治療 「如果可以不用忍受疼痛,或是可怕的鑽牙聲,輕鬆的睡一覺醒來就好了,甚至不記得治療過程...。」相信這樣的新選擇會是許多人害怕看牙的救星,但說底舒眠牙醫究竟是什麼呢? 就讓我們來為您詳細介紹 ! 什麼是『TCI舒眠麻醉』? TCI全名為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標靶麻醉系統),應用藥物動力學之研究,設計出三腔式藥物動力學模組(PK Model),針對舒眠或止痛藥劑在體內分布代謝過程進行數據分析,可即時估算出患者腦內與血漿中的藥物濃度。TCI舒眠麻醉機,採用標把控制輸液幫浦精準按照每位患者的體質需求,給予最適當的藥物劑量,並搭配手術專用高階生理監視器(監控患者手術期間之心電、血氧、血壓及心跳,增加手術過程的安全性)在麻醉過程中,讓患者像是進入淺眠般無痛的手術。 舒眠麻醉過程 手背靜脈處施打點滴、安裝生理檢測儀器 TCI標靶麻醉系統客製化精準給藥 進入輕中度鎮靜後,再開始施打局部麻醉並進行牙科手術 半夢半醒淺眠過程中,患者可聽醫師指令做張口與吞嚥等動作 停藥後3至5分鐘內甦醒,多數人會忘記手術中的疼痛感與精神壓力 舒眠麻醉好處? 專業的麻醉醫師全程調控麻醉深度 依照個人體質需求(性別、年齡、身高、體重)精準計算藥物濃度與睡眠深度,提供安全性、穩 定性高的麻醉計量。協助患者在植牙手術過程中保持淺眠狀態,減輕緊張與不適感。 搭配生理監測儀器與氧氣 植牙手術中麻醉醫護人員全程監控患者血壓及血氧值,讓醫師在治療時放心並專注於醫療品質。 低麻醉量高安全性 將麻醉深度控制在輕度至中度,保持患者意識狀態。並隨手術進行階段調適當的麻醉劑 量,避免因緊張造成血壓上升而無法進行植牙手術治療。 術後患者出現較少嘔吐噁心 因麻醉量低,可避免傳統麻醉後易出現噁心、暈眩感。植牙滿意度可達九成。 術後患者甦醒時間較為迅速 隨麻醉劑量減少,術後約5~10分鐘即可完全清醒。 舒眠麻醉應用範圍 人工植牙 、兒童牙科 有看牙恐懼的患者 敏感的牙齒及喉嚨嘔吐反射 不易配合診療的身障患者 局部麻藥止痛效果差,害怕局部麻藥注射時的刺痛感 討厭高頻牙科鑽探的聲音 傷口較大、複雜性、長時間的牙科手術 (植牙、補骨、All on 4手術等) 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的高齡患者 哪些人不適合舒眠治療呢? 正值感冒發燒者 雞蛋、花生過敏者 嚴重肝功能異常者(例:肝硬化) 術前未空腹者 目前懷孕者 90歲以上長者或2歲以下孩童 舒眠麻醉和全身麻醉有何不同? 舒眠麻醉治療常見Q&A Q.舒眠麻醉會痛嗎? A.您不會感到疼痛,且大多數的患者能在治療後很快且舒服的甦醒,就像做了一場好夢。 Q.舒眠時除了不會痛之外我會有意識嗎? A.舒眠治療就是讓患者在淺眠的狀態下完成任何牙科治療,過程中患者不會感受到疼痛或聽到尖銳的鑽牙聲,對於治療過程,完全沒有記憶,或僅有非常模糊片段印象。 Q.舒眠治療安全嗎? A.絕對安全。舒眠麻醉早已使用於「無痛胃鏡、大腸鏡檢查」,且TCI舒眠治療不同於全身麻醉,劑量較低,甦醒快速,也降低手術中血壓飆高的風險,提高手術安全性。治療全程會有專業的麻醉專科醫師在旁照護調整藥物劑量,配合TCI精密儀器與生理監測儀,過程安全無虞。 Q.麻醉前需要空腹嗎? A.是的,麻醉前患者必須禁食6小時以上哦! Q.每個人都可以做舒眠麻醉嗎? A.大部分患者都可以做舒眠麻醉,安排治療前我們都會由完整專業的團隊及專科醫師您評估。 延伸閱讀: 我只是拔牙或準備植牙,為什麼醫生要我要補骨? 傳統植牙太辛苦?台大第一名醫推薦「一日完成舒眠All-on-4」 你也可以: 點擊圖片下載馬院長親自編寫【人工植牙完全就醫指南】,一次讓你獲得所有關於植牙問題的解答! #植牙 #植牙QA #舒眠牙醫 #舒眠治療 #舒眠麻醉 #TCI #無痛植牙 #丰采美學 #馬永昌醫師

