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

擺脫咬合板!電腦咬合分析輔助顳顎關節症候群治療-丰采美學牙醫診所
顳顎關節症候群(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 TMD)是一個複雜的多因性綜合症,是咀嚼系統(包括牙齒、咀嚼肌和顳顎關節)因為其中一個或數個部分出現問題而造成系統性失序的病症。常見的症狀有張口受限、嘴巴卡卡、頭痛或臉頰痛、頭頸部肌肉僵硬、顳顎關節有聲音、敏感性牙齒以及牙齒琺瑯質有嚴重磨損等,也有少部分的人會伴隨有夜間磨牙或緊咬牙關的情況。 傳統上對於TMD的治療工具非常有限,僅止於肌肉鬆弛劑和咬合板,即使許多研究顯示肌肉鬆弛劑沒有太多效果卻有很大副作用,而咬合板也僅對約2/3的人有部分效果。由於缺乏理想診斷工具,顳顎關節症候群在二十世紀以前的醫療上一直是個困難的領域。然而由於科技的快速進步,以往醫師無法診斷的狀況,例如顳顎關節內的狀態或動態咬合干擾,現在借助高科技的儀器輔助,都可以清楚地呈現,並提供醫師正確的診斷與治療方向。 粗劣的假牙或植牙所導致的『 咬合傷害(occlusal trauma) 』是顳顎關節症候群最常見的原因之一。 ” 顳顎關節病理學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Pathology)“作者 Serdar Gözler 醫師 咬合板的作用 傳統上對於顳顎關節症候群的治療常會使用到『咬合板』,咬合板英文:biteplate,咬合板有非常多種類,用途也不盡相同。在網路商城可以買到的軟矽膠咬合板(nightguard)價格大概在$1,000~2,000上下,咬合板主要功能是用於防止磨牙或做為運動防護。用於醫療用途的咬合板,需要由專業的牙醫師依據每個人的病症不同,以及齒顎差異來量身製作個人化的咬合板。健保雖有部分給付咬合板費用,但需要至有附設顳顎關節科的醫學中心(例如台大醫院牙科)製作,並需要自費負擔數千至數萬元不等的費用。 治療顳顎關節症候群用的咬合板,最常見的是一種透明壓克力的硬式『密西根咬合板』。這類咬合板作用的原理,是將咬合打開以讓咀嚼肌可以放鬆,以達到緩解咀嚼肌群疼痛的效果,然而文獻研究顯示大約只有60%的人對咬合板治療有效果。 咬合板的最大後遺症就是,長期配戴可能導致咬合、顳顎關節以及脊椎位置的改變,而且這樣的改變是不可逆的。很不幸這樣的後遺症很少被提及,因此咬合板並不適於長期的使用,除非患者能夠每隔幾個月追蹤一次咬合,或顳顎關節的變化。 文獻參考: Magdaleno F, Ginestal E. Side effects of stabilization occlusal splints: a report of three cases and literature review. Cranio. 2010 Apr;28(2):128-35. doi: 10.1179/crn.2010.018. PMID: 20491235. 找不到原因的頭痛 已過世的美國咬合學顳顎關節權威 Dr. Peter Dawson 透過他的長期經驗與研究發現:大部分顳顎關節症候群(TMD)疼痛都不是顳顎關節(TMJ)的疼痛;事實上,大部分疼痛來自於「不良咬合干擾」導致的咀嚼肌疼痛。這個TMD中最常見的分支,Dr. Dawson把它稱為『咬合-肌肉障礙(occluso-muscular disorder, OMD)』。 OMD是由於不良咬合存在「咬合干擾(occlusal interference)」,導致牙齒周圍的本體感覺受體不斷反饋給大腦表達不對勁的感覺,而大腦只好不斷命令咀嚼肌動,移動牙齒想要找到一個穩定的咬合位置。然而由於不良咬合問題一直存在,這個感覺-運動迴圈便促使咀嚼肌長期不斷處於工作狀態無法休息,最後引起咬合肌群的疲勞而僵硬疼痛。最常見的顳肌發炎時,臨床上的症狀表現很像太陽穴附近的頭痛;而如果是咬肌發炎時,則感覺很像是臉頰痛。有時OMD患者又會因為平常不良的姿勢(如低頭滑手機)或慢性壓力,導致整個頭頸部肌肉與咀嚼肌群相互牽連而覺得整個頭頸部都很不舒服。 圖:不平衡的咬合接觸會引起下顎骨的運動軸向改變,且需要無效率地改由牙齒或假牙來承擔不當外力的吸收,這會使關節和牙齒耗損以及最後整個咀嚼系統失序。這樣的變化只有透過電腦咬合分析才能看得出來。 咬合-肌肉障礙(Occluso-muscular Disorder) OMD(咬合-肌肉障礙)佔診所求診顳顎關節患者95% 的狀況。OMD也是我在臨床治療上最感到振奮的領域,因為這類患者在他們的咬合干擾問題得到解決後,她們長年的痛苦幾乎立即可以得到大幅度的緩解。讓我們來看以下的幾個故事: 案例一:咬合不正與顳顎關節症候群 李小姐三年前在林口醫學中心做完牙齒矯正後,便開始覺得頭痛和臉頰痛,她也一直覺得右上方的牙齒非常敏感(該區牙齒已抽過神經),她看過了醫學中心的各種醫師,包括齒顎矯正科、牙科、神經內科等,卻一直未能找出她的問題,最後醫師暗示她可能有心理上的問題或者“太敏感”。最後她還去看了中醫做過針灸,但都未能完全解決她的問題。 李小姐的咬合乍看之下似乎沒有什麼問題,她的牙齒矯正結果看似也很不錯。我們對她進行了一系列的的臨床檢查,包括顳顎關節的電腦斷層與觸診,結果發現關節的觸診與電腦斷層一切正常,但她右側的顳肌和左側的咬肌在觸診時有明顯的觸痛,因此開始懷疑她是OMD,接下來對她進行了『電腦咬合分析』。 電腦咬合分析 (computerized occlusal analysis)結果 原本肉眼看似還不錯的齒顎矯正後的咬合,在電腦動態咬合分析下,我們開始清楚地看到在右上側臼齒區域出現明顯的「咬合干擾」,也就是紅色的過高的咬合力量顏色柱。 此外,她的左右咬合力量分佈很不平衡(unbalanced occlusion),幾乎力量都集中在右側臼齒區域。這個狀況就像右手提了個很重的東西走路,而身體其他部位的肌群要被迫代償來維持姿勢的穩定,最後的結果一定是全身腰痠背痛。 這個力量分佈不均的咬合也符合她自己的描述:她常需要頭歪歪的來讓她的不舒服感覺好一點,這表示她被迫做出姿勢性的代償來適應咬合不良的問題,而且長期的姿勢性代償讓她頭頸部也開始出現不舒服。 咬合干擾(occlusal interference)是什麼? 圖:咬合干擾來自咀嚼運動的路徑上的阻礙 咀嚼運動是一個動態的循環,如上圖所示:張口時,右側方的臼齒先向下向內打開咬合(cycle out);接著閉口時向外側向上關閉咬合(cycle in),如此為一個循環。上下牙齒從先有一個“點接觸”再滑進「最大密合位置(maximal intercuspation)」。如果在上下牙齒從開始發生接觸,到最大密合的這個路徑中力量分佈太過不平均時,受力過大的牙齒就會感受到壓力而像大腦發出回饋,告訴大腦它承受過大的力量,這就是「咬合干擾」的情況。 