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 DR. EMMA 蔡宜均醫師!身為爸爸媽媽們一定都注意到了:6 歲以後的寶貝脫離了幼兒階段,肉嘟嘟的小臉開始發展更立體的面部線條。其中,下巴與中臉部骨頭的生長幅度,都會直接導致日後恆牙生長的位置適當與否。
隨著人類飲食的逐漸工業化與精緻化,食物不再需要太多咀嚼,造成越來越多兒童的咀嚼肌因缺乏鍛鍊而弱化,直接導致齒顎與臉型在發育時缺乏生長所需要的刺激,使得中臉與下巴畸形發展,並造成各種的咬合不正與齒列擁擠凌亂。其他的間接因素,如空氣污染、鼻子過敏造成口呼吸;不良口腔習慣如吸吮拇指等,又再在加劇了齒顎與臉型發育上的問題。😱
好消息是,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就可以解決以上的各種問題!😍孩子的臉型與齒顎發育分成許多的階段,利用階段性的『成長型矯正』策略,在適當的時機介入,提供口腔肌群刺激與誘導便可以開啟孩子自身強大的生長潛能。🙌
 
什麼時候是換牙的年紀?
 
正常情況下,寶貝在幼年時期一共有 20 顆乳牙,繼乳牙掉完之後會再長出 32 顆恆牙(包含智齒)。所謂的換牙期,時間點落在 6 到 12 歲之間,此時寶貝的口腔中會同時存有乳牙與恆牙,並彼此相互影響,所以換牙期對於口腔與顎部骨頭的發展可謂關重要!
乳牙萌發順序(兒童健康手冊/國民健康署提供)
 
 
| 上顎 | 
牙齒名稱 | 
乳齒 | 
恆齒 | 
| 中門齒 | 
 7.5個月 
 | 
 7~8歲 
 | 
| 側門齒 | 
 8個月 
 | 
 8~9歲 
 | 
| 犬齒 | 
 16~20個月 
 | 
 11~12歲 
 | 
| 
 小臼齒 
 | 
  | 
 10~11歲 
 | 
| 
 第二小臼齒 
 | 
  | 
 10~12歲 
 | 
| 
 大臼齒 
 | 
 12~16個月 
 | 
 6~7歲 
 | 
| 
 第二大臼齒 
 | 
 20~30個月 
 | 
 12~13歲 
 | 
| 
 智齒 
 | 
  | 
 17~21歲 
 | 
 
 
| 下顎 | 
牙齒名稱 | 
乳齒 | 
恆齒 | 
| 中門齒 | 
 6.5個月 
 | 
 6~7歲 
 | 
| 側門齒 | 
 7個月 
 | 
 7~8歲 
 | 
| 犬齒 | 
 16~20個月 
 | 
 9~10歲 
 | 
| 
 小臼齒 
 | 
  | 
 10~12歲 
 | 
| 
 第二小臼齒 
 | 
  | 
 11~12歲 
 | 
| 
 大臼齒 
 | 
 12~16個月 
 | 
 6~7歲 
 | 
| 
 第二大臼齒 
 | 
 20~30個月 
 | 
 11~13歲 
 | 
| 
 智齒 
 | 
  | 
 17~21歲 
 | 
6 ~ 9 歲為混合齒列時期,此時約有 70% - 80% 孩童的牙齒,已可觀察出是否需要矯正介入。而 9 ~ 12 歲則是恆牙齒列時期,此時顎骨骨骼達到生長速率高峰,能夠最有效的利用「成長型矯正裝置」引導骨骼的生長。
 
什麼是小下巴??
 
在醫學上,小下巴又稱為下巴後縮(retrognathia),正常發展的下巴會形成明顯且流暢的下頷線,但是小下巴卻顯得短而侷促,導致界線不清的下頷線彷彿和脖子連在一起。
下顎發育不足的小下巴患者,常會合併出現暴牙、嘴巴閉不起來、發音障礙、牙齒咬到嘴唇…等情況。小下巴若不處理,等到孩子成年後通常會造成終身的長期問題,包括嚴重的咬合不正(常見為深咬)與呼吸道狹窄,並導致顳顎關節、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問題。

 
你的寶貝是否有小下巴?
小下巴自我評量表
- 
- 正面觀: 以髮際線、眉心、鼻頭和下巴為界,將臉部水平分為三部分,下巴部分比例偏小或正常。門牙看起來像暴牙。
 
- 側面觀: 參考下圖『下巴與咬合的分類』看看孩子最像哪一型?
 
- 常常嘴巴開開。
 
- 晚上睡覺打呼。
 
- 長期鼻子過敏,習慣使用嘴巴呼吸。
 
 

開啟孩子強大生長潛力的矯正治療法:成長型矯正
 
孩子最佳先接受成長型矯正,將牙齒的基底,牙弓調正至理想的大小,不僅把空間撐出來才有機會讓牙齒長得整齊,同時也將舌頭調整至正確的位置,讓臉型可以有較大的改善。
到了發育期,由於前一階段已將牙齒的位置都空出來,接下來只需要微調牙齒的角度,因為牙齒生長出來的方向是無法控制的,所以這階段的矯正會明顯地影響牙齒外觀及微笑曲線。
在青少年發育高峰期(adolescent growth spurt)的時候搭配成長型矯正,訓練舌部運動、呼吸方式…等習慣上的養成,調整肌肉的使用,可引導下顎骨的生長。