植牙會搖?馬永昌醫師告訴你植牙失敗的原因!-丰采美學牙醫診所
花錢受苦植了牙後就一勞永逸了?! 植牙失敗是令人感到晴天霹靂的噩耗,現代植牙的長期成功率已超過95%,那植牙為什麼會失敗?許多因素都可能導致植牙失敗,最常見失敗的原因為短期的手術失敗(植體無骨整合)與長期的清潔保養缺乏(植體周圍炎)。植牙生命週期中,不同時間點有不同導致失敗的原因及問題。依照植牙生命週期,失敗的原因可以分為:(1) 手術後即失敗:初期穩定度太差、感染、抽菸;(2) 骨整合時期失敗:糖尿病、貧血、骨質疏鬆症及慢性鼻竇感染的患者可能會影響植體癒合;(3)已完成植牙的長期失敗:原因很多,清潔保養不足及抽菸是導致植牙牙周病與長期失敗最主要的因素;太久未做口腔檢查、鄰牙有牙周病或根管感染波及植牙造成感染也是常見原因;此外夜間磨牙與骨質疏鬆藥物也可能影響導致植牙的地基出問題。 植牙失敗的原因 許多因素都可能導致植牙失敗,最常見失敗的原因為短期的手術失敗(植體無骨整合)與長期的清潔保養缺乏(植體周圍炎)。探討失敗的原因又可以依照植牙生命週期分為:(1) 手術後即失敗 (2) 骨整合時期失敗 (3)已完成植牙的長期失敗。目前市面上植體廠牌約有數百家,包括台灣及大陸都有新進入者,然而大部分的植體廠牌都是後進的模仿者,公司規模及小品質參差不齊,也缺乏對自家的產品的臨床驗證,因此消費者基本上是處於充當白老鼠的狀態。目前僅有少數有悠久歷史的國際大廠牌會對自家的植體做長期的臨床研究,這些高品質的植體與精密零組件基本上都可以使用數十年以上的時間不會壞,且不管是手術成功率或長期存活率都超過97-98%以上。 (1) 手術後即失敗 (1月內) 手術後1-3月內即發生植體失敗掉落,大概不外乎骨質過於鬆軟導致植體缺乏初期穩定度或因手術技術不佳或自身免疫力太差(藥物、糖尿病和抽煙)所造成的傷口感染。若您使用的植體品質與醫師的手術正確,這個問題發生的機會應該小於1%。 1.初期穩定度太差 初期穩定度是指植體植入時卡得夠不夠緊的意思,如果人工牙根植入時可以承受的扭力低於10牛頓,表示初期的穩定度不好,也就是植體周圍的骨質地基太過鬆軟,這會導致植體失敗率的上升。反之,如果初期穩定度可以超過35牛頓,表示植體周圍的骨質密度相當好,植體甚至可以考慮直接裝上假牙立即受力。 如上圖,植體剛植進去的時後是植在舊的骨頭裡,所以一開始的穩定度是由舊的骨頭提供。 植體植進去會發生什麼事情? 植體植入後周圍骨頭會開始吸收並同時會有新的骨頭慢慢生長,新的骨頭會提供新的穩定度給植體,也就是二級穩定度。二級穩定度會從零慢慢往上升,這個轉折點(紅色圓點)就代表初期穩定度跟次級穩定度相加起來得到的穩定度。植牙手術後四周時是初期穩定度降到最低而次級穩定度又還不夠高時(舊骨頭吸收而新骨頭尚未完全生成),紅點也是植體總穩定度最低的時候。植體植入的初期穩定度是成功實現二級穩定性的基本要求,植入植體後四週後二級穩定性開始增加直到一年後。因此,在植入的1-3個月內若有其他因素影響二級穩定度的穩定增加便會導致植牙失敗。 2.感染 如果病患的身體免疫力有問題,例如未受控制的糖尿病或長期使用類固醇的患者,會影響手術後傷口的癒合並增加感染機會。除了植牙外,對於原本骨頭不夠需要補骨的患者,必須在植牙前做骨移植或骨再生的情況,由於骨頭的生長必須有良好的血液循環來協助,糖尿病或抽煙都會影響微循環導致癒合變差及感染機會增加。