每個人都有過咬到很硬的東西時很痛而突然鬆口的經驗,這是個自主“神經-肌肉反射”,而「咬合干擾」就非常類似這樣的過程,只是它是在患者每次的咀嚼動作中都會發生。這個妨礙咀嚼運動路徑的阻礙,通常來自不良的咬合、製作不良的假牙或植牙。在李小姐的狀況便是牙齒矯正後看似理想的咬合。 李小姐的動態電腦咬合分析結果顯示,她的臼齒受力過大的原因,來自於每次咀嚼 cycle out 時牙齒接觸時間都過長,因此我們便依據電腦結果,對她進行咬合平衡調整(occlusal equilibration),藉由選擇性地修去電腦上顯示受壓過大的牙阜斜面(干擾點),來讓整體齒列達到受力平衡,在幾次的調整之後,李小姐的頭痛與臉頰的肌肉緊繃感便逐漸減緩。而她覺得異常敏感的那幾顆牙齒,也在應力緩解後慢慢恢復正常。 在這樣的案例中,我們從不使用傳統上習以為常的咬合板治療,或者肌肉鬆弛劑等藥物。因為這類的治療方式僅屬於表面症狀治療,而未能找到患者咬合肌肉緊張的原因,並提供有效的治療方式。 咬合力障礙(Occlusal Force Disorder) 案例二:頭痛、咬合痛、牙裂與顳顎關節症候群 魏先生第一次就診是因左下的大臼齒裂了才來看牙醫,他也反應右上及右下小臼齒常常不能咬,一咬就很痛。我對魏先生的牙齒進行檢查後發現他沒有蛀牙,也沒有牙周病。我問他是不是常常會頭痛時,魏先生感到驚訝覺得我怎麼知道。事實上,魏先生已有多年的頭痛,需要靠止痛藥來緩解,也去看過中醫針灸,但沒有什麼效果。他從來沒有想過原來他長年的頭痛竟然跟咬合有關係。 魏先生的齒列不正而且是屬於「深咬(deep bite)」,所有的牙齒琺瑯質都有嚴重磨損、牙齒上都有很多裂痕且齒頸部都有「楔狀咬耗(abfraction)」,左上右上的小臼齒都有動搖度。這是牙齒長年處於極大受力(特別是側向應力)的結果,即使不用電腦咬合分析,也看得出來他的齒列必然有很多咬合干擾。 魏先生的狀況是屬於顳顎關症候群中的「咬合力障礙(Occlusal Force Disorder)」,是肇因於超過生理適應能力所能承受的咬合力,這樣的力量多年下來慢慢耗損了整個咀嚼系統,包括所有的齒列、咀嚼肌與顳顎關節。為何有這樣的驚人力量目前仍是未解之謎,然而許多研究顯示,這似乎與壓力、緊咬牙關、夜間磨牙與睡眠呼吸中止症有關。 我們幫他做了完整的病史詢問、關節電腦斷層攝影、關節與肌肉觸診等,然後進行了電腦咬合分析。完全不意外,魏先生的右上和左上小臼齒區域存在咬合干擾,這也是他一直覺得那邊牙齒無法咬的關係。左上與左下的大臼齒應該本來也有嚴重咬合干擾,因為太嚴重,牙齒已經裂掉了。對於這樣的全口琺瑯質嚴重耗損、多顆牙裂的嚴重『咬合病(occlusal disease)』案例,再加上又有深咬(deep bite)的問題需要解決,最後我建議魏先生進行全口重建。魏先生後來接受了五顆植牙以及九顆假牙,將整個咬合改善並將嚴重磨損的牙齒保護起來。 魏先生從我們幫他完成全口重建後已有五年的時間,他再也沒有出現過頭痛或咬合痛的狀況,牙齒也沒有再裂掉。之後的後續追蹤我們還對他做過『居家睡眠檢測 (home sleep test)』,所幸魏先生並沒有睡眠呼吸中止症。我覺得很高興,能夠藉由先進的科技來幫助這類困難的案例,讓他們可以解決多年的問題與痛苦。 延伸閱讀: 以為只要好好刷牙牙齒就不會壞?磨牙與咬合病是二十一世紀新興文明病 頭痛、臉頰痛找不到原因?關節卡卡,可能是顳顎關節症候群! 牙套價格大比較!不同種類牙套的牙齒矯正費用看過來 "內文為專業醫師經驗談,因各人口腔狀況不同,成效因人而異,若有問題請跟從專業醫師評估指引"

出國留學或工作,牙齒矯正要多久?-丰采美學牙醫診所
牙齒矯正不用常常回診?真的假的?! ✋Hi,我是 DR. EMMA 蔡宜均醫師!很多做過傳統牙齒矯正的人一定會有這樣的經驗:當矯正到一半要出國留學,或是到外地工作怎麼辦? 通常醫師會建議:需要將牙齒矯正器先取下,並配戴維持器。 但這樣進度不就耽擱下來了嗎?進度不就又拖延許多時間,如此一來, 時間不就要拉長了? 我的矯正到底要拖到什麼時候?何時才能還我一口整齊牙齒啊? 解決方案 方便專業又量身訂製 別擔心,這個時候,如果推薦使用「隱適美隱形牙套」來進行牙齒矯正,並且搭配新科技「AI 人工智慧牙齒監控系統」,就可以免除這方面的煩惱喔! 是不是聽起來似乎有點難懂?其實訣竅超級簡單的,連阿嬤都會用哦!!!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由於隱適美隱形牙套通常 2 個月才回診 1 次,加上可以為有出國需求的患者「量身客製治療計畫」,基本上 1 年才回診 1 次,都不是問題。 但你可能會問說:「那醫師如何知道,我出國期間牙套的使用方面有沒有問題?」,「我的牙齒有沒有好好照著矯正計劃乖乖地移動呢?」 為什麼可以遠端跟醫師互動 現在我們採用「 Dental Monitoring 」(牙齒矯正監測系統) 的先進科技,藉由 AI人工智慧牙齒監控系統,讓無法常回診的你,提供遠距醫療(英文 Telemedicine,或 telehealth)照顧! 這個系統會搭配 Dental Monitoring 公司所生產的 Scan Box 「牙齒掃描器」,結合手機 APP 的程式,利用手機鏡頭,將全口口腔的狀況,完整地拍攝起來,不但可以讓患者本身看得見,同時也讓另一端的醫師,可以隨時追蹤患者佩戴牙套的狀況。 而且,在矯正期間如果有任何的疑難雜症,只要經過手機和 APP 簡單輕鬆一掃,系統裡的 AI 人工智慧,判讀後將資料彙整給 DR.EMMA,讓 DR.EMMA 可以快速地回覆每位患者的問題喔! 有了 Dental Monitoring(牙齒矯正監測系統)的遠距醫療設備,正在進行牙齒矯正的患者,可以不用受到出國留學或外地工作不方便回診,或是忙碌無法回診的限制。 因應新冠疫情 提供安全診療 另外,從 2020 年開始,由於 COVID-19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肆虐,大大改變人們的生活步調和生活型態,影響甚鉅,其實,大部分的民眾對於診所看診的感覺是有些緊張不安,深怕一旦脫下口罩,就會增加染疫的機會,此時遠距醫療趨勢也漸漸突出。 大家的這些心聲,DR. EMMA 都聽到了!!! 利用 AI 遠端監測的技術,加上制定好的矯正計畫,由丰采美學牙醫提供遠距醫療服務,即可將回診的次數降到最低,同時保持高品質的醫療水準,並且適用於各種不同牙齒矯正的年齡層。 更重要的是:Dental Monitoring (牙齒矯正監測系統)的 APP 程式,可以將矯正的歷程,用影片的方式呈現。讓患者在矯正結束時,看到自己一路辛苦佩戴牙套,完整被記錄起來的改變過程,那種逐步的變化和自己堅持的毅力,所呈現的結果,會讓矯正成功的你,能夠開朗大笑的同時,內心感到非常欣慰! 患者小感想: 紐約留學 李同學 25歲:「使用 Dental Monitoring 後,感覺安心多了!我的手機 APP都會幫忙提醒我牙套戴的模樣,不會因為讀書太忙而忘記,真好!」 台中工作 鍾阿姨 55歲:「雖然我不是很懂手機,但是這個操作算是很好用ㄟ,只要在手機上滑一滑、按一按,拍個照就可以跟看醫生一樣方便,很簡單。」 延伸閱讀: Dr.EMMA 蔡宜均醫師為你進行隱適美矯正諮詢,溫和無痛更準確 Dr.EMMA 告訴你戴牙套為什麼會讓臉變小變「好看」?! 交友與求職不順遂?統計調查說齒列不整的這個影響最大 "內文為專業醫師經驗談,因各人口腔狀況不同,成效因人而異,若有問題請跟從專業醫師評估指引" Last Updated: 2021-9-1 加入 DR.EMMA 蔡宜均醫師粉絲團,追蹤限時動態