如果手術後發生感染,就會影響種植體和骨頭的接合度,導致人工牙根的鬆脫。 此外,植入人工牙根前拔牙後的傷口處理也很重要。如果拔牙的傷口發炎的情況很嚴重或是因為牙周病嚴重而拔掉的牙齒,發炎的組織沒有清創乾淨就植入人工牙根,也會造成人工牙根的感染而增加失敗率。 3.抽菸 傷口癒合期必須要有好的微血管網路供應,而香菸中的尼古丁會使血管收縮而抑制血液循環,導致周邊養分不足而降低傷口的癒合能力以及增加感染的機會。 (2) 骨整合期失敗(2-6個月內) 上顎骨整合期:4-6 個月/下顎骨整合期:2-3 個月 (見下圖植牙的過程) 圖片來源:Crome Dental Clinic 人工牙根植入後數個月內開始進入植體的骨整合時期,上顎骨整合期約4-6 個月,而下顎骨整合期約2-3 個月。上下顎達成足夠骨整合程度所需要的時間不一樣是因為上下顎骨質密度不一樣。上顎骨的骨質密度多屬於較差的D3或D4級海綿骨,下顎骨密多較高多屬於D1或D2級的皮質骨。因此較鬆軟的上顎需要等待較久的時間來讓二級穩定度上升到足以承受咀嚼力量的程度。 達到足夠的骨整合表示植體可以開始承受咬合力量,因此就可以開始進行假牙的製作,假牙的製作時間大約兩週內即可完成。某些人齒槽骨條件不好的情況下,需要做骨頭移植來增加骨頭的量,才能植入人工牙根。 其他注意事項: ◎骨質疏鬆症及鼻竇增生術的病患,因為骨頭品質不佳需要額外3到6個月的癒合恢復期。 ◎貧血的病患因為血紅素不足也會影響癒合及骨整合。 ◎糖尿病患者需要血糖控制才能進行,血糖長期偏高會導致牙周發炎、影響傷口癒合及骨整合。 (3) 骨整合後長期失敗(1年以上) 1.植體周圍炎 植牙完成骨整合後一年時可以達到超過100牛頓以上的扭力,換言之,植體已經和人體骨頭完全癒合,因此植牙一年以上的問題都來自於破壞這個骨頭與植體股整合介面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植體周圍炎。 植體周圍炎是植牙的牙周病,而牙周病的原因就是口腔衛生不佳。口腔衛生不僅影響植體植入後的癒合,對成功能否長期使用也有關鍵性的影響。有很多患者在人工植牙後,因為口腔清潔不佳導致牙周病而使口腔長期處在發炎、感染狀態。這些牙周細菌也會侵蝕人工牙根周圍的骨頭,造成人工植牙使用年限縮短。 對於原本就有牙周病患者來說,在植牙手術之前是否已接受完整的牙周病治療相當重要,因為如果沒有徹底治療牙周病,將大幅提高未來植牙失敗率。有些病患不想接受牙周病治療,而是希望把牙齒拔掉後,用植牙去對抗牙周病就好。這是錯誤的想法,因為如果植牙後仍無法做到良好的口腔清潔及保持良好的身體免疫力,依然容易導致植牙罹患牙周炎,甚至因此讓許多人對植牙產生負面觀感。 我怎麼知道我的植牙有牙周病? 比較初期的症狀是植牙周圍的牙肉常出血或腫脹,嚴重時會有膿從植體周圍的牙齦中滲出來,再更嚴重些可能就會發現植牙無法咬或者有動搖。如果你發現有以上任何一種症狀,愈早找牙醫師幫你檢查愈好。 植牙的牙周病要怎麼治療? 植體周圍炎的處理分為預防與治療。不管有沒有牙周病,良好的口腔衛生都是必要的。良好的口腔衛生包括使用正確的工具及正確的潔牙方法還有健康的身體及免疫系統。若不清楚潔牙的技巧和工具,可以向你的牙醫師或護理人員反應請他們給你適當的建議。清潔上通常最容易忽視的清潔死角是牙齒之間的間隙,按照間隙的大小,每天都應該要使用牙線或牙間刷將每個間隙都清乾淨。只用牙刷刷牙是沒有辦法把牙齒間隙弄乾淨的。健全的免疫力也是牙周病不會發作的重要關鍵喲。 當植體已經發生牙周問題時,就要求助牙醫師解決。視造成植體周圍炎的原因,處理的方法也有不同,大致上處理的方向如下: 建立方便清潔的植牙假牙: 精密的假牙是長期植牙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為製作不良的植牙假牙會妨礙患者的口腔清潔,特別是邊緣不密合的假牙和型態不理想的假牙幾乎都會導致醫源性的植體周圍炎。 機械性清創:特殊的牙周刮刀來移除植體周圍的牙結石和牙菌斑 殺菌治療:用chlorhexidine殺菌漱口水來消除細菌 抗生素治療:可以使用口服或牙周局部投于抗生素 移除植體:若植體周圍炎已經過於嚴重,就必須要移除植體 預防勝於治療,牙周病造成的組織破壞都是不可逆的。不管是自然齒列或植牙,在沒有牙周病前,平常就應該要做好口腔衛生及牙菌斑控制,才不會牙齒或植牙要拿掉時而後悔莫及喲。 2.治療骨質疏鬆的藥物 骨質疏鬆的治療藥物含有雙磷酸鹽的「福善美」會影響骨頭的代謝,造成患者並發骨質發炎的併發症,這也可能造成人工牙根的鬆脫。「福善美」成份是最早也使用最久的骨質疏鬆藥物,因此服用者也最多。但也因而發現服用者拔牙或植牙後,容易發生下顎骨壞死。 3.植牙前沒有足夠地基(補骨和補肉) 皮太薄的問題 東方人的基因特徵是口內許多區域的牙齦都屬於極薄的牙肉,極薄的牙肉直接導致牙肉容易萎縮且對牙周病菌的抵抗力較差,因此目前的觀念是在植牙前牙醫師一定會確認您的牙齦品質,若缺乏角化牙齦或牙肉過薄都會需要做牙肉移植手術來改善未來植牙周圍的牙肉,以增加植牙的長期耐用性。 骨太少的問題 跟蓋房子一樣,骨頭地基不足就必須要先將地基補足才能植牙。補骨分為自體骨移植與骨再生手術-利用骨粉、再生膜等生物科技材料放入牙嵴內,促進牙嵴骨缺損處的骨頭再生,增加骨頭寬度極高度。 補骨是個需要大量癒合能量的術式,目前也有許多先進的生物技術可以減少您補骨時的不適與加速傷口癒合,如利用血小板纖維素的自體生長機制來加速癒合。富含血小板纖維素,是由自己血液中萃取出的纖維蛋白凝塊,凝塊內有豐富的血小板及生長因子,補骨會放置傷口幫助傷口止血,會慢慢釋出所需要的生長因子,是最新的血小板濃縮技術。 牙床條件不佳若沒有在植牙前改善就植牙常引起以下問題: 植牙周圍塞東西不易清潔而藏污納垢,增加細菌滋生引發植體周圍炎,導致人工牙根失敗 齒槽骨量不足導致植體受力大時便搖晃,甚至鬆脫,特別如果病患平常喜歡咬硬的東西時。 植體周圍缺乏角化牙齦保護,進食或刷牙時容易因摩擦感到疼痛甚至發炎,容易導致牙齦萎縮,人工牙根的保護力下降。 植體周圍缺乏厚牙齦保護,導致日後牙齦容易萎縮,使人工牙根外露。 4.咬合過重或有磨牙習慣 植牙與骨頭之間骨整合可以使植牙承受很大的咬合壓力,有些患者夜間有嚴重磨牙或過大的咬合力量。長期不當過大的咬合力量,可能會導致植入的人工牙根受力過重,使植牙與骨頭間的鏈結被破壞而導致種人工牙根鬆脫。有磨牙習慣的患者需定期追蹤咬合或配戴咬合板分散咬合壓力,增加植牙的穩定性與使用期限。 " 人工植牙與自然牙一樣需要您的細心呵護與清潔照顧,並定期回診做口腔檢查,也唯有良好衛生及咀嚼習慣才能延長人工植牙的壽命 " 延伸閱讀: 10個All on 4全口重建前一定要知道的事實 傳統植牙太辛苦?台大第一名牙醫師推薦 All On 4 全口重建 舒眠牙醫 什麼!?植牙真的不能抽菸、喝酒嗎? 人工植牙完全就醫指南-關於植牙你需要知道的所有問題 #植牙 #人工植牙 #植牙失敗 #植牙壽命 #咬合問題 #磨牙 #丰采美學 #馬永昌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