牙齒矯正找哪位隱適美醫師都一樣?PTT、Dcard都找不到真相!-丰采美學牙醫診所
✋Hi,我是 DR. EMMA 蔡宜均醫師!近年來做隱適美矯正已經是全民運動了,但有這麼多的矯正醫師都標榜在做隱形牙套,是到隱適美 Ptt 或隱適美 Dcard 看網友推薦嗎? 那到底要如何選擇呢?有時會聽到諮詢患者的迷思:做隱適美矯正有什麼難的? 不就是把資料蒐集好丟給隱適美就會幫你做出來了嗎?哪位醫師應該沒有關係吧? 隱適美醫師的流程是先會將資料蒐集上傳至位於美國隱適美總部,讓裡面的技師們負責將牙齒排列整齊做初步的草稿計畫設計。但這些技師對於牙齒移動的力學,以及對於患者所想要的結果並不是完全了解。 這時仍需要矯正醫師的專業來讓整體計畫更符合『高效率』、『良好的咬合』與『美觀的臉型』。魔鬼在細節裡,而這些細節足以影響整個矯正結果的成敗,夠避免出現牙套戴了快兩、三年才發現矯正計畫問題與失敗。 Dr. EMMA的隱適美患者故事 賴小姐 36歲 台北市 ”踏進診所大門之前,就被診所外看版上 DR. EMMA 自信的笑容給打動。本來覺得醫師會是個冰冷美女不好親近😅,而且我因為門牙中間有個大縫,自己也不太好意思露出來。但是在看診時,我把幾年來對於矯正的恐懼、還有害怕疼痛的不安全感,全都訴說出來之後,DR. EMMA 細心地一一幫我解惑,並且用親身配戴過的經歷向我仔細解釋,讓我終於卸下所有不安,決定將牙齒健康及美觀全部交給她。“ “如今開始做隱適美牙套的療程也有一年多了,門牙的縫也順利關起來了!DR. EMMA 說,恭喜我畢業了,之後只需要戴維持器就好囉!配戴隱適美牙套就像辦了一張健身房的年卡。患者的自律固然重要,但是 DR. EMMA 以及專業的矯正團隊就像是各位的教練,會時常給予鼓勵,與解決平常配戴牙套遇到任何的疑難雜症,並在每兩個月回診時驗收矯正進度。” 如何選擇隱適美矯正醫師? 隱適美大約只適合用在90%的案例,剩下10%的還是比較適合用傳統矯正器。 醫生推薦有雙矯正背景:「傳統矯正」+「隱適美」 每位齒顎矯正醫師的訓練背景皆不相同,傳統矯正專科醫師的養成訓練,是以傳統固定式矯正器為主,並沒有太多「隱形矯正」方面的訓練與經驗。相反的,太過強調或只提供患者隱適美選項的矯正醫師,可能沒有太多牙齒矯正的硬底子:畢竟隱適美大約只適合用在90%的案例,剩下10%的還是比較適合用傳統矯正器。因此能夠依據患者狀況提供最適合的矯正工具才是最理想的醫師,然而同時兼具傳統及隱形牙套兩者經驗的醫師並不多。 隱適美醫師等級 隱適美專家醫師須通過 Invisalign 總部審核,並完成相關課程,才能取得證照。大家不知道隱適美醫師也有分排名等級,每年根據執行隱適美案例的數量愈多,代表其排名等級也越高! 矯正計畫醫師親力親為 隱適美有提供技師協助醫師設計初步矯正計畫,但這些技師遠在國外,醫師只能透過網路溝通,因此技師制定的計畫最後多半還是需要醫師大幅修訂。然而醫師的時間有限,有些太過忙碌的醫師會變得開始依賴起😅這些素未謀面的技師,導致訂出不理想的計畫與矯正結果。隱適美醫師對於自己所有病患的治療計畫設計還是需要自己親力親為,這樣才能確保每位患者得到最理想的結果。 畢業於台大牙醫系的 DR. EMMA,是隱適美認證醫師,並且取得多項矯正相關認證(中華民國齒顎矯正學會會員、中華民國隱形矯正學會會員),自己全家也都是隱適美牙套的使用者喔! 除了把牙齒排整齊......微笑曲線和臉型呢? 矯正醫師在做牙齒矯正計畫時大多僅考慮牙齒排列的問題,對於患者術後的臉型變化,多半仍以過時的審美方式在進行,這與現行的審美科技已經有較大的落差;若缺乏使用數位顏面美學分析工具,往往患者在術前完全無法得知自己最後的臉型變化,這可能造成術後出現認知落差,導致矯正結果不理想。 圖:整形外科級臉型模擬 (DR. EMMA 提供) 顳顎關節位置是否正確也是矯正計畫的關鍵! 更少有矯正醫師會在牙齒矯正時考量顳顎關節。DR.EMMA 採用電腦咬合分析確保術後的理想咬合,避免顳顎關節問題發生。每位患者都有獨特的特色,矯正不只是將牙齒排整齊而已,還需要考量顏面美學、微笑曲線設計、以及最終咬合對於顳顎關節的影響。只有這樣才能給每位患者最完美的微笑! 困難微笑曲線重建案例 39歲莊小姐本來深咬嚴重、牙齒排列不整齊,三十多年她從來都不太願意笑。經由DR. EMMA隱適美兩年的矯正、DSD 數位微笑設計以及貼片重建,現在的她可以很自信地微笑,吃東西時也不再受影響了! 疫情或出國無法回診怎麼辦? 對於在外地無法回診的患者,DR. EMMA也貼心提供了「AI 人工智慧遠距醫療」,使用手機 APP 配合 Dental Monitoring 牙齒矯正監測系統,讓EMMA醫師也可以隨時掌握外地工作或讀書患者的狀況。(相關閱讀:出國留學或工作,牙齒矯正要多久) 如今疫情肆虐,人人都必須戴著口罩,這個時候,進行隱適美矯正就可以悄悄地在口罩下改變自己的樣貌,等到之後將口罩拿下來的那一天,請用自信明亮的笑容,讓生活變得更加丰采吧! 延伸閱讀: Dr.EMMA 蔡宜均醫師為你進行隱適美矯正諮詢,溫和無痛更準確 牙套價格大比較! 不同種類牙套的牙齒矯正費用 隱形牙套如何展現個人特質,2021最新微笑設計概念 "內文為專業醫師經驗談,因各人口腔狀況不同,成效因人而異,若有問題請跟從專業醫師評估指引" Last Updated: 2022-03-28 加入 DR.EMMA 蔡宜均醫師粉絲團,追蹤限時動態

何時是兒童牙齒矯正的最佳時機?-丰采美學牙醫診所
✋Hi,我是 DR. EMMA 蔡宜均醫師!如果你問牙醫師這個問題,幾乎大家都會告訴你,牙齒亂是因為「空間不足」:因為牙齒太大而牙弓太小,因此無法讓所有的牙齒排列在有限的牙弓上。你可能會繼續問,那為什麼空間會不夠呢?到底是牙齒太大?還是牙弓太小? 牙齒亂是遺傳造成的嗎? 數千年來,人類的基因並沒有太大的改變。除了極少數基因變異的例外,大部分的人類都具有能夠正常生長發育的齒顎。 所有的生長發育都是「基因」和「環境」交互影響的結果,但事實上數千年來,人類的基因並沒有太大的改變。除了極少數基因變異的例外,大部分的人類都具有能夠正常生長發育的齒顎。因此,「空間不足」的原因如果不是基因,那麼就是「環境」了。而這個「環境」與「工業革命」所帶來人類環境的改變息息相關。著名的哈佛大學人類演化學教授 Daniel Lieberman 曾經研究過數千顆古代人類的頭顱,他驚奇地發現:在工業革命以前的人類幾乎沒有蛀牙、智齒和齒列不整的問題!換句話說,古時候根本不需要牙醫這個職業,因為古人幾乎沒有現代人常見的牙齒問題需要處理! 左圖至右圖:左圖的爺爺年輕時從印度移民至工業化的英國,中和右圖的兒子和孫子生長於工業革命後的英國社會,可以明顯看出祖孫三代下巴逐漸萎縮愈來愈小。(圖片來源:Dr. Paul Erlich) 近 400 年來,人類的顎骨逐漸變得愈來愈小,相對應的口腔的大小也是逐漸縮小,而且這個趨勢有愈來愈加快的跡象。 瑞典的矯正醫師 Lennard Lysell 也進行過精確的顱顏量測研究,發現近400年來,人類的顎骨逐漸變得愈來愈小,相對應的口腔的大小也是逐漸縮小,而且這個趨勢有愈來愈加快的跡象(我們長得越來越像外星人,頭大下巴小)。 為何人類的齒顎和口腔大小數千年來沒有改變,卻在工業革命後短短數百年內開始愈變愈小呢?答案與兒童成長發育時的多種『環境因素』密切相關: 烹調方式的改變 現代的料理經過複雜的烹調技術,食物多半被弄得很軟不太需要咀嚼,這導致兒童齒顎發育時缺乏咀嚼的力量刺激,就像從來不運動的人肌肉和骨骼都會不發達,因為骨骼的生長需要強大的肌肉生理力量刺激,骨頭的密度和結構才會強化並長得較好。 精緻化工業食物 工業化生產的食品為了降低成本而加入許多化學添加物,這些食品缺乏真實的營養成分導致兒童生長不良。50 年代美國營養學醫師 Francis Pottenger ,對數百隻貓咪進行長達十年的營養學研究實驗發現:吃工業化貓食的小貓咪長大後牙齒發育很糟,且老的時候容易有各種健康問題。 更恐怖的是,這樣的影響會遺傳至下一代的貓咪。此外,工業化食物中有極高比例的碳水化合物與糖分,這些都會導致蛀牙率增加。 過敏鼻塞導致口呼吸 工業化社會空氣污染嚴重,加上各種其他的環境污染,導致很高比例的兒童很小就開始鼻子過敏。台灣氣候潮濕且空污嚴重,約有一半以上的兒童從小就有這一類的問題,而且比例有逐年增高的趨勢。兒童長期鼻子過敏,鼻塞只好被迫用嘴巴呼吸。 口呼吸不是正常的生理機制,而口呼吸時,為了打開口腔空間,舌頭(最強大的肌肉)會離開平時休息時抵著上顎的位置,從而降至較低的口腔位置,這導致上顎又更近一步缺乏肌肉力量刺激而發育不良。長期口呼吸會帶來深遠且嚴重的生長發育後遺症,包括齒顎發育不良、過動症(ADHD)以及成年之後的睡眠呼吸中止症(OSA)。 口腔愈來愈小,健康愈來愈差 不管是以上哪種因素或綜合起來的原因影響,結果都是造成人類出現縮小的齒顎與口腔,而縮小的口腔造成舌頭的空間受限,導致舌頭只能往後擠壓上呼吸道造成呼吸道變狹窄。當我們逐漸老化,上呼吸道開始鬆弛缺乏彈性之後,本來就已經很狹窄的呼吸道就更容易發展成睡眠呼吸中止症(OSA)。 而近年來愈來愈多研究指向睡眠呼吸中止症或許是許多慢性疾病的根源,包括:肥胖、高血壓、心血管疾病、中風、糖尿病和睡眠障礙…等。 左圖:正常的上呼吸道 右圖:口腔空間不足舌頭被迫往後方擠壓上呼吸道空間 怎麼知道孩子齒顎發育不良? 齒顎發育不良的孩子通常有以下症狀:咬合不正、嘴巴歪、小下巴、 戽斗 如何讓縮小的「口腔」變大呢? 由於兒童具有強大的生長潛力,因此可以利用「階段性調控」孩子的生長發育來達到改善齒顎空間的目的,這稱為「成長型矯正」。成長型矯正可以減少許多將來矯正牙齒時遇到的問題與限制(例如拔牙矯正),因為一旦過了青春期之後,顎骨的生長發育就逐漸停止,許多問題將無法只靠矯正牙齒來完美解決,即使矯正牙齒醫師勉強選擇只用矯正牙齒方式來處理,通常也只能被迫依據現有條件,選擇妥協性的治療計畫,或者需患者接受正顎手術。 『成長型矯正』是什麼? 依據孩子的年齡與齒顎生長發育的條件不同,在孩子青春期生長高峰之前(女生約 9-11 歲,男生約 11-13 歲),可以藉由刺激「口腔顎面肌肉」來開啟顎骨生長,以增加口腔與齒顎的大小尺寸,並減少將來可能需要正顎手術或拔牙矯正的機會。絕大部分的孩子(除了極少數基因問題,例如嚴重的戽斗),都有很高的機會可以在年幼階段改變這些差異和不足。每個不同的年紀階段有不同的矯正策略,常用的成長型矯正方式有: 口腔肌功能療法 (myofunctional therapy) < 6 歲 上顎快速擴張 (rapid palatal expansion) 6 - 10 歲 下顎前導裝置 (mandibular advancement) 12 - 14 歲 一、什麼是口腔肌功能療法? 在兒童 6 歲之前進行口腔肌功能治療來改善,特別是有『口腔肌功能障礙 (OMD)』 孩子的牙齒咬合、上呼吸道,和頭頸部姿勢會有最好的效果。口腔肌功能訓練是針對顏面和口腔的各種肌群加以鍛鍊,以達到最佳的舌頭位置和口腔休息姿勢。 專有名詞解釋:口面部肌功能障礙(OMD)常見症狀 牙齒不整 磨牙 顳顎關節疼痛 語言問題 口呼吸或打鼾 睡眠呼吸中止 二、什麼是上顎快速擴張? 上顎快速擴張 RPE(rapid palatal expansion) 是一種很有效率的矯正方法,使用特製的擴張裝置將上顎左右兩邊的距離擴展,得以讓上顎的牙齒有更多的空間去生長。上顎快速擴張裝置適用於下面幾種狀況: 牙齒錯咬: 在牙齒錯咬的情況下,上牙時常會咬在下牙的內側,造成下顎偏向一邊生長,臉看起來就歪一邊。 牙齒擁擠: 在牙弓窄小的情況下,牙齒沒有空間生長就會亂擠成一團。 口呼吸:如果孩子從小習慣張嘴呼吸,會促使兩側臉頰肌肉出力,上顎牙弓變得窄小,會連帶影響鼻腔的空間,造成小孩子呼吸困難,因此只用口呼吸,造成一個惡性循環。 三、什麼是下顎前導裝置? 傳統治療下巴短小的兒童及青少年,齒顎矯正醫師會建議患者使用傳統活動式功能性矯正器 (如: Bionator), 不僅平常配戴不易,影響說話,時常另須加裝頭部牽引裝置,讓整體美觀大打折扣。 自從隱適美公司推出「下顎前導裝置」,利用在隱形牙套上的臼齒區裝上像翅膀的側翼,將下巴自然地向前推引,漸進式地改善下巴短小的問題。隱適美的下顎前導裝置不僅配戴容易,也不影響平常說話,更因為透明牙套的特性,讓別人不太容易看出你在矯正喔! 圖:青少年隱適美下顎前導裝置可以同時治療睡眠呼吸中止與齒顎矯正 因此,骨骼發育完成的成年人,牙床定型牙齒也生根了,如果此時要改變臉型,需配合手術才能有所調整;相較之下,趁著小朋友骨骼未定,還有發育空間時,即早讓孩子接受成長型矯正,不僅省下大筆費用,也免除在長大之後,讓牙齒跟身心忍受更多折磨喔! 延伸閱讀: 你知道口呼吸會影響孩子臉型發育與一生健康嗎?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過動症?脾氣差、打呼? 2022兒童牙齒矯正費用要多少? 爸媽注意!幼兒換牙年紀是矯正小下巴最佳黃金時機,不可不慎 "內文為專業醫師經驗談,因各人口腔狀況不同,成效因人而異,若有問題請跟從專業醫師評估指引" Last Updated: 2022-03-28 加入 DR.EMMA 蔡宜均醫師粉絲團,追蹤限時動態

做牙套失敗了沒有牙齒微笑線,二次矯正前要注意甚麼?
✋Hi,我是 DR. EMMA 蔡宜均醫師!成長過程,被爸媽帶去做牙齒矯正,是許多人都有的共同回憶,包括我自己都是。 不論是小時候長期配戴牙套時,因為外表特殊,被同學們當作異類,所遭受到的訕笑與歧視;或是口腔裡的牙齒被拉動,每每造成時不時的內在疼痛折磨……,這些真的都是不想要再體驗的經歷了。 標題 聽說二次矯正很難? 為何第一次矯正牙齒會失敗? 二次矯正怎麼做? 二次矯正案例 但,為什麼還是有很多人在出社會之後,會想要再做一次矯正呢?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在進入職場後,無論在交際場合、或是工作上對於自身儀態美感的要求,開始漸漸提高,「帥哥美女就是社交通行證」,因此人們對於想要一口整齊完美的牙齒也是理所當然的。 聽說二次矯正很難? 你可能會想說二次矯正應該是不會太難對吧?來舉個簡單的例子:試想一位學生如果想要考試成績從60分->80分,透過認真和正確方法地讀書,要達到這個門檻其實不難,而且大家都會覺得這樣子的表現,真的進步很多呢! 但是,如果是要將成績從95分->100分,相對起來則是十分艱鉅的!因為從「好」變成還要「更好」,得從很多層面去突破那只有「5分」之差的障礙! 同理:對於牙齒二次矯正而言,患者的期待總是會比較高,想要改變的樣貌都是比較細微或要求更嚴格的部分,這對於牙齒矯正醫師來說,可是項巨大的挑戰。 為何第一次矯正牙齒會失敗? 就讓我們先來討論並找出,為什麼做第一次牙齒矯正時可能會失敗的原因? 拔錯牙 一開始的治療計劃對於矯正治療來說是極為重要的,拔除牙齒可以提供齒顎矯正醫師有較大幅度的空間去調正牙齒; 但,如果拔錯牙齒,往往會造成矯正佈局的失敗,還有不可逆的臉形改變。而且,如果還要進行二次矯正時,由於空間已經被前一次的療程提早用完,牙齒跟牙齒之間的空間,能調整的幅度也比較少,多半需要配合骨釘才能達到較大幅度的調整。 沒戴維持器 在艱辛的矯正之旅結束之後,剛好是維持一口好牙的剛起步。但許多人會在此功虧一簣!臨床上發現:很多來諮詢二次矯正的人,九成以上都有一個共通點:「在矯正後都沒有繼續配戴維持器」! 牙齒矯正就像是在做健身運動,當你一旦停下時,像:肌耐力或是維持了一段時間的體力,這些效果就會漸漸消失,體況逐漸打回原形。所以提醒剛矯正完畢的人,一定要聽從醫師指示,好好地配戴維持器喔! 牙根角度沒調整 你可能會好奇:為何明明矯正完牙齒整整齊齊的,但是過個幾年還是會漸漸地走樣呢? 原因可能出在第一次矯正時,牙根的角度沒有調整好。 想像一下:把牙齒當成是一個人,如果雙腳黏在地上,只有身體被拉向右邊,若沒有把腳一起移到右邊,那麼力量放開之後,身體終究還是會回歸到中間原位呢?對於牙齒排列成長來說,也是同樣的道理。 智齒 根據最後才生長「智齒」的角度,有時不僅會造成萌發處發炎、腫脹,還可能會在萌發後讓原本排好的牙齒,受到擠壓又變得凌亂; 另一方面,如果在第一次矯正時已將智齒拔除,在二次矯正時,可能會遇到後牙齒槽已經萎縮,要讓牙齒向後移動的步驟卻沒有可以後退的空間,這就讓第二次矯正的難度倍增。 因此在矯正之前,一定要先讓醫師評估智齒的角度,以及萌發的位置是否會影響矯正的療程! 成果不滿意 這個因素往往出現在與醫師在療程開始前,未能有明確的溝通和共識,結果療程完成時,兩方對於牙齒的最終樣貌,抱持著不同的意見,像是對於牙齒中線的要求、牙齒微笑線時該露出多少顆牙齒……等等,或許沒有對錯,而是主觀問題。 二次矯正怎麼做? 對於受過牙套之苦的人,再次接受矯正治療通常最擔心的就是「疼痛」。但是怕痛的人現在有福了!隱適美透明牙套品牌有著超過20年數據資料及臨床經驗,並且透過大數據分析,精準地計算每顆牙齒移動的距離,讓患者在配戴每一副牙套時,都能做到幾乎無痛地去矯正牙齒。 對於二次矯正的人來說,可謂是不可多得的禮物!但是隱適美透明牙套與傳統矯正最大不同的地方是:透明牙套可以「隨時拿下來」的特性。如果矯正者的每一天,沒有確實配戴22小時以上的基本時間守則,那麼矯正過程的效果則會大打折扣,不盡理想喔! 二次矯正案例 職場新鮮人-劉先生,幼年時做過傳統矯正,來診所諮詢時,對於下排門牙內凹的狀況不是很滿意,覺得很像少了一顆牙;並且也希望:笑起來的牙齒排列能再稍微改善。其實患者的上下顎咬合關係沒有問題,仔細詢問下,發現:由於當初沒有配戴維持器的觀念,所以牙齒的位置隨著年齡增長就漸漸地跑掉了。 透過隱適美治療計畫以及微笑曲線設計,經過一年的時間,將其下排的門牙向外移動、並且將牙弓稍微再撐寬、加上透過重新排列上顎牙齒的位置,讓微笑線牙齒,兩側少了黑色的空缺、笑容時的空間看起來更加飽滿。也多虧了患者的決心與配合,這就是二次矯正很成功的案例。 矯正前(Before): 矯正後(After): 延伸閱讀: 出國留學或工作,牙齒矯正要多久? 隱形牙套如何展現個人特質 國字臉怎麼救?齒顎矯正、肉毒桿菌或削骨可有效改善國字臉形 牙齒矯正找哪位隱適美醫師都一樣?PTT、Dcard都找不到真相! "內文為專業醫師經驗談,因各人口腔狀況不同,成效因人而異,若有問題請跟從專業醫師評估指引" Last Updated: 2021-12-24 加入 DR.EMMA 蔡宜均醫師粉絲團,追蹤限時動態

2023兒童牙齒矯正費用要多少?-丰采美學牙醫診所
✋Hi,我是 DR. EMMA 蔡宜均醫師!有看過日式花園裡那些富有禪意的花卉嗎?或是中國畫中曲線優美的古松?造景師在這些植物還是幼株時,就開始用支架為它們引導生長方向,因成木堅硬,而幼木易調。 植物尚且如此,人類牙齒的生長過程也有相似的道理。隨著生活條件提升,大眾對口腔健康有較強的意識度,利用「黃金矯正期」開始矯正,治療上如同順水推舟,不僅能讓孩子越早享有燦爛的笑容,降低日後需要拔牙的可能性,而且價格比成人矯正更加親民,是名副其實的「事(價格)半功(成果)倍」! 爸爸媽媽的心聲,DR. EMMA聽到了!2023兒童隱適美(Invisalign®First)包含什麼治療過程?費用會是多少?以下由我們整理出你最想知道的資訊! 換牙年紀原來是黃金關鍵期? 6~10 歲間,即使乳牙還沒換完,也可能是寶貝開始使用牙套的最佳時機。依據每位寶貝的狀況不同,兒童隱適美的矯正費用約為10~12萬元,常見的成人隱適美則約為 20~25 萬元。(延伸閱讀:牙套價格大比較,不同種類牙套的牙齒矯正費用) 兒童隱適美可以幫助解決多項寶貝們常見的口腔問題,包括牙弓過窄、牙齒錯位、大牙縫和牙齒擁擠…等,也有助於改善肌肉使用習慣,例如吸吮手指、吐舌頭、口呼吸等。此稱為第一階段(Phase 1),為日後恆牙的萌芽打下良好基礎。 當牙弓有足夠的空間時,較大顆的恆牙(與乳牙相比)就會有足夠的空間萌發在齒列上,免除暴牙的生成。這是一款陪伴寶貝們一起成長的牙套,引導骨骼自行生長到理想狀態,訓練口腔肌肉養成正確的運動方式。 對於許多寶貝來說,第一階段的治療可以減少,甚至避免未來拔牙的需求,日後若要進行第二階段的矯正,兒時做過兒童隱適美的青少年,也能比其他同齡者享有更短的治療計畫,越快擁有自信笑容!(上述年齡僅供參考,時間依據個體骨骼發展和性別有所不同,其中女孩發育又比男孩早。) 什麼是兒童隱適美第一解段? 兒童隱適美(Invisalign®First) / 第一解段(Phase 1)的做法如下: 我們使用3D全口數位掃描器,全程無痛又快速,讓寶貝的牙弓、齒列和咬合等在電腦上完美重現,再依據每位寶貝的狀況擬訂出最適合的治療計畫。 該治療計畫可能包含特殊矯正裝置,如:空間保留器(space maintainer)、牙弓擴張器(expansion appliance)…等。有別於傳統矯正中第一階段的治療,兒童隱適美(Invisalign®First)使用一系列透明的塑膠牙套,讓配戴者可以輕易穿脫。 因為這些透明牙套沒有傳統矯正使用的鐵製矯正器和鋼圈,所以不會因為牙托摩擦或被矯正用鋼線戳刺,而感到不舒服,而且因為可以隨時拆除,寶貝們可以照常飲食,沒有太過限制食物種類。 甚至清潔方式那就更方便了!少了矯正器與鋼圈的阻撓,只要在配戴透明牙套前,使用正確的刷牙方式清潔牙齒就可以了。 實際案例-1: 七歲的林小妹妹正在處於換牙期,因為牙弓天生較小,新生的牙齒沒有足夠的空間生長,造成上下牙齒都變得凌亂。DR.EMMA於是替林小妹妹開始擴弓的療程,隨著乳齒的退去和恆齒的生長循序漸進的排牙。 一年後,林小妹妹的牙已經變得整齊又漂亮了!現在的她笑起來時的臉頰線條更立體,且因為下巴在矯正期間成功向前堆進,側面輪廓也變得更精緻了! 矯正前(Before): 矯正後(After): 實際案例-2: 八歲的李小妹妹有反咬的問題,意味著本該稍微覆蓋下門牙的上門牙,反過來被下門牙遮住了,不僅不美觀,飲食方面也造成諸多不便。DR.EMMA透過兒童隱適美,成功調整上門牙齒軸內傾,並調整咬合和牙弓輪廓,使李小妹妹在飲食咀嚼變輕鬆,笑容也更飽滿好看。 由於兒童的牙齒正處於生長狀態,整個牙弓至骨骼的可塑性都還很好,才經過半年的矯正治療,牙齒排列就有非常顯著的變化。原本李小妹妹就有小酒窩,現在笑起來更加明顯可愛了!至於留下來的空隙,待牙齒脫落與生長之後,就會自然消失更美觀。 矯正前(Before): 矯正後(After): 綜合以上,可以歸納出:約 6~10 歲兒童的牙齒發展對矯正醫師來說,是相對容易處理牙弓問題,和替牙齒保留空間的時期。第一階段的矯正可以有效避免本已存在的問題,在不久的未來變得更加嚴重、更難處理,及時發現,及時矯正,也會使日後第二階段的矯正更加簡單且快速。 其實,在DR. EMMA這有許多幫助患者進行二次矯正的案例,多半都是孩子們在先前其他院所已經完成矯正,牙齒外表看似整齊,卻有其他衍生的問題出現,產生不小的困擾,無可奈何下,只好父母帶著小孩來求助並接受二次矯正。 雖然隱適美的治療過程相當舒適,但終究是筆不小的開銷,DR. EMMA 感嘆:若成長型矯正治療能夠受到更多關注,使患者可以早早就接受治療,從最根本的肌肉、骨骼與牙弓著手,那結果一定截然不同,也不需要拔掉那麼多顆好牙齒了。 延伸閱讀: 何時是兒童牙齒矯正的最佳時機? 隱適美找哪位牙齒矯正醫師都一樣? DR.EMMA 蔡宜均醫師為你進行隱適美矯正諮詢,溫和無痛更準確 "內文為專業醫師經驗談,因各人口腔狀況不同,成效因人而異,若有問題請跟從專業醫師評估指引" Last Updated: 2023-07-20 加入 DR.EMMA 蔡宜均醫師粉絲團,追蹤限時動態

牙齒不整竟與鼻子過敏息息相關!上顎快速擴弓可同時改善鼻塞與牙齒空間不足
✋Hi,我是 DR. EMMA 蔡宜均醫師!台灣位處亞熱帶,氣候潮濕、悶熱,且空氣汙染嚴重,帶來的是台灣人罹患過敏性鼻炎比例居全球之冠!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約有 50% - 75% 的學齡兒童有過敏性鼻炎。雖說過敏體質與遺傳有關,但是環境因素才是造成過敏人數日漸增多的最大元兇。常見的過敏性鼻炎症狀有:打噴嚏、流鼻水或鼻塞。 但家長不知道的是,長期鼻子過敏對正在發育中的孩子健康危害影響相當深遠,除會導致一連串齒顎生長與臉型發育的惡性循環,如小下巴(下顎發育不良)、缺乏蘋果肌(中臉凹陷)、牙弓狹窄、鼻道狹窄與鼻中隔彎曲、牙齒凌亂、暴牙、深咬、彎腰駝背等;這樣狀況還會導致上呼吸道窄小,成年後不僅容易打呼,還可能變成睡眠呼吸中止症,開啟許多老年時慢性病的風險。 內容標題 牙齒不整齊與鼻子過敏有什麼直接關聯呢? 口呼吸該如何解決呢? 實際案例 牙齒不整齊與鼻子過敏有什麼關聯呢? 鼻子過敏導致小朋友無法用鼻子好好地呼吸,便會被迫改用嘴巴呼吸,雖然鼻子過敏並不會直接的影響牙齒排列,但使用口呼吸時,舌頭的位置就不會維持頂著上顎的自然位置(下圖虛線);而為了打開口腔氣道,舌頭變得會往下往後(如下圖紅色箭頭),這導致正在發育中的上顎骨缺少了舌頭的支撐力量而變得發育不良,並引發一連串畸形發展: 牙弓變狹窄→牙齒空間不足變得擁擠凌亂→前牙突出變暴牙。 牙弓變狹窄→上顎弓上拱→鼻腔通道變窄→惡性循環開始。 由於白努利原理,空氣流過狹窄的鼻道時速度會加快、壓力變大,導致鼻黏膜容易腫脹,又使得鼻呼吸的流量變少。鼻子在呼吸不到足夠的空氣情況下,更加重了兒童不自覺地對口呼吸的依賴。 口呼吸該如何解決呢? 如果孩子年紀還小時已發現鼻子過敏,可以及早預防並且避免過敏原的刺激。下列提供一些平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規律地清洗床單、被單、地墊,並且需要讓陽光曝曬。 避免家中使用太厚的地毯及窗簾,或是毛茸茸的玩具。 避免將陳舊的報紙、鞋子及衣服堆積在家中。 避免養狗、貓等容易掉毛的寵物,更不能讓寵物跑到床上。 避免在家裡抽菸或是噴香水…等會刺激鼻腔的動作。 時常使用除塵蟎吸塵器打掃家中環境,並定期更換濾心。 若是早期診斷出過敏性鼻炎,則需搭配藥物治療,例如:口服藥物,鼻噴劑,以及抗生素,和鼻沖洗液。 若是小朋友已經養成用嘴巴呼吸的習慣,則需盡早就診治療。 對於上顎牙弓窄小的患者,使用上顎快速擴張器,是非常有效的方式。雖然上顎擴張的過程會較為不舒服,但在年幼時介入治療,可以有效的將上顎骨均勻撐開,讓鼻腔通道加大,改善鼻塞及口呼吸(嘴巴呼吸)的症狀。 另外,目前隱適美的牙套結合了「牙弓擴張」的設計,以較為緩和的方式去讓牙弓慢慢撐開,雖然牙弓擴張的幅度有限,對於輕度牙弓窄小、怕痛的患者是非常理想的治療方案喔! 實際案例 就讀國三的王同學,從小有著鼻子過敏的困擾,常常嘴巴開開地呼吸,媽媽嘗試讓他改過來,但是因為長期習慣鼻子塞住的緣故,小朋友也無法正常運用鼻子呼吸。雖然先前已至耳鼻喉科就診,但因長期口呼吸的關係,臉型已造成改變:下巴變得短小,上唇前突,牙弓也變得狹長,牙齒看起來也看起來暴暴的。 這個Case是典型的「安格氏II級異常咬合1類」 (上顎前凸,牙齒往前暴)。對於這類型的病患,通常會使用上顎快速擴張裝置。但是隱適美隱形牙套目前也有上顎擴張的效果,尤其是對於學齡階段的小朋友效果更為顯著。 因此治療計畫採用隱適美的「擴弓設計」,以及下顎前導裝置。經過一年的努力,王同學的上顎擴張到理想的程度,下巴也漸漸地長出來,改善了口呼吸的習慣。牙齒及臉型也獲得了調整。小朋友本身也變得更有自信,歡喜迎接嶄新的高中生生涯。 因此,趕快把握矯正黃金期,讓孩子提早綻放開朗笑容!! 矯正前: 矯正後: 延伸閱讀: 何時是兒童牙齒矯正的最佳時機? 你知道口呼吸會影響孩子臉型發育與一生健康嗎?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過動症?脾氣差、打呼? MRC 口腔肌功能訓練是牙齒矯正嗎? 【醫學證實】孩童睡眠呼吸中止造成神經認知退化與行為問題 "內文為專業醫師經驗談,因各人口腔狀況不同,成效因人而異,若有問題請跟從專業醫師評估指引" Last Updated: 2022-03-28 加入 DR.EMMA 蔡宜均醫師粉絲團,追蹤限時動態

國字臉怎麼救?齒顎矯正、肉毒桿菌或手術可有效改善國字臉形-丰采美學牙醫診所
✋Hi,我是 DR. EMMA 蔡宜均醫師!現代人對於外觀的追求,隨著媒體與自媒體的蓬勃發展也是越來越苛求。每個人都想要擁有一張吸引人的臉蛋。 每一種臉型其實都有不同獨具魅力的特色,臉型有時會反映出一個人的人格,抑或是一個人的習慣;或是性格成型之後長久下來也會改變臉型。 標題 我不兇,我很溫柔! 改造國字臉 一定得動刀? 不用手術能治好國字臉? 實際案例 人們通常會喜歡並且信任面帶笑容的人,這其實並不意外,因為面帶笑容的人同常具有較好的親和力,臉部肌肉也會因為長期微笑而向上提升,而帶有上揚的親切感。 相反地,假設一個人每天都是怒氣沖沖、眉頭深鎖、牙齒緊閉,容易使臉部肌肉較為緊繃,咬肌也會較為發達,並且下顎兩側的角度從正面看來會越接近90度喔!就像是皮克斯動畫 【腦筋急轉彎】裡的角色「怒怒」國字臉男,臉型會較為方正。(所以叫怒怒) 我不兇,我很溫柔! 方形近乎直角的臉型,可說是亞洲女生的惡夢,看起來不僅臉大而且帶有一股凶狠勁,感覺不容易親近,更會被套上國字臉的稱號! 根據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與台北榮民總醫院研究指出,以台灣人的觀點來看:如果兩側下顎骨角度與兩側顴骨的距離比例越接近75%,臉型會越受歡迎!反之當比例大於83%,通常會被當作是偏方型的國字臉。 改造國字臉 一定得動刀? 亞洲女性相較於歐美女性而言,大多都希望追求「瓜子臉蛋」,似乎不僅視覺比例看來頭部更小,髮型跟穿著上更容易搭配各種造型。為了消除臉上了稜角,許多愛美一族對於動刀或微整形通常會採取開放接受的態度。 很多網友都上網搜尋論壇或PTT詢問國字臉削骨,但是真的只有開刀才能消除國字臉嗎?其實並不盡然。雖然藉由開刀,將國字臉骨頭下顎骨邊緣做切除或是將咬肌的厚度切薄,便可以快速地修飾輪廓,讓臉型變得較圓順,下巴更緊緻,但是動刀加上必須麻醉,評估起來風險也較高。那麼不想手術開刀的民眾該怎麼辦呢? 不用手術能治好國字臉? 國字臉造成的原因之一是:咀嚼肌肉太過於發達 而國字臉肌肉會如此發達是因為: 夜間磨牙 喜歡吃有嚼勁的食物 (口香糖) 基因(咬肌較為肥大、下顎骨較寬) 對於前兩項的問題,其實可以由齒顎矯正配合咬合調整做處理。 藉由國字臉矯正的角度來看,對於咬合不良、磨牙的患者所造成的「咬肌肥大」,可以藉由隱適美牙套來有效改善國字臉。由調整牙齒的排列讓咬力分布更平均、夜晚磨牙時,牙套也可以避免讓牙齒承受緊咬的牙力、另外由於每次吃完食物都需刷牙再戴牙套,病患常會想省麻煩而減少吃東西的次數,間接達到減重、瘦臉的效果。 由藥物治療的面向來看,肉毒桿菌的注射也是非手術性改變國字臉的方法,肉毒桿菌藉由弱化肌肉的毒素,讓咀嚼肌的功能下降,間接地讓肌肉體積縮小並改善臉型。 實際案例: 24 歲的王小姐,當初來診所諮詢時,時刻都是板著臉,臉上看不太到笑容,慢慢了解後,發現原來是因為工作關係壓力較大,晚上也有磨牙的情形,所以漸漸地失去了自然的笑容。 藉由幫王小姐觸診及咬力測試,發現她的咬肌特別強壯,牙齒咬合關係也是不理想,加上晚上睡眠時磨牙造成後牙齒質喪失較為嚴重。 最後,藉由約一年的矯正的療程,合併咬合的調整,王小姐的兩側的肌肉明顯放鬆了許多,臉型也有所改善。回診的時候臉上也多了笑容。 矯正前後 但是,對於先天咬肌肥大或是下顎骨較寬的人來說,齒顎矯正則是無法非常明顯地改變方正的臉型喔!所以趕緊尋求專業醫師協助,一起跟國字臉說 Bye Bye! 延伸閱讀: 牙套價格大比較! 隱適美找哪位牙齒矯正醫師都一樣? 隱適美失敗?正妹變打鼾大嬸! 隱形牙套如何展現個人特質 "內文為專業醫師經驗談,因各人口腔狀況不同,成效因人而異,若有問題請跟從專業醫師評估指引" Last Updated: 2021-11-23

智齒發炎藏致命危機? 牙周冠炎與蜂窩性組織炎的潛在威脅
智齒附近牙齦發炎腫起來時千萬不可輕忽,因為不適當的處理會可能危及生命! 近日,有位22歲的大學生頂著腫脹的臉來到診所,起初只覺得牙齦腫痛,原以為只是暫時的不適,但沒想到牙齦區域變得紅腫,連帶整個臉部都出現腫脹、周圍附近的皮膚也感覺到緊繃,甚至伴隨著畏寒的症狀。 在進行了詳細的口腔檢查後,發現這些症狀是源於他的智齒生長方向不正,不能正常長出,使得清潔變得極為困難。這種狀況在牙科專業中稱為“阻生齒”,是一種常見的牙齒萌發異常。阻生智齒創造了一個易於細菌聚集和繁殖的環境,最終導致了牙冠周圍組織的炎症,也就是「牙冠周炎(pericoronitis)」。 如果不及時治療,這種局部的炎症可能會進一步惡化成「蜂窩性組織炎(celluilitis)」,這是一種會危及生命的深層組織感染,智齒附近的顏面和頸部都有許多很多隱藏的筋膜空間,而感染會快速地沿著這些筋膜空間蔓延至深部的組織。透過及時的治療和抗生素的服用,發炎逐漸得到控制,之後再將智齒拔除。 不要輕忽牙齒發出的信號!智齒附近的牙齦發炎更不能掉以輕心,因為不當的處理可能會造成生命危險! 牙齒矯正看起來是在移動露出來的「牙冠」,但牙齒要能移動,重點是埋在骨頭內的「牙根」。因此,牙齒矯正重點是矯正「牙根」的走向,而牙齒矯正做得好不好,關鍵就在「牙根」的移動是否正確。 什麼是「牙冠周炎」(Pericoronitis)? 牙冠周炎 (Pericoronitis) 是一種與智齒萌出相關的常見牙科病症,尤其是與下顎智齒的非完全萌出關聯密切。這種狀況主要發生在25歲的青少年左右,因空間不足無法順利完全萌出,或是以不正常角度生長時,周圍的牙齦組織便可能形成一個袋狀結構,該結構極易積聚食物殘渣及細菌,成為牙冠周炎的溫床。 研究顯示牙冠周炎不僅僅是一個局部問題,還可能是潛在牙周疾病的指標,對於受牙冠周炎影響的智齒進行拔除,不僅能解決炎症問題,也有助於提升相鄰第二大臼齒的牙周健康狀況。如果不及時治療牙冠周炎,可能進一步導致齒源性蜂窩性組織炎,迅速侵犯到周圍的深層軟組織,甚至引起系統性的感染。因此,當發現智齒周圍有發炎的跡象時,應及時尋求專業牙醫的評估與治療,以預防潛在的牙周問題,確保口腔與全身的健康。 牙冠周炎可分為: 急性:特徵是劇烈的疼痛和腫脹,症狀可能持續數天到幾週 慢性:是一種持續的低度感染,可能偶爾引起輕微的疼痛和腫脹 牙冠周炎的主要特點和症狀為: 紅腫和疼痛: 平時如果不特別清潔智齒與其周邊牙齦,該處和牙齦溝很容易成為清潔的盲區。食物殘渣和牙菌斑會在此處積聚,進一步形成牙結石。這會使牙齦出現紅腫現象,若疏於清潔,可能會進一步導致牙齦出血,潰瘍等問題。 張嘴、咀嚼或吞嚥困難: 由於疼痛和腫脹的影響,患者在咀嚼和吞嚥時可能會感到困難。在某些情況中,這種腫脹不僅局限於智齒區域,還可能延伸至整個下顎甚至面部,進一步增加了吞嚥的不適。這樣的狀況還可能使張口變得受限,從而影響到正常進食和交流。若不及時進行治療,感染可能惡化為蜂窩性組織炎。 口臭: 智齒與其周邊牙齦的發炎大多源於清潔不足。由於智齒位置偏深,不容易清潔,食物殘渣容易在其周圍堆積。隨著時間的累積,這些食物殘渣會被口腔中的細菌分解,產生異味。 淋巴結腫大: 當發炎反應較嚴重時,身體會反應性地啟動免疫系統,這是身體試圖抵抗感染的自然反應,導致頸部淋巴結腫大和疼痛。 發燒和全身不適: 牙冠周炎不僅會引起疼痛和腫脹,當感染嚴重時,還可能因為身體的免疫系統在對抗感染,引發全身性的反應,導致患者發燒和全身不適。 治療方法: 抗生素和止痛藥 加強口腔清潔 手術治療:可能需要手術切除多餘的牙齦組織以防止再次發炎 智齒牙冠周圍炎動畫 如果我有牙冠周炎可以拔牙嗎? 當智齒出現牙冠周炎,表示該牙齒正處於急性炎症階段。此時,如果直接進行拔牙,可能會導致感染迅速擴散到相鄰的牙齒和組織中。此外,由於炎症的存在,拔牙後的傷口愈合過程可能會受到阻礙,增加併發症的風險。因此,當智齒處於急性發炎狀態時,醫師通常不建議立即進行拔牙手術,可能會優先採取局部消炎治療措施,或為患者開口服的消炎藥物。只有在炎症得到控制,情況明顯改善後,醫師才會考慮進行拔牙手術,以確保手術的安全性和後續的愈合過程。 什麼是「蜂窩性組織炎」(Cellulitis)? 蜂窩性組織炎是一種由細菌感染所引起的皮膚感染,常見的病原體包括鏈球菌屬和葡萄球菌屬。這些細菌通常透過皮膚上的小傷口,例如割傷、燙傷或昆蟲叮咬處侵入人體。感染後的區域會出現明顯的紅腫、熱感和疼痛等症狀。 儘管蜂窩性組織炎可以影響身體的任何部位,而感染的原因一般可分成齒源性及非齒源性兩種,但在顏面部的感染大多是由牙齒感染所引起的蜂窩性組織炎。 齒源性感染:由牙齒或其附屬結構(如牙齦或牙髓)引起的感染稱為齒源性感染。這類感染可能源自蛀牙、牙周病或牙髓炎等常見牙科問題。這些疾病如果不進行適當治療,不僅影響口腔健康,而且還可能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 非齒源性感染:不源於牙齒或口腔結構的感染,例如因皮膚受傷、骨骼感染、唾液腺炎或昆蟲叮咬等而引起。 無論是哪一種感染,快速而適當的治療都是關鍵,旨在避免感染擴散到體內其他部位或造成更嚴重的健康問題。 症狀: 皮膚紅腫 臉部腫脹 疼痛 發熱和發冷 局部皮膚緊繃:由於腫脹和液體積聚,皮膚可能會感到緊繃。 淋巴結腫大:附近的淋巴結可能會腫大並變得疼痛。 困難開口或咀嚼食物 牙關緊閉 牙齒疼痛或敏感:感染的原始來源可能仍然存在,因此可能會有牙齒疼痛或增加牙齒的敏感度。 治療方式: 抗生素和止痛藥:醫生通常會根據患者的情況開抗生素和止痛藥,以幫助治療感染。通常是口服,但在較嚴重的情況下可能需要靜脈注射。在大多數情況下,經過幾天的抗生素治療後,細胞組織炎的徵狀和症狀會消失。 化膿清創:將膿包劃開或放置引流管來排放積聚在組織內的膿液。 如果不治療細胞組織發炎,感染可能會擴散到淋巴結和血液中,若出現面部或頸部的腫脹、發燒或其他症狀,應立即尋求醫療幫助,避免潛在的併發症。 若不及時治療牙冠周炎,可能導致齒源性蜂窩性組織炎的發生! 牙冠周炎與齒源性蜂窩性組織炎均可能帶來嚴重不適和造成重大健康風險。為了口腔和全身的健康,我們必須對這些疾病的起因、症狀以及治療方式有足夠的了解。 為了預防牙冠周炎及蜂窩性組織炎,定期的牙醫檢查和堅持良好的口腔清潔習慣是非常關鍵的,特別是口腔有傷口時需得到良好的照顧和清潔,以降低感染的風險。 參考文獻: Common Dental Emergencies Association of Oral Hygiene and Periodontal Health with Third Molar Pericoroniti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Pathologies associated with the mandibular third molar